前言页 1
序言 1
序章 明治维新的特殊性质 3
印度佣兵之乱与太平天国 3
列强和封建政权的关系 4
攘夷的原则化 6
尊王与民众 8
幕府崩溃的意义 11
军国主义的早熟 12
财政和振兴产业的矛盾 13
富国强兵的困难 16
第一章 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 23
第一节 修改施政方针的摸索 23
分布三项新法 23
教育令及其修改 25
天皇亲政和整顿军制 27
冲绳的归属 28
第二节 开设国会运动的高涨 33
爱国社的重建和国会期成同盟 33
豪农的民权 35
民权派的宪法草案 37
政府的消极态度 43
第三节 明治十四年政变 43
开拓使出售宫产事件 45
政变后的政策 46
政党的建成 49
第二章 自由民权运动的败退 55
第一节 军国主义的促进 55
朝鲜的壬午事变 55
福岛事件 58
自由党与困民党 60
自由党的解散 65
第二节 各种事件的激烈化 65
秩父事件 67
自由民权运动的意义 69
第三节 钦定宪法的制定 74
甲申事变 74
侵略的国内舆论 76
修改条约问题和大同团结运动 78
制定宪法的准备 80
宪法的颁布 83
第一节 明治宪法的性质 88
宪法与天皇制 88
第三章 天皇制的矛盾和甲午战争 88
政党的反应 90
颁布教育敕语 92
神道和基督教 93
第二节 初期议会的官民对立 99
第一届议会的动向 99
对选举大加干涉 102
寄生地主制的形成 105
第三节 明治政府末路之一战 111
扩充军备的诏敕 111
防谷令事件 113
对外强硬论的反政府联合 114
开战外交 116
第四节 甲午战争的结局 121
战斗与媾和 121
三国干涉与台湾、朝鲜 123
甲午战争的性质 125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 131
第一节 扩军政策的矛盾 131
超然主义的修改 131
政党内阁的诞生 134
增收地税和政友会 136
战后的朝鲜政策 142
第二节 外交政策的混乱 142
义和团事件 145
扩军财政的危机 148
第三节 民众和知识界的动向 151
佃农和工人 151
工人运动和知识分子 152
社会主义的诞生 155
帝国主义思想的流行 156
第五章 日俄战争的意义 161
第一节 向开战突进 161
日英同盟的缔结 161
对俄交涉的紧迫 163
开战论和反战论 165
第二节 战斗的经过 169
日韩议定书的签署 169
攻占旅顺和奉天会战 171
战时下的国民 173
第三节 缔结媾和条约 176
朴茨茅斯会议 176
日比谷骚动事件 179
人名索引 186
事件索引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