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中苏复交 19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在中立政策下的双重外交 19
一、苏联宣布采取“不干涉”立场 19
二、苏联谋求对日关系的改善 26
三、苏联建议中苏复交 30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苏联复交建议的反应 33
一、冷漠原因 33
二、被迫转上中苏复交之路 38
三、中苏复交 46
一、复交后的中苏新接触 51
第二章 中苏关系的缓慢改善 51
第一节 中苏关系处于“休眠”状态 51
二、国民政府政略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56
三、苏联远东外交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62
第二节 中苏关系走向改善 68
一、中苏关系沉寂局面的打破 68
二、国民政府着手改善中苏关系的原因 71
三、苏联倾向加强中苏关系的原因 78
第三节 复交后的中苏贸易 81
一、缔约谈判帷幕的拉开 87
第三章 中苏探寻联合制日途径 87
第一节 中苏缔约谈判 87
二、《苏蒙互助议定书》对中苏谈判的冲击 92
三、中苏之间的严重分歧 95
四、“西安事变”与苏联 99
第二节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06
一、“七·七”事变推动中苏联合抗日 106
二、谈判新进展 110
三、《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14
第二节 苏联对中国的军事贷款援助 127
第一节 苏联对中国的政治支持 127
第四章 苏联援华制日 127
第三节 苏联对中国的军事物资援助 135
一、援助规模 135
二、物资援助的作用 143
第四节 苏联派遣军事人员援华抗日 144
第五节 苏联援华制日政策的国际反应 152
一、日本的反应 152
二、德国的反应与陶德曼调停 154
三、美国的反应 161
第一节 中国对苏联反法西斯斗争的直接支持 167
第五章 中国对苏联反法西斯斗争的支持 167
第二节 中国抗日战争是日本“北进”计划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74
第六章 中苏合作对日道路上的分歧与矛盾 182
第一节 苏联拒绝参加对日作战 182
第二节 苏联反对国民党破坏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1
第三节 苏芬战争和中苏关系“风波” 198
第四节 《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和中苏矛盾的加深 205
第七章 中苏关系的恶化 215
第一节 中苏关系冷淡和恶化的深层原因 215
第二节 苏联减少和停止援华 218
第三节 美国大力加强援华 222
第四节 新疆问题 225
一、盛世才决定“转向”和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225
二、蒋盛合谋反苏反共 231
三、苏联势力退出新疆及其原因 235
第五节 苏联对国民政府的回击 239
一、苏联在新疆的报复 239
二、唐努乌梁海并入苏联版图 240
三、苏联严谴国民党推行反共政策 242
第六节 国民政府反对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企图的失败 246
第一节 美国直接介入中苏关系的动因 251
第八章 美国和中苏关系的改善 251
第二节 美国的斡旋 261
一、美国对国民政府的“规劝” 261
二、国民政府接受美国调解的原因 266
三、美国建议苏联支持蒋介石 269
第三节 中苏关系走出恶化低谷 271
一、国民政府缓和中苏关系的措施 271
二、苏联在中国问题上的新态度 272
第一节 美苏协调远东军事战略与《稚尔塔协定》 279
一、美苏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条件的交涉 279
第九章 中苏关系的重塑 279
二、《雅尔塔协定》的签订及其评价 283
第二节 1945年的中苏谈判 291
一、中苏谈判前的中美交涉 291
二、第一阶段的中苏谈判 295
三、美国决定干预中苏谈判 304
第三节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缔结与评价 310
一、条约的缔结 310
二、谈判成功原因分析 315
三、条约的评价 319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