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第4卷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伯峰,庄建平
  • 出 版 社: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1415338
  • 页数:1034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前言 陶文钊 1

本卷编辑说明 1

一、战争初期的对日交涉与争取国际援助 2

(一)中日间的中央交涉与决策 2

1.国民政府外交部与日方的交涉 3

2.国民政府的决策讨论与对日交涉原则 12

3.日本政府的决策及有关活动 18

(二)国际联盟大会 22

1.中国争取国际社会的干预 23

2.中国决定向国联申诉 40

3.会议进程及会外磋商 50

4.国联通过谴责日本的报告书 72

(三)《九国公约》会议 83

1.列强不想在布鲁塞尔采取强硬行动 84

2.布鲁塞尔会议发表宣言 93

3.会议未采纳积极行动的方针 106

(四)中日间的断交宣战问题 116

1.中国方面的考虑 116

2.日本方面的考虑 123

二、中日秘密交涉 143

(一)最初的秘密接触 143

1.近卫派遣“密使”赴华 144

2.船津辰一郎使华 151

(二)陶德曼调停 155

1.日本希望德国出面调停 156

2.日本提出第一次条件 163

3.日本提出第二次条件 173

4.调停失败 181

(三)宇垣、孔祥熙秘密交涉 192

1.孔祥熙与萱野长知的来往 193

(1)贾存德和萱野长知的联系 193

(2)萱野转告日本的和谈条件 196

2.中村与乔辅三密谈 198

(1)张群、宇垣互电商谈和平交涉 198

(2)中村与乔辅三的预备会谈 199

(3)中村与乔辅三的正式会谈 202

(四)所谓桐工作 209

1.欧战爆发后日军与重庆积极接触 209

(1)同重庆直接商谈“和平”的意义 210

(2)铃木卓尔与“宋子良”的接触 212

2.香港会谈 212

3.澳门会议 222

4.汪精卫等对桐工作的参与及反对 230

5.巨头会谈的酝酿及桐工作的失败 237

(五)其他“和平工作” 248

1.司徒雷登工作 249

(1)1939年 249

(2)1940年 250

(3)1945年 254

2.钱永铭路线 255

(1)今井武夫的记载 256

3.缪斌工作 258

(2)船津辰一郎日记 258

(1)缨斌工作的背景 259

(2)缪斌提出和平方案 259

(3)日本最高当局审议缪斌工作及其结局 259

三、中美关系之一(1937年—1939年) 261

(一)推动美国政策转变 261

1.美国不愿卷入中日冲突 262

(1)美国谨慎地“恪守中立” 262

(2)“帕奈号”事件 274

2.中国呼吁美国援华与美国对华政策的重新思考 281

(1)中国要求美国援华 282

(2)美国对中国抗战的重新思考 290

3.反击日本提出的“东亚新秩序”论 294

(1)美国重申在华门户开放的政策 295

(2)日本提出“东亚新秩序”论 299

(3)中、美反击“东亚新秩序”论 306

4.推动美国在远东发挥领导作用 313

(1)希望美国推动中、英、法军事合作 314

(2)要求美国反对英、法妥协倾向 317

(二)争取美国的财政援助 326

1.美国购买中国白银 327

2.中美桐油借款 333

(1)借款意向的达成 333

(2)借款的实现 341

(3)中国要求新借款 349

(三)推动美国修改中立法与制裁日本 351

1.美国对日实行航空器材的“道义禁运” 352

2.中立法的修改之争 356

(1)关于毕特门提案的辩论 356

(2)关于白鲁姆提案的辩论 364

(3)欧战爆发后的辩论 371

3.美国宣布中止美日商约 374

(1)美国考虑采取进一步的禁运措施 374

(2)美国中止美日商约 385

(3)美国售日军事物资统计 391

四、中美关系之二(1940年—1941年) 398

(一)美国财政援华 398

1.华锡借款 398

2.钨砂借款 408

3.中国呼吁军事合作 425

4.金属借款 434

5.平准基金借款 443

(二)居里访华与美国对华租借援助 458

1.与蒋介石的会谈 459

2.致蒋介石的意见书 464

3.给罗斯福的报告 469

4.美国实行租借援华 473

(三)马格鲁德使团访问中国 482

1.使团赴华使命 483

2.使团在华工作 495

(1)珍珠港事变之前 496

(2)珍珠港事变之后 504

(四)美国志愿航空队的建立与改组 525

1.国民政府的要求和游说 526

2.志愿航空队的建立 532

3.志愿航空队的改组 542

(五)美日谈判与中国 552

1.第一阶段谈判 553

2.第二阶段谈判及中国的反应 566

(1)第二阶段谈判 567

(2)中国反对美日妥协 573

3.美日谈判破裂 580

(1)日本的方案与美国的打算 580

(2)中、英等国强烈反对美日妥协 583

(3)美日谈判破裂 593

(一)英、日达成关于中国海关的非法协议 597

五、中英关系(1937年—1941年) 597

1.日本夺取津、秦海关税款 598

(1)日本要求将津、秦海关税款存人正金银行 598

(2)梅维亮越权与日本达成协议 603

2.华北海关实行伪税则 608

3.日本夺取江海关税款与英国对日妥协 614

4.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暂停偿付一切外债 621

(二)租界问题 622

1.上海租界交涉 622

2.鼓浪屿租界交涉 630

3.日本封锁天津英租界 633

4.英日达成“有田—克莱琪协定” 639

5.天津谈判中断 655

(三)天津协定与关闭滇缅路 664

1.英、日达成天津白银协定 665

2.英国决定关闭滇缅路 675

3.重开滇缅路 683

(四)英国对华财政援助 690

1.援华要求未获通过 691

2.日本从反面推动英国援华 696

3.英国提供1000万英镑贷款 710

(五)中英关于军事合作问题的磋商 718

1.中国提出军事合作的建议 718

2.军事合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724

3.在军事合作的起点问题上意见分歧 733

4.达成联合军事行动的初步协议 742

1.中国仍希望签订中苏互助条约 755

(一)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755

六、中苏关系之一(1937年—1941年) 755

2.中国同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762

(二)苏联对华信用借款 772

1.第一、二两个信用借款条约的签订 772

2.第三个信用借款条约的签订 784

(三)苏联对华军火物资援助 790

1.1937年购买苏联军火谈判 791

2.苏联运华军火首批帐单及还款交涉 804

3.1939年至1941年的援助 818

4.苏联援华军火物资供应情况 828

(四)苏联顾问团与志愿航空队 839

1.苏联顾问团 839

2.苏联志愿航空队 863

(五)中国争取同苏联结盟的失败与《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878

1.中国争取同苏联结盟 879

(1)抗战第一年的磋商 879

(2)1938年中期至1939年的磋商 886

2.《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与中国政府的反应 892

(1)《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892

(2)中国的反应 897

七、中德关系与中法关系(1937年—1941年) 908

(一)德国在抗战之初保持中立 908

1.德国担心日本为渊驱鱼 909

2.继续对华提供军事物资 917

3.军事顾问继续驻华 923

1.希特勒宣布承认“满洲国” 930

(二)德国对华政策发生逆转 930

2.召回驻华军事顾问 938

3.禁止军事物资输华 952

4.陈介递交国书日期被一再延迟 958

(三)中德关系的残延与断绝 960

1.德日订立同盟协定 961

2.中德关系在困境中存续 972

3.中国宣布与德国断交 980

(四)假道越南运输问题 988

1.国民政府提出交涉 989

2.法国政府的态度 989

3.法越当局的态度及措施 994

(五)物资援华及军事合作问题 995

1.信用贷款问题 996

2.军火供应问题 999

3.军事顾问团问题 1004

4.中法军事合作问题 1009

(六)中法断交 1018

1.法日协定的签订 1019

2.中国军队入越问题 1027

3.维希政府与汪伪政权 1030

4.中法绝交 1031

下册 1036

八、寻求中国的大国地位 1036

(一)中、美、英等国结盟抗日 1036

1.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037

(1)向法西斯宣战 1037

(2)《联合国家宣言》的产生 1042

2.中国战区的建立 1048

(二)蒋介石访问印度 1054

1.提出访问印度 1055

2.会见印英政府官方人土 1058

3.会见国大党领导人和甘地 1066

4.提请罗斯福注意印度事态 1077

5.丘吉尔拒绝美国调停 1082

(三)宋美龄访问美国 1098

1.宋美龄要求美国提供更多援助 1098

2.有关问题的洽商 1108

(四)四大国宣言的发表 1114

1.罗斯福关于中国和东亚的设想 1114

2.赫尔说服莫洛托夫 1118

3.中国代表在宣言上签字 1123

(五)开罗会议 1127

1.会议的筹备 1128

2.会议期间的讨论 1136

3.《开罗宣言》的发表 1146

(六)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1152

1.中国为出席会议进行准备 1153

2.会议第一阶段 1165

3.中国参加第二阶段会议 1170

(七)联合国的成立 1178

1.雅尔塔会议上三大国的讨论 1178

2.国共在代表团组成问题上的分歧 1182

3.中共代表参加代表团 1185

4.联合国成立 1189

九、中国与盟国 1192

(一)5亿美元贷款 1192

1.国民政府提出贷款要求 1193

2.摩根索、罗斯福的设想 1201

3.贷款协定的商谈 1211

4.贷款的拨付与使用 1218

(二)5000万英镑贷款 1220

1.中英贷款交涉 1220

2.贷款协定的签订 1227

(三)威尔基访问中国 1232

1.蒋介石与威尔基会议 1233

2.高思对威尔基访华的评论 1240

(四)中美新约的签订 1243

1.美国承诺战后废除不平等条约 1244

2.美国权衡战时废约的利弊 1248

3.废约谈判提上日程 1257

4.新约签字被迫推迟 1269

5.订立新约的意义 1279

6.《排华法》的废除 1281

(五)中英新约与香港问题 1290

1.新约谈判开始 1290

2.关于三个问题的谈判 1302

(1)关于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 1302

(2)关于经营商业的国民待遇 1307

(3)关于购置不动产权 1309

(4)结果 1311

3.英国拒绝谈判九龙租借地 1314

4.英国拒绝承诺战后归还九龙 1323

(六)华莱士访问中国 1334

1.访华的准备 1334

2.蒋介石与华莱士会谈 1342

3.华莱土对中国的看法 1361

(七)纳尔逊访问中国 1366

1.第一次访问 1366

2.第二次访问 1384

十、缅甸战役与中美英关系 1396

(一)重庆军事会议与史迪威来华 1396

1.重庆军事会议的举行 1397

2.史迪威的任命 1402

(二)缅甸保卫战问题 1408

1.蒋介石、史迪威的作战构想 1409

2.盟军指挥紊乱 1416

3.指挥权问题没有解决 1422

4.盟军战败 1425

5.马歇尔、史汀生支持史迪威 1432

6.盟军战略与中国地位 1434

(三)中美关系出现危机 1436

1.蒋介石不满史迪威 1436

2.蒋介石不满联合参谋长会议 1438

3.第十航空队的转移 1439

4.租借物资支配权之争 1445

1.居里衔命访华 1448

(四)居里二次访华 1448

2.居里与蒋介石会谈 1451

3.居里建议调离史迪威 1459

(五)准备反攻缅甸 1461

1.史迪威的计划 1462

2.美、英军事首脑的讨论 1464

3.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点 1468

(六)卡萨布兰卡会议 1471

1.史迪威的计划遭到反对 1471

2.联合参谋长会议的辩论 1476

3.阿诺德访华 1481

4.美国军方对中国战场的评估 1484

5.戴维斯看史迪威使命 1486

(七)华盛顿会议 1490

1.陆军制胜与空军制胜战略之争 1491

2.美、英不同的战略构想 1494

3.蒋介石的担心又被证实 1502

(八)魁北克会议前后 1511

1.关于缅甸战役的再争论 1511

2.成立盟军东南亚司令部 1517

3.史迪威建议调中共军队进攻日军 1521

(九)开罗会议 1523

1.史迪威为开罗会议作准备 1523

2.会上的讨论 1525

3.罗斯福旋即修改承诺 1535

4.罗斯福敦促蒋介石派远征军人缅作战 1538

(十)美军对日作战战略的变化 1548

1.1943年10月的设想 1549

2.1944年春的方案 1551

3.1944年5月的计划 1558

4.参谋长联席会议改变史迪威的使命 1560

(十一)挽救危局的非常措施 1562

1.美方提出史迪威指挥权要求 1562

2.蒋介石采取拖延战术 1567

3.蒋介石设计对策 1571

4.罗斯福派赫尔利来华 1576

(十二)指挥权问题谈判陷入僵局 1577

1.罗斯福进行催促 1577

2.赫尔利、史迪威与蒋介石等谈判 1580

3.谈判陷入僵局 1584

1.史迪威试图打破僵局 1589

(十三)僵局在继续 1589

2.蒋介石坚决拒绝史迪威 1594

(十四)召回史迪威 1602

1.马歇尔仍然支持史迪威 1602

2.罗斯福要求让史迪威留任缅甸战场 1606

3.蒋介石、赫尔利坚持召回史迪威 1609

4.召回史迪威 1620

十一、中苏关系之二(1941—1945) 1631

(一)新疆问题 1631

1.新苏关系恶化 1631

2.国民政府控制新疆 1638

3.中苏合办油矿谈判 1663

1.苏联对日作战条件的逐步提出 1685

(二)雅尔塔秘密协定 1685

2.会议期间苏、美的磋商与协定的签订 1690

(三)1945年的中苏条约 1698

1.中苏谈判前有关各方面的磋商 1698

2.中苏第一阶段谈判 1715

(1)外蒙古问题上的僵局 1716

(2)中方为换取苏联在铁路与港口问题上让步同意外蒙古独立 1731

(3)中国请求美国支持 1751

(4)美国准备出面干预 1755

3.中苏第二阶段谈判 1759

(1)哈里曼介入谈判 1759

(2)苏联对日宣战后的中苏谈判 1766

4.《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1776

1.美、英、中三国发出《波茨坦公告》 1783

十二、受降安排 1783

(一)日本无条件投降 1783

2.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785

3.受降安排 1789

(二)英国重新占领香港 1792

1.英国坚持要取得香港的受降权 1793

2.英国向中、美两国进行交涉 1797

3.英国重占香港 1803

(三)法国企图在印支北部受降未遂 1811

(四)美国支持蒋介石垄断受降权 1815

1.蒋介石、魏德迈的策划 1816

2.美国剥夺中共受降权 1824

(一)中共对英、美态度的转变 1829

十三、中共外交政策的起源与发展 1829

1.关于英、美的政策 1830

2.关于中国抗战与世界的关系 1833

(二)中共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及对英、美政策的改变 1835

1.谴责英、美、法“坐山观虎斗” 1835

2.不再反对国民党加入英美集团 1839

3.警惕新的妥协阴谋 1841

(三)中共争取英、美同情与合作 1844

1.确定建立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 1844

2.积极争取英、美影响中国政治发展 1849

3.发出外交工作指示 1852

(四)中共争取美国同情的初步成果 1856

1.皖南事变后美国干预国共冲突 1857

2.美国外交人员同情中共 1865

(1)对国共关系的担心 1866

(2)反对国民党军事进攻共产党 1877

(3)美国政府和舆论关注中国内政 1895

3.美国大使提出改组中国政府主张 1899

十四、美军驻延安观察组 1908

(一)问题的提出 1908

1.美国政府接受中共提议 1908

2.蒋介石被迫接受美国要求 1911

(二)观察组的工作与报告 1918

1.军事性报告 1918

2.政治性报告 1935

(1)毛泽东呼吁美国制止战后中国内战 1935

(2)中共的对内对外政策 1947

(3)中共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1954

(4)中国的前途属于中共 1963

(三)中共与美国谋求军事合作的尝试 1967

1.军事合作,一举多得 1967

2.军事合作,举步维艰 1978

(四)观察组使命的终结 1981

1.对观察组的新指示 1982

2.猜疑代替了合作 1984

3.观察组结束工作 1989

十五、赫尔利与国共谈判 1992

(一)赫尔利介入国共谈判 1992

1.赫尔利衔命使华 1993

2.莫洛托夫谈中苏关系与国共关系 1996

3.赫尔利与国共双方分别接触 1998

(二)《延安协定草案》的达成 2002

1.延安谈判经过 2003

2.协定草案签署 2016

(三)国民党拒绝《延安协定草案》 2019

1.国民党拒绝延安五条协定 2019

2.国民党提出对案三条 2024

3.中共坚持联合政府主张 2025

(四)打破僵局,重开谈判 2037

1.毛泽东与包瑞德的谈话 2037

2.中共提出四条新建议 2044

3.周恩来再赴重庆 2056

(五)二度谈判仍无进展 2066

1.中共拒绝美国控制中共军队 2067

2.商谈召开政治咨询会议 2070

(六)赫尔利、魏德迈反对与中共合作 2077

1.美国军事人员与中共的初步接触 2077

2.中共与美国最高当局接触的一次尝试 2080

3.赫尔利乘机大做文章 2082

4.魏德迈的记者招待会 2090

(七)赫尔利与职业外交官的争论 2095

1.部分美国外交官的对华政策考虑 2095

2.赫尔利与国务院远东司的辩论 2100

(八)赫尔利公开宣布扶蒋反共 2109

1.赫尔利的记者招待会 2109

2.中共批评美国政策 2115

附录一 译名对照表 2118

附录二 主要引用资料目录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