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历程:选择·融合·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谷平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8060172
  • 页数:5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拟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导入与传播;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中国;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4.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导论 1

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导入的轨迹及其特点 1

二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历程 7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导入与传播 17

第一章 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导入和传播 19

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初步导入——以日本为中介 19

二 选择、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留日的共产主义者为主体 26

三 接受、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留日的知识分子为主体 37

四 译著、阐释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文本的解读为视角 50

第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导入和传播 59

一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概述 59

二 留法勤工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接受 64

三 留法勤工俭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 73

四 留法勤工俭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80

五 邓小平的留法勤工俭学岁月与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87

第三章 苏俄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导入和传播 96

一 苏俄教育的初步导入(1917~1927) 96

二 苏俄教育的进一步传播(1927~1937) 116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中国 13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中国述略 133

第五章 杨贤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奠基 142

一 杨贤江与苏俄教育的导入 142

二 杨贤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的形成 152

第六章 摹本的选择:凯洛夫《教育学》的传入与影响 158

一 凯洛夫其人、其书 158

二 凯洛夫《教育学》的传入 168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初步展开:刘佛年《教育学》及其影响 200

一 刘佛年主编《教育学》的“中国化”语境 200

二 刘佛年与《教育学》教材的编写 209

三 刘佛年《教育学》(讨论稿)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阐释 217

四 《教育学》(讨论稿)的贡献及其局限 233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全面推进: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238

一 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238

二 《教育学》教材结构的嬗变 240

三 从注释的变化看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嬗变 247

四 《教育学》中“教育起源”观的理性转向 249

五 《教育学》中“教育本质”观的理性回归 255

六 《教育学》中“教育目的”观视野的拓展 263

七 《教育学》中“课程”的分量加重 269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 275

第九章 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教育模式” 277

一 抗日根据地教育实践的历史背景 278

二 干部教育:政治教育为主,兼顾文化教育 282

三 社会教育:以扫除文盲为核心 294

四 普通教育:以小学教育为主 305

五 中学教育和师范教育 313

六 抗日根据地教育实践的特征分析 322

七 影响抗日根据地“革命教育模式”形成的几种因素 328

第十章 过渡时期的“改造模式” 340

一 “改造模式”概述 340

二 “改造模式”起步:“接管”以确立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格局 345

三 对人的改造:教师思想改造 349

四 对教育制度的改造:教育的方针、体系、内容的重构 351

五 对教育理论的改造:清算非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 365

第十一章 南辕北辙的“继续革命模式” 368

一 “继续革命模式”概述 368

二 “继续革命模式”下教育方针的演变 378

三 “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教育继续革命的展开 390

四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继续革命”的登峰造极 398

第十二章 理性回归的“改革模式” 410

一 “改革模式”概述 410

二 “改革模式”中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419

三 “改革模式”中办学体制的改革 430

四 “改革模式”中的普及义务教育 438

五 “改革模式”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446

结语: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 454

一 引言:从实践层面研究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可能性及路径 454

二 教育主题的转换:从“教育民主”到“教育开放”再到“教育创新” 457

三 教育理念的嬗变: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到“三个面向”再到“素质教育” 464

四 教育发展战略与行动策略的调整 471

重要参考文献举略 488

后记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