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第一辑 历史戏曲中的历史人物 2
蔡伯喈之死及其遗文 2
关羽和曹操的妻女 5
诸葛亮的羽扇 7
刘三姐的传说 9
悟空可能不姓孙 11
《刘海戏金蟾》和刘元英 13
佘太君的年纪 15
辽伶官赵惟一与粤剧《辽宫月》 17
《孔雀胆》中的押不芦花 19
况公祠和“十五贯”事件 21
《四进士》中的毛朋 27
胭脂疑案与施愚山 29
宋景诗与马永真 34
窦尔墩故事 37
张文祥刺马案 39
琐谈《智斩安得海》 41
秋瑾·夏瑜·血馒头 43
第二辑 古代的编剧和演员 46
陶宗仪与夏庭芝的深厚友谊 46
珠帘秀的作品和她的知心朋友 49
高则诚的墓碑 51
汤显祖的玉茗堂 53
汤显祖谈“梦” 57
《临川梦》和汤显祖 61
两个活严嵩 63
《玉簪记》作者高濂 65
清初广东戏曲家廖燕 67
杨潮观与《吟风阁》杂剧 69
焦循与魏长生 71
徐鄂与《诵荻斋曲》 74
刘赶三痛斥李鸿章 76
再谈刘赶三 78
关于汪派戏 80
第三辑 戏曲曲艺的掌故和轶闻 84
“惰民”与戏曲 84
潮剧历史发展的探索 86
以戏代药 88
明代的独脚戏 89
明末清初的上海剧坛 91
脚色研究资料的新发现 94
高拨子的流传与演变 96
传统的戏曲曲谱 99
乾隆时北京的曲艺和杂技 101
“唱春” 106
清代的长戏 108
李文茂以前的广州剧坛 108
婺剧的“乱弹”和“滩簧” 110
锡剧的《珍珠塔》 114
越剧的《珍珠塔》 116
方言话剧的《珍珠塔》 118
第四辑 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 122
贾岛除夕祭诗 122
戚继光斩子的传说 124
三百年前为曹操翻案的戏剧 126
王翠翘、徐文长和罗龙文 129
大忽雷和小忽雷 133
两百年前的《刘三姐》 135
焦循及其《花部农谈》 137
《剧说》新探 140
《赛琵琶》的下落 143
广东、福建的海瑞戏 146
吕熊及其《女仙外史》 148
《柳毅传书》+《牛郎织女》=《洞庭缘》 150
《管府送》与台湾风物 152
《黑奴吁天录》在中国 155
《沈清传》与中国 157
第五辑 剖视图上的历史学 160
朝和代 160
庙号和年号 162
陛下、殿下和阁下 165
姓的来源及其他 167
陈、李、张、王何其多? 169
五花八门的古人名字 171
太监属于什么阶级 174
酵母和古代的酵母 176
甘罗十二为丞相 178
李广射石 180
李密与《陈情表》 183
书法欣赏纵谈 185
王安石的三个口号 188
南丰贡橘和曾巩 191
武松和武松墓 193
朱熹和《中庸》 195
于谦的诗文 197
明代的登闻鼓 199
朱柏庐和《治家格言》 202
旅行家徐霞客 204
盐丁和樵夫出身的哲学家 206
《海南丛书》中的海瑞史料 208
谭大初与魏一恭 210
唐一岑与崇明 212
邝湛若的一段罗曼史 214
史可法墨迹的新发现 216
康熙皇帝与《明史》 218
“铁员外”李调元南来内幕 220
蓝鼎元与《蓝公案》 222
武虚谷不怕和珅 224
徐惕庵带饼坐牢 226
汪大渊和他的《岛夷志略》 228
桃符和春联 232
第六辑 时令佳节的风俗和文娱 232
上元节灯会灯市 235
合镜和骂曹——上元节的故事 238
花朝、花神和劝农 240
上巳节与兰亭修禊 243
寒食节和介之推的悲剧 246
端午节和屈原故事 250
浴佛节的神话和宗教活动 253
七夕和牛郎织女的神话 256
盂兰节的古代风俗 259
钱塘观潮 265
登高·赏菊·插茱萸 267
腊月·腊味·腊八粥 270
后记 273
中秋赏月杂谈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