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哲学 1
一、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二、世界的物质性 6
三、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5
四、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2
五、对立统一规律 26
六、质量互变规律 34
七、否定之否定规律 38
八、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44
九、认识和实践 51
十、真理 63
十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69
十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71
十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77
十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86
十五、阶级、国家和革命 95
十六、社会意识 103
十七、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07
十八、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113
第二篇 政治经济学 117
资本主义部分 117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17
二、商品和货币 120
三、资本和剩余价值 125
四、资本积累 131
五、资本循环和周转 135
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39
七、社会资本再生产 143
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46
九、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148
十、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53
社会主义部分 157
一、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和经济体制改革 157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161
三、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166
四、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72
五、社会主义企业及其资金运动 178
六、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185
七、社会主义分配 193
八、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节 199
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203
十、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206
第三篇 科学社会主义 209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209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13
三、无产阶级政党 218
四、无产阶级革命 227
五、无产阶级专政 233
六、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36
七、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 241
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44
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48
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51
十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力量和统一战线 255
十二、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260
十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 263
十四、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266
第四篇 中国革命史 272
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72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及其终结 28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93
四、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302
五、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313
六、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329
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 342
八、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54
第五篇 时事政策 36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364
二、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68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搞活 370
四、一年来国内外大事(1986年11月至1987年9月) 373
附录一:1987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试题及答案要点 390
附录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试题及答案要点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