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哲学篇 3
哲学的永恒主题——究天人之际 3
《易》学与人类文明 7
把《周易》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14
《周易》研究小议 19
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 22
儒道两家思想在中国何以影响深远 25
儒家经学的一大变革 33
李贽思想的进步性 45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哲学家中的民族哲学家 49
迎接中国哲学的明天 54
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 64
第二编 宗教篇 81
从佛教到儒教 81
道家与道教 90
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 97
朱熹的宗教感情 103
从程门立雪看儒教 107
敦煌《坛经》写本跋 111
介绍《中国佛教宗派丛书》 120
《山西寺庙大全》序 124
《世界宗教丛书》总序 128
《道藏提要》序 131
《中国行业神崇拜》序 144
农民禅到文人禅 147
读徐怀启遗著《古代基督教史》 157
杰出人物与伟大时代 162
第三编 史学篇 169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169
历史的使命与政治的变革 173
武圣孙武 182
中国古代的宦官与君主专制 187
女皇的苦闷 192
中国古代宰相的职能 197
生生不息其命维新 203
重读《天演论》 206
马一浮论蒋介石 210
第四编 杂论篇 215
谈学术文章的写作 215
寻根——族姓之根与文化之根 219
文化遗产的寿命 224
“伪书”并不全伪 230
前车之鉴与前鉴之蔽 233
从孔门说诗看孔子教学 237
论韩愈的历史地位 242
教育与生产的循环逻辑 251
人才问题杂议 253
知人论世与为人处世 267
松公府旧北大图书馆杂忆 270
北大的“老”与“大” 274
回忆金岳霖先生 278
《冯友兰先生纪念论文集》序 282
《中日文化交流丛书》序 286
《世界各国图书馆资料汇编》序 289
《东南文化·天台文化专辑》序 291
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待遇 296
爱国主义与历史责任感 301
任继愈年谱简编 304
跋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