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谈谈中国人才史 1
一、中国人才史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 1
二、人才成长的不同道路 3
三、选拔人才的不同办法 10
四、人才思想、用人政策和人才管理制度 17
第二章 原始社会和远古传说中的人才问题 25
一、原始社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 25
二、原始社会人才的主要特征 32
三、“选贤与能”的用人原则 40
第三章 夏、商、周的用人制度和人才政策 47
一、从“选贤与能”到“大人世及”--夏朝王权世袭制的确立 47
二、伊尹佐汤,太甲流放--阶级社会中“任人唯贤”的最早事例 50
三、武丁夜梦得圣人 52
四、纣王杀贤与文王周贤 55
五、周公制定的用人之典 57
六、各有侧重的商、周教育 60
七、周厉王任人唯顺 62
八、周幽王喜欢“善谀”者 64
第四章 诸子百家论人才成长 67
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主张好学多思,学无止境 67
二、重视教师的作用,主张求师,尊师 74
三、立志、专一,锲而不舍 80
四、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86
五、对逆境成才问题的探讨 94
第五章 诸子百家论人才的社会作用 104
一、用人思想的转变 104
二、诸子百家论不同层次的人才的不同作用 105
三、天子、国君、王者的作用 107
四、贤人、君子、士的社会作用 108
五、圣人、仁人、真人的作用 114
第六章 诸子百家论人才选拔的原则和办法 117
一、选拔人才的标准 117
二、吸引人才、招致人才的条件 130
三、招致人才的具体办法 136
第七章 诸子百家论人才的任用 143
一、德、才、功、能的关系 143
二、得贤尽用之:扬长避短:用人不疑 149
三、求谏、纳谏与进谏 158
第八章 诸子百家论人才的鉴别与考核 166
一、耳听、口问、考言、视声 167
二、视色、察情,通过一个人的外部表情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本质 170
三、观诚、观友,从各种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观察其不同表现 172
四、观隐,如何透过假象,看清本质 174
五、到群众中调查了解,在实践中进行考验 175
六、综合分析,对人做出全面评价 176
七、识别奸臣的办法和防奸措施 178
第九章 春秋五霸的得人与用人 184
一、鲍叔知人和桓公善任 184
二、从臣虏、敌国和败军之将中选用贤臣 186
三、不忘患难之交,不记逆境之恨 188
四、楚庄王识别人才与选拔人才 192
五、越国用贤而兴,吴国失贤而亡 192
第十章 战国七雄盛衰与人才得失 197
一、魏文侯、武侯的师、客、将、相 197
二、齐国的“明珠”和“稷下学士” 202
三、韩国申不害的用人政策 205
四、赵国的“选练举贤”和赵括的“纸上谈兵” 207
五、楚国吴起与屈原的悲剧 210
六、燕国的“禅让”和黄金台招士 213
七、泰国的强盛与人才西流的关系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