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的基本状况 2
(一)历史文献资料 2
(二)民族学实地调查资料 6
(三)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研究综述 12
二、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的选题意义 25
(一)理论意义 25
(二)现实意义 27
三、基本范畴及研究方法 29
(一)“文化”、“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特点” 29
(二)应用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33
(三)本书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 34
第一章 南部侗族区域范围及其生存环境 36
第一节 侗族的来源 36
一、古越人活动地域 36
二、侗族族源再认识 38
三、侗族民族实体的初步形成 43
第二节 南部侗族及其分布区域 53
第三节 南部侗族的生存环境 56
一、南部侗族生存的自然环境 57
二、南部侗族生存的社会环境 60
第二章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属性 62
第一节 “温和文化”的概念及其依据 63
一、对“文化属性”与“文化冲突”的若干思考 63
二、“激进文化”与“温和文化” 71
第二节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温和文化”属性 74
一、因地制宜创造物质文化,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发展出切合环境特点的地方性生产技术和自然知识 75
二、习俗型道德与“合款”组织之款约、款规紧密结合,共同调适民族成员之间、群体之间的关系 77
三、由发达的民间自治和自卫机制保障民族社会的稳定有序与和谐运行 79
四、保留有大量的多元宗教信仰与尊崇女性的文化因素 80
五、由发达的歌舞艺术承载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文化 82
六、朴实的民风和纯良温和的民族性格构成“温和文化”的可感知表面印象 84
第三节 南部侗族“温和文化”属性形成的原因 86
一、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空间 86
二、自给自足的“溪峒”经济条件 88
三、特殊社会土壤的培育 89
第三章 南部侗族传统经济文化的特点 91
第一节 对南部侗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特点的认知 92
一、经济文化类型相关的理论背景和结论 92
二、对南部侗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特点的再思考 94
三、南部侗族传统经济文化的主要内容 95
第二节 南部侗族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 102
一、物质文化内涵 103
二、精神文化内涵 108
第三节 南部侗族稻作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 118
一、“农业生境异式经济”理论视野里的南部侗族稻作农耕文化样式 119
二、南部侗族稻作农耕文化的生态性、均衡协调性特点 121
三、稻作农耕文化所呈现的南部侗族糯谷(米)文化特色 124
四、南部侗族稻作农耕文化的原生性特点 127
第四章 南部侗族传统制度文化的特点 130
第一节 “补腊”制度及其功能和特点 131
一、“补腊”宗族组织与“补腊”制度 132
二、“补腊”宗法制度之特色 135
三、“补腊”制度的社会功能 138
四、“补腊”制度与汉族社会宗法制的比较 140
第二节 侗款制度的功能和特点 141
一、“合款”组织的功能与特征分析 141
二、“侗款”制度的内涵、特点 149
第三节 南部侗族民间法律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152
一、“款约”习惯法的起源和主要内容 153
二、“款约”习惯法的运作 156
三、习惯法的文本形式和主要特点 159
第五章 南部侗族传统思维与民族心理素质特点 162
第一节 南部侗族象喻型思维方式及特点 163
一、象喻型思维方式 164
二、南部侗族象喻型思维的特点 167
三、象喻型思维的正向功能作用与不足 173
第二节 南部侗族传统思维的运思特征和致思趋向 174
一、整体性的思维运思特征 174
二、和谐统一的思维运思特征 177
三、南部侗族传统思维方式的女性思维倾向 178
第三节 传统文化所折射的南部侗族民族心理素质特征 183
一、传统文化折射的民族意识特点 184
二、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187
第六章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象征——鼓楼文化 194
第一节 鼓楼及其建筑特点 197
一、鼓楼的起源和发展衍变 197
二、鼓楼的结构和类型 199
三、鼓楼的建筑特点 201
四、鼓楼装饰艺术的民族风格 203
第二节 鼓楼的功能与鼓楼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05
一、鼓楼文化功能的扩充和演进 206
二、鼓楼文化的内涵 209
三、鼓楼文化的价值 214
第三节 鼓楼文化的象征、隐喻及群体认同仪式 218
一、鼓楼的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 221
二、鼓楼的隐喻意义 227
三、群体对鼓楼的认同仪式 233
第七章 结语:从文化比较的视阈看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236
第一节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之原生性特征 239
一、南部侗语方言体现出语言的原生状态 241
二、南部侗族歌谣文化现象具有原生性的特征 241
三、南部侗族民俗风情的原始古朴性 243
四、原生型的社会组织系统和民主政治形态 244
五、南部侗族传统文化与北部侗族传统文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245
第二节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之平等性和谐特征 248
一、社会政治平等和谐 250
二、人际关系平等和谐 252
三、男女社会地位平等和谐 254
四、朴素的民族平等观念及和谐的族群关系 256
第三节 南部侗族传统文化之群体性特征 258
参考文献 266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