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1
概论 1
第一章 外治法发展简史 4
第一节 外治法的起源 4
第二节 外治法体系的奠基 5
第三节 外治法发展时期 6
第四节 外治法理论体系的建立 6
第五节 建国后外治法的成就 9
第二章 外治法基本作用原理和特点 10
第一节 外治法基本作用原理 10
第二节 外治药物吸收机制 11
第三节 有关外治法的实验研究 15
第四节 外治法的特点 16
第三章 外治法应用原则 19
第一节 中医学基础理论为主导 19
第二节 灵活运用中医治则 20
第三节 重视综合治疗 20
第四章 外治法分类 22
第一节 药物疗法 22
一、敷贴法 22
二、熏洗法 24
三、滴药法 24
四、吹药法 25
五、舌下含药 25
六、含漱法 25
七、蒸气吸入法 25
八、气雾喷雾法 25
九、闻药法 25
十、灌肠法 26
十一、中药电离子导入法 26
十二、药枕及药用衣被 27
十三、香囊佩带法 27
十四、粉身法 27
十五、中药热熨法 27
第二节 物理化学疗法 30
一、矿泉浴 30
二、足浴 30
三、日光浴 30
四、癌症加热疗法 30
五、坎离砂疗法 31
附:化学药袋 31
酒醋疗法 32
六、超声疗法 32
附:超声针 33
主要原理 33
七、激光疗法 33
八、磁穴疗法(又称磁疗) 34
九、生物反馈疗法 34
十、音乐疗法 35
第三节 手术疗法 36
一、埋线法和结扎法 36
二、穴位注射 36
三、割治疗法 37
四、针挑和刮痧 37
五、放血疗法 38
第四节 手法 39
一、按摩疗法 39
二、点穴疗法 40
三、拍打疗法 41
四、耳穴贴压法 41
第五节 针灸、拔罐 42
一、针灸法 42
二、拔罐法 48
第六节 气功导引、导气疗法 49
一、气功疗法 49
二、导引法 49
三、导气疗法 49
第七节 古代的外用急救法 50
一、人工呼吸法 50
二、抗休克法 51
三、救淹溺法 51
四、导尿术 52
五、止血法 53
六、鼻饲法 53
七、灌肠法 54
八、解毒法 54
九、物理降温 54
十、穿刺放腹水 54
[附录] 55
一、自我保健推拿法 55
二、常用穴位表 56
三、表里反应参照表 75
四、中医鼻药疗法的研究概况 75
五、“脐疗”临床应用概况 80
六、中医直肠药法的研究概况 88
第五章 常用外治方药剂型 94
一、外用膏剂 94
二、膜剂 96
三、锭剂 96
四、散剂 97
五、熨剂 97
六、气雾剂 97
七、吸入剂 97
八、烟剂和烟熏剂 98
九、涂膜剂 98
十、栓剂 98
十一、熏洗剂 99
十二、其它 99
[附录]中药膜剂的研究进展 99
下篇 各论 105
第六章 常见传染性疾病 105
一、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105
二、麻疹 110
三、脊髓灰质炎 112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115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18
六、流行性腮腺炎 120
七、小儿发热 122
八、百日咳 124
九、肺结核病 126
十、细菌性痢疾 129
十一、病毒性肝炎 131
十二、疟疾 135
十三、流行性出血热 136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139
一、慢性支气管炎 139
二、支气管哮喘 143
三、肺炎 147
第八章 心脑四肢血管疾病 150
一、高血压病 150
二、冠心病 154
三、半身不遂 160
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64
五、雷诺氏病 166
第九章 运动、神经系疾病 169
一、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169
二、头痛 175
三、癔病性失语 179
四、癞痫 179
五、面瘫 181
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184
七、脚腿抽筋 185
第十章 消化系统病证 186
一、胃皖痛 186
二、呃逆 188
三、小儿疳症 189
四、呕吐 191
五、婴儿腹泻 192
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96
七、肝硬化腹水 198
八、胆道蛔虫症 199
九、胃下垂 202
十、小儿口角流涎症 204
第十一章 肿瘤 206
第十二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14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214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215
三、尿潴留 217
四、遗尿 218
五、阳痿 220
第十三章 其它疾病 222
一、晕车船 222
二、耳鸣 222
三、小儿夜啼 223
四、鼻塞不通和鼻痣肉 224
五、穴位敷贴治过敏性鼻炎 225
六、斜视 225
七、熟地片贴眼治疗电光性眼炎 226
八、硝矾液治疗外敷药物疹 227
九、鲜鸡胆汁稀释液电离子导入治疗白内障 227
十、自体血足三里穴注射治疗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228
十一、火柴棒压迫耳穴预防输血反应 229
十二、红花甘草散外敷治疗注射引起静脉炎 229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