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永远难以忘怀的故乡和童年 1
一、出生的地方 1
二、父亲和母亲 5
三、私塾与小学 9
第二章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青少年时代 16
四、六师与五师 16
五、微光社始末 27
第三章开始有献身于文学事业的想法 36
六、忆霞城小学 36
七、记安徽公学 42
第四章文学研究会的第一批会员 62
八、文学研究会 62
九、接触创造社 68
十、西湖善福庵 71
第五章我的文学活动和教书生涯以及恋爱文学 71
十一、立达园前后 79
十二、王以仁失踪 99
第六章从拥护国民革命到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12
十三、东山被囚记 112
十四、明日的文学 125
十五、在宁海中学 142
第七章在海外倡导新兴文艺以及我的一段罗曼史 148
十六、前往吉隆坡 148
十七、主编益群报 157
十八、椰子与榴梿 170
第八章我还是地下党员和左联成员 202
十九、办明日书店 202
二十、源源里记事 210
第九章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期间既讲过唯物辩证法也逛过澳门的妓院 219
二十一、在中山大学 219
二十二、我与《新启蒙》 230
第十章任教于安徽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 241
二十三、又回到上海 241
二十四、在安徽大学 243
二十五、我谈周作人 250
二十六、忆暨南大学 254
第十一章怀念新文学运动的师友 261
二十七、蒋径三之死 261
二十八、悼鲁迅先生 266
第十二章在抗战的烽火硝烟中坚持教育救国 273
二十九、战火中奔波 273
三十、办大公中学 277
三十一、记勷勤大学 286
第十三章福建暨南大学的一段往事 299
三十二、在建阳暨大 299
三十三、崇安集中营 308
第十四章无情未必真豪杰 312
三十四、恸完白之死 312
第十五章东南文艺运动始末和我的《现代小说过眼录》 323
三十五、东南文艺运动 323
第十六章为了和平、民主和进步 342
三十六、我从后方来 342
三十七、参加大教联 345
三十八、编《文艺新辑》 351
第十七章数典不能忘祖 359
三十九、墓葬与乡俗 359
第十八章这里的黎明并非静悄悄 367
四十、去和留之间 367
四十一、灵魂的铸炼 372
一个九一老人的生活和思想许杰 380
跋柯平凭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