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上古臣学 1
第一章 原始人与原始公社时期的医学 远古~公元前2034年 1
第一节 医药的起源 2
第二节 原始卫生保健的起源 4
一、火的发现 4
二、陶器的发明 5
第三节 伏羲、神农和黄帝时代有关医药创造的传说 5
一、伏羲画八卦、制九针 5
二、神农尝百草 6
三、黄帝教民治百病 6
第四节 最早的医药卫生知识 7
一、疾病和医疗 7
二、最早的医疗工具 8
第五节 上古的巫医 9
小结 10
第二章 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到奴隶制时代的夏、商(殷)医学 公元前2033(?)~前1562(?)~1066年(?) 12
一、酒的制造 13
第一节 酿酒术与汤液的发明和应用 13
二、汤液剂型的创始 14
第二节 早期对疾病的认识及卫生保健状况 14
一、对疾病的认识 14
二、卫生保健状况 15
第三节 巫医盛行的局面 15
小结 16
第三章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西周时代的医学 公元前1065(?)~前771年 17
一、对经验医学的重视 18
第一节 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 18
第二节 对经验医学的重视和医学理论的形成 18
二、医学理论的形成 19
第三节 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和制药化学的创始 20
一、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 20
二、制药化学的创始 22
第四节 对疾病的认识 22
一、致病的原因 22
一、饮食卫生 23
二、有关疾病的记载 23
第五节 饮食卫生和性的卫生 23
二、性的卫生 24
小结 24
第四章 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 公元前770~前222年 25
第一节 春秋战国医学的发展 26
一、各族医学经验的交流 26
二、医学理论原则的确立 26
三、医学分科与医巫分业 26
四、卫生设施与预荫医学 27
五、对疾病的认识 29
六、诊断的起源 30
七、医学的著作 31
八、阴阳五行学说 31
第二节 早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34
一、《黄帝内经》的著作年代 34
二、《黄帝内经》的内容及其价值 34
一、秦越人的生平事迹 36
三、《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及其影响 36
第三节 著名医药学家、卓越的民间医生——秦越人 36
二、秦越人的医学思想 38
三、豢越人的医疗技术 40
四、秦越人的伟大成就及其影响 41
小结 42
第二篇 中古医学 44
第一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汉时期的医学 公元前221~公元219年 44
第一节 医学发展概况 45
一、阴阳五行说及其影响 45
二、炼丹术的盛行 46
三、中外医药交流 46
四、医事组织与卫生设施 47
五、对疾病的认识 49
六、本草专书的出现 51
七、方剂的形成和发展 54
一、病历的首创者淳于意 56
第二节 著名医药学家 56
二、辨证施治的创始者张机 57
三、杰出的外科学家华佗 62
四、“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 65
五、著名针灸家——涪翁与郭玉 65
小结 66
第二章 从封建军阀混战到外族入侵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公元220~265~316~419~589年 67
一、古医籍的整理 69
第一节 医药学发展概况 69
二、炼丹术的盛行 70
三、中外医药交流 70
四、医事制度 71
五、药学研究的新发展 72
六、医学状况与对疾病的认识 73
第二节 著名医药学家 74
一、总结脉学和整理《伤寒杂病沦》的医家王叔和 74
二、杰出的针灸学家皇甫谧 76
三、《抱朴子》和《肘后方》的作者——葛洪 78
四、《神农本草经》的整理者陶弘景 85
五、医学教育的创始者秦承祖 87
六、方剂分类的创始者徐之才 87
七、药物炮制的改进者雷教 88
八、外科学家龚庆宣 88
小结 89
第三章 从南北统一、疆域扩拓到大分裂的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 公元581~618~907~960年 90
一、隋唐医学发展概况 91
第一节 隋唐医药学的迅速成长 91
二、隋唐药学发展概况 94
第二节 中外医药交流 96
一、中日医药交流的先驱者——鉴真 96
二、中朝、中越医药交流 98
三、中国和印度、阿拉伯,波斯、大秦等国的医药交流 98
第三节 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 100
一、医事制度 100
二、隋唐的医务行政机构及医学教育机构 100
第四节 藏医学体系的成长——吐蕃王朝时期的藏医学 公元629~843~1038年 102
第五节 维吾尔医学的形成 105
第六节 著名医药学家 106
一、中医病因病理学的研究者——巢元方 106
三、《新修本草》的编纂者苏敬 120
四、中唐杰出的医学家王焘 121
五、《本草拾遗》的著者陈藏器 123
六、其他著名医药学家 123
小结 126
第四章 中央集权制封建统治的加强到外族侵入的两宋时期的医学 127
第一节 两宋医药学发展概况 128
一、古典医籍的整理刊行和医学著作的大量出版 128
二、药学著作 131
三、其他著作 132
四、解剖的实例 132
五、中外医药交流 133
六、医事制度与医学分科 135
七、医学教育与医生考试制度 136
八、对疾病的认识与医疗卫生设施 139
第二节 藏医学的发展——阿里王朝时期的藏医学 公元1038~1276年 141
第三节 著名医药学家 143
一、北宋儿科名医钱乙,董汲和陈文中 143
二、北宋著名医家杨介、王惟一、庞安时、朱肱、韩只和 147
三、《苏沈内翰良方》的作者苏轼和沈括 151
四、南宋著名医学家陈言,施发、李迅,许叔微、杨土瀛 151
五、南宋妇产科名医陈自明与朱端章 156
六、南宋法医学家宋慈 159
七、宋代的药学家苏颂、唐慎微 163
八、其他著名医药学家 166
小结 167
第五章 女真和蒙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金元时期的医学 公元1115~1234~1368年 169
第一节 金元医药学发展概况 170
一、金元医药学著作 170
二、金元的医事制度与医药管理 172
三、金元的医学分科与医学教育 174
第二节 蒙医药学的形成 174
第三节 萨迦王朝时期的藏医学 176
第四节 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 177
第五节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主张 178
第六节 金元著名医药学家 179
一、河间学派的开山——刘完素 179
二、易水学派的导师——张元素 190
三、创立“六门”、“三法”学说的张从正 194
四、主“脾胃内伤论”的李杲 205
五、创“阳有余,阴不足”理论的朱震亨 219
六、其他著名医家 225
小结 235
第三篇 近世医学 236
第一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明代医学 公元1368~1644年 236
第一节 明代医学发展概况 238
一、对各种疾病的认识 238
二、医学著作内容丰富 239
三、药物研究风气盛行 241
四、医方的征集 242
五、医案的选辑 243
六、中外医药交流 243
七、医事制度与医疗分科 247
八、预防医学与卫生设施 247
第二节 帕竹王朝时期的藏医学 249
第三节 蒙医药学的形成时期 公元十四世纪初叶~十七世纪初叶 250
第四节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251
一、明初丹溪学派的著名医家王履与戴思恭 251
二、明初著名医家滑寿、吕复,仉维德、楼全善 255
三、明代温补派三大家薛已、赵献可、张介宾 258
四、明代著名医学丛书作家 271
五、明代临床各科著名医家 273
六、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 284
七、明代其他著名医家 288
小结 292
第二章 封建地主经济从繁荣到停滞不前的清代初、中期医学 公元1644~1840年 294
二、医药学著作 295
一、对疾病的认识 295
第一节 清初医药学发展概况 295
三、医事制度与医学分科 297
四、预防医学 298
五、最早的中医刊物 299
六、中外医药交流 299
第二节 甘丹颇章王朝时期的藏医学 302
第三节 蒙医药学的发展 303
一、医学类书的编纂 305
第四节 清初大型医书的出版 305
二、个人医学丛刊的撰著 306
第五节 清初著名医药学家 314
一、清初爱国医家傅山、李延呈、吕留良 314
二、清初《素问》、《灵枢》注家张志聪、汪昂、沈又彭 326
三、清初伤寒学派医家张遂辰、张令韶、喻昌、柯琴、尤怡、俞根初及其他《伤寒》、《全匮》注家 329
四、清初温热学派医家叶桂、薛雪、周扬俊、戴天章、杨璇、吴瑭、余霖 337
五、清初简编医籍的著名医家 346
六、清初临床各科著名医家 348
七、清初著名本草学家赵学敏与《本草纲目抬遗》 355
小结 357
第四篇 近代医学 359
第一章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的医学 公元1840~1911年 359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医学 公元1840~1850年 360
一、西洋医学的传入情况 360
二、西洋医学对中医的影响 362
第二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医学 公元1851~1864年 363
一、太平天国的医事设施 363
二、在太平天国任职的著名医家 364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医学 公元1864~1911年 367
一、中医学发展概况 368
二、西洋医学的传人情况 370
三、医药刊物 375
四、医学考试 375
五、卫生防疫设施 375
第四节 著名医药学家 376
一、伤寒学派医家 376
二、温热学派医家 378
三、著名本草学家吴其浚 382
四、各科著名医家 383
小结 386
第二章 辛亥革命后的医学 公元1911~1949年 388
第一节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医学 公元1912~1926年 388
一、卫生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卫生工作的开展 388
二、医学教育与医学考试制度 389
三、民初的医学团体 389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医学 公元1927~1949年 390
四、废止中医的主张 390
五、帝国主义在各地设立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 390
一、卫生设施 391
二、废止中医的政策 393
三、维护中医药的抗争经过 394
四、中医研究工作 396
五、中药研究工作 397
六、医史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399
七、医药刊物 401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医药卫生 403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408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医药卫生 409
三、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与柯棣华 410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医药卫生 411
第五节 著名医药学家 411
一、提倡中西汇通的著名医家唐宗海、张锡纯、章炳麟、吴瑞甫 411
二、主张中医革新的著名医家恽铁樵、杨则民 420
三、热心中医教育的著名医家傅懒园、丁甘仁,张山雷、谢利恒 424
四、其他著名医家 429
小结 436
第五篇 现代医学 437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医学 公元1949~1956年 437
第一节 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卫生工作的重视 437
第二节 建国初期人民卫生事业的成就 439
一、传染病的防治 439
二、各种医疗机构的恢复和建立 439
三、民族卫生 441
四、工业卫生 442
五、妇幼卫生 443
六、爱国卫生运动 444
七、改革和充实医学院校 445
第三节 党和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西医团结的指示 446
第四节 发扬和继承祖国医学遗产 448
第五节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的卫生工作规划 450
小结 451
第二章 建国三十二年来医药卫生的巨大成就 452
第一节 农村卫生面貌的改变 453
第二节 “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454
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 454
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455
第三节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中西医结合 455
一、培养出大批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才 456
第四节 中西医药刊物的出版 457
一、中医刊物 457
二、广泛开展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457
二、西医刊物 458
三、其他 459
第五节 我国医药卫生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 459
第六节 西藏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461
第七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以来人民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状况 462
第八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积极发掘整理彝族、傣族医药学 463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发掘整理彝族医药学情况 463
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掘整理傣族医药学情况 464
第九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医药卫生工作的进展 465
第十节 著名医药学家 466
一、红色医生传连暲、朱琏 466
二、著名药物学家赵燸黄、于达望、裴鉴、黄胜白、黄鸣龙 471
三、医史学家伍连德、王吉民、陈邦贤、李涛、孔健民 479
四、著名中医教育家肖龙友、施今墨 484
五、致力于整理中医理论的名中医陆渊雷、时逸人、秦伯未、章次公、余无言 486
六、其他著名医药学家 493
小结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