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救国 知识分子历史观与中国政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敏兰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15035107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引论 1

一 最爱国的知识分子 1

二 从政治救国到学术救国 4

三 探索根本的救国途径 9

第二章 研究现代历史观的前提 12

一 什么是历史观 12

1.历史观与历史意识 12

2.历史观与历史哲学 14

二 原则和方法 18

1.研究而非简单用唯物唯心评价 18

2.学术性而非政治化 23

第三章 集政治、学术与民众运动为一体的唯物史观 26

一 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及其优势 27

二 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条件 32

三 占领政治理论阵地 35

1.李大钊树立唯物史观在政治思想领域中的权威 35

(1)批判专制君主制度 (2 41

2.唯物史观取得与科学同等的地位 42

四 成为共产党基本理论并进入历史学 48

1.为共产党的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49

2.社会史论战和唯物史观的学术化 55

五 简单化和大众化的结局 61

六 总结 71

第四章 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民生史观 73

一 孙中山对唯物史观的修正 74

1.从新的角度探讨革命理论 74

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修正马克思理论 76

(1)民生是社会进化的动力 76

(2)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忧虑 78

(3)民生史观的实践特征 79

(4)注重理论的民族化和通俗化 84

二 现实与理想结合的理论体系 87

1.“民生”的丰富含义 87

(1)人类的基本日常生活 88

(2)人类的经济活动 88

(3)人类的政治、军事活动 89

2.决定历史发展的多种因素 90

3.人类历史发展的多种形式和规律 92

(1)人类的日常生活史 93

(2)人类的经济生活史 93

(3)人类的政治史 94

(4)人类的社会史 95

三 孙中山民生史观的总结 98

一 以民生史观对抗唯物史观 101

第五章 为孙文主义设计完美理论体系的运动 101

1.原因:国民党人建立基本理论的需要 103

2.方式:树圣人和构筑完美的理论体系 105

二 构筑孙中山理论体系的三步曲 108

(1)哲学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108

1.特定思维模式的影响 108

(2)历史观和宇宙观的决定作用 111

2.民生哲学:为三民主义寻找一般哲学基础 115

3.民生史观:把孙中山的历史观总结成完整的体系 118

4.唯生论:为民生史观奠定宇宙观的基础 122

(1)寻找孙中山理论体系的立足点 122

(2)试图突破和抛弃非唯物即唯心的哲学原则 125

三 总结 129

第六章 国族集团主义的生物社会史观 132

1.历史观在社会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133

一 生物史观与唯物史观相比的十大优越性 133

2.唯物史观不足以担当起指导社会改革运动的重任 137

3.生物史观与唯物史观相比的十大优越性 140

二 国民性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动力 147

1.生物史观的理论来源和方法 148

2.常乃德对生物史观名称的严格界定 150

3.生物史观的理论内容 151

(1)生物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151

(2)社会有机体的构成方式 154

(3)国民性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动力 158

三 国族集团主义的政治理论 163

1.常乃德创立生物史观的政治目的 164

2.结论:必须将中国建成强大的国族集团 166

3.常乃德对国家理论的探讨 171

(1)国族社会 171

(2)国家的性质 173

(3)国家产生的原因 178

4.常乃德的具体政治主张 180

(1)发动社会革命 180

(2)进行思想革命 184

(3)提倡民族通婚 190

四 常乃德理论体系总结 192

第七章 知识线进化的生命史观 195

一 心智因素重于物质因素 196

1.朱谦之早期对唯物史观的全盘否定 196

2.朱谦之后期对唯物史观的分析和批评 200

1.朱谦之论历史哲学的重要作用 205

二 注重“知识线进化”的生命史观理论体系 205

2.朱谦之生命史观的方法 206

3.生命史观的核心:知识阶层推动历史前进 208

三 从社会史观到文化史观以及提倡思想文化运动 212

1.朱谦之对社会史观的提倡 213

2.从社会史观到文化史观 215

3.发动两项思想文化运动 218

第八章 呼唤民族新生的文化形态史观 222

一 以“文化统相法”纠唯物史观之偏 223

二 重建中国文化 227

1.文化形态史观的对象:“文化”与“形态” 227

2.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国文化 230

3.文化重建的主题 233

三 文化形态史观的政治思想 238

1.民族主义思想 239

2.批判专制腐败的政治制度 241

(2)批判腐败的官僚制 243

3.批判落后的国民性和改造国民 250

4.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和要求 257

四 对雷海宗、林同济理论体系的总结和评价 261

第九章 现代历史观与政治及学术的关系 265

一 现代历史观与政治 265

1.各派历史观的共同政治特征 266

2.各派历史观的不同特点 272

二 学术: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 277

1.对历史观与哲学关系的重新认识 277

2.对历史观与历史学关系的重新认识 280

三 结局:唯物史观取得胜利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