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2
一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2
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
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 1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9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24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9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31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31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3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39
第一节 物质 39
一 哲学物质观的发展 39
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1
第二节 运动 45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5
二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8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51
一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1
二 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56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4
一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65
二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 68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73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73
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4
二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79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84
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5
二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88
三 意识和思维模拟 90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95
一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能动的反作用 96
二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01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05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05
一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106
二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12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14
一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 114
二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16
三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0
一 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 12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23
二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127
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29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32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132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33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39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7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164
一 质、量、度 164
二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70
三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74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82
一 肯定和否定 182
二 否定之否定 189
三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96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202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202
一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202
二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204
三 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 206
四 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09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210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211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212
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16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218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218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21
三 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23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224
一 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224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26
三 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29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230
一 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231
二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232
三 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34
第七章 认识和实践 236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36
一 唯物主义反映论 237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4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247
一 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247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51
一 由实践到认识 257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257
二 由认识到实践 264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66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69
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70
二 归纳和演绎 271
三 分析和综合 275
四 抽象到具体 278
第八章 真理 282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82
一 真理是客观的 282
二 真理和谬误 285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91
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91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92
三 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 295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98
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98
二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303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307
一 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论路线 308
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09
一 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飞跃 313
第九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13
第一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313
二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318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20
一 地理环境 320
二 人口因素 325
三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330
第三节 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333
一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33
二 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335
三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339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部结构和主要特点 343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 343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43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52
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35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62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362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69
三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77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381
一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381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387
第十一章 阶级、国家、革命 399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99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400
二 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09
三 阶级分析方法 415
第二节 国家 421
一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421
二 国家的职能 424
三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427
第三节 社会革命 429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430
二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434
三 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437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441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442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443
三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 450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456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456
一 社会意识及其内部结构 456
二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460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474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474
二 道德 477
三 宗教 480
四 艺术 486
五 科学和哲学 489
第十三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93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93
一 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493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503
三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503
一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506
第一节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506
二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513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21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521
二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523
第十四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529
第一节 社会的进步 529
一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529
二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536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 551
一 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551
二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