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3503629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端 1

第一节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转折 1

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1

前言页 1

时代提出的问题 3

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 5

青年黑格水派的一员 9

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 10

需要对共产主义做理论论证 11

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13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著作 15

批判政治经济学 15

竞争是主要规律 16

天才的“大纲” 17

第四节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18

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 18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 19

劳动异化的根源及其扬弃 21

第五节 奠定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初步基础 2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3

批判地继承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25

分析劳动同资本的对立 29

第一节 重新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 33

从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3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石的奠定 33

《伦敦笔记》与经济学评论 35

《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 39

第二节 确定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4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1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45

第三节 制定科学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47

价值理论的革命变革 47

科学货币理论的形成 52

第四节 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矛盾的解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55

等价原则与劳动同资本的交换 55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57

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 59

第五节 开始建立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体系 60

由“五篇结构”到“六册结构” 60

“六册结构”的特点 6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67

第一节 60年代前期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67

写作《经济学手稿(1861-1963年)》 67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资本论》 69

第二节 资本形式和劳动从属于资本理论的发展 71

对资本形式和结构的探讨 71

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和实际从属 73

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75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创立 78

50年代末的探讨 78

批判“斯密教条”的成果 80

魁奈《经济表》的启示 82

1865——1870年间的新发展 83

第四节 李嘉图理论体系第二个矛盾的解决——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 85

剩余价值一般和特殊形式 85

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 86

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形成 89

第五节 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理论的探讨 91

资本积累理论的创立 91

对危机理论的初步探讨 94

对危机理论的全面阐述 95

第六节 《资本论》第1卷的出版经济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97

经济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97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99

恩格斯的特殊贡献 100

《资本论》第1卷的传播及修订 102

写作修订《资本论》第2、3卷 106

第一节 继续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修订、出版《资本论》 106

第四章 研究和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 106

恩格斯编辑、出版《资本论》第2、3卷 109

探讨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 111

第二节 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 114

前资本主义的三种所有制形式 115

亚细亚生产方式和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116

古代史笔记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18

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123

第三节 探讨未来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123

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经济特征 125

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132

第二篇 研究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学 13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俄国的传播与列宁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理论的发展 135

第一节 《资本论》俄文版的出版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俄国的传播 135

“民粹派”与《资本论》俄文版 135

《资本论》俄文版出版引起的争论 138

普列汉诺夫思想发展的诸阶段 141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的经济思想 141

普列汉诺夫早期的民粹派经济观点 142

清算“民粹派”经济理论 144

第三节 批判“民粹派”经济理论,揭示俄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规律 147

资本主义农业是从农民村社分化中产生的 147

不应把“人民工业”同资本主义工业对立起来 152

列宁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发展 157

第二章 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61

第一节 捍卫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161

庞一巴维克、伯恩施坦对劳动价值论的攻击 161

折衷主义的价值理论 165

主观主义的价值理论 167

食利者阶级的经济学 171

第二节 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争论 176

喇恩施坦对资本积累理论的“修正” 176

中小企业两种对立的发展趋势 178

托拉斯的出现证实了资本积累理论 179

农业资本集中的特殊形式 185

第三节 发展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危机的根源 189

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修正 189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191

信用、垄断组织与经济危机 196

金融资本与经济危机 198

按比例分配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203

第三章 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 208

第一节 拉法格对美国垄断资本的研究 208

资本主义已演进到特殊阶段 208

垄断是商品生产的合法产儿 211

垄断组织改变了整个社会面貌 213

“财产非个人化”与社会主义 21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建立 218

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 218

信用、银行与金融资本 219

股份公司与金融资本 221

垄断与对阻碍利润率平均化诸因素的克服 227

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经济影响 231

金融资本与国家的内外政策 233

无产阶级对帝国主义的回答只能是社会主义 238

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帝国主义上——卢森堡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242

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责难 242

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帝国主义 246

列宁的批评 249

工业国掠夺农业区域的政策 251

第四节 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及其同库诺夫的论战 251

“超帝国主义”的可能性 254

帝国主义兼并政策的辩护士 255

是政策而不是经济阶段 258

第五节 帝国主义是资本关系国际化与资产阶级利益民族化的对立统一——布哈林对帝国主义的研究 260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国际化 260

资本家利益的民族化 262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26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研究 270

第四章 列宁论帝国主义 27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阶段 270

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275

所谓腐朽性与垂死性 282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建立 284

理想的总资本家 284

垄断资本与国家权力的结合 286

第三篇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创建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292

第一章 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及其演变 292

第一节 列宁论过渡时期经济及其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构想 293

论过渡时期的经济成分 293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95

第二节 “战时共产主义”与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298

“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 298

消灭贸易,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99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与列宁对过渡时期经济理论的发展 302

“新经济政策”提出的过程 302

小农国家通往社会主义的途径 304

合作制与社会主义 306

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 307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尝试 310

社会主义也要政治经济学 310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 312

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 313

第一节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发展的起点 317

使各种经济共同繁荣 317

第二章 在哈林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 317

通过合作社组织社会主义 319

第二节 计划与劳动 321

阑可能一下子过渡到计划经济 321

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322

第三节。兰哈林的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思想 323

工农业必须平衡发展 323

社会主义工业化之争 324

关于农业集体化的争论 326

计划应是科学工作的结果 327

第一节 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332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332

第三章 斯大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 332

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内部矛盾 3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抉择 336

实现工业化的两种设想 336

“赶”、“超”战略和工业化的路线 340

经验的总结 341

农业发展的新问题 343

第三节 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 343

全盘集体化的得与失 34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建立后的若干经济理论问题 349

社会主义确立的标志 349

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351

国家的管理职能 353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5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欧的“复兴” 35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西方的传播和发展 35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欧和美国的“复兴” 35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美国的传播 361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新探讨 362

多布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探讨 362

格罗斯曼的“崩溃”理论及其争论 365

工厂委员会和工业自治理论 368

兰格等人对经济核算问题的探讨 37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日本的传播 37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日本传播的概况 373

河上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研究 376

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378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38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81

“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传入中国 381

《资本论》的翻译出版 383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 38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初步运用 385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 387

第三节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89

科学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及特点 389

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 391

新民主主义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92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当代 395

第一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3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新构想 396

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反思 396

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理论 399

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广泛探讨 4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405

历史的回顾 405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新的突破 408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关系的探讨 41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理论的发展 417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的探讨 417

按劳分配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421

按劳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42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发展的新趋势 42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西方发展概述 429

战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欧美的发展 42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日本的发展 432

巴兰、斯维齐的垄断资本理论 436

第二节 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性质的研究 43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在法国的发展 439

曼得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 442

法因等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446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广泛研究 450

关于价值到生产价格转化问题的争论 450

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探讨 453

奥康纳的资本主义“财政危机”理论 456

对当代资本主义命运的思考 459

马克思列宁对不发达国家经济问题的研究 46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46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464

阑发达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 467

不发达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特点 470

第二节。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 472

依附理论 472

“依附理论”的分化 476

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趋势 479

第三节 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理论 483

伊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 483

围绕“不平等交换”理论展开的国际大论战 485

阿明的“不平等交换”理论 48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运用与发展 49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 492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492

过渡时期的经济成份及社会主义改造 494

对过渡时期经济规律的探讨 499

第二节 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501

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途径 501

“三面红旗”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504

“新人口论”及其遭遇 505

李平心的生产力理论 507

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讨论 510

第三节 批判“四人帮”的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点 519

对“批判维生产力论”的反批判 519

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理论 521

批判“四人帮”维护“按劳分配”原则 523

第四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524

斯大林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524

确认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25

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528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32

使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相结合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