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3
第九部 燎原星火--五四运动与国民大革命(1919--1927) 3
开篇的话 3
历史实录 4
五四运动 5
一、强盗分赃的巴黎和会 5
二、五四春雷 7
三、火烧赵家楼 8
四、挽蔡斗争 10
五、六三运动 12
“问题”与“主义”之争 39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39
二、社会主义论战 41
三、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42
驱张运动 44
贵州民八和民九事变 46
直皖战争 47
中国共产党诞生 55
第一次工运高潮 100
一、香港海员大罢工 101
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03
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04
四、二·七惨案 106
第一次直奉战争 120
昙花一现的“好人政府” 126
一、昙花一现的“好人政府” 126
二、联省自治运动 127
临城劫车案 129
曹锟贿选 130
第一次国共合作 132
一、孙中山广州蒙难 133
二、鲍罗廷到广州 134
三、中国国民党改组 136
四、黄埔军校成立 137
第二次直奉战争 170
一、齐卢之战 170
二、第二次真奉战争 171
三、郭松龄反奉 172
四、浙奉战争 174
北京政变 203
一、北京政变 204
二、浦仪出宫 205
三、孙中山北上 206
四、国民议会运动 208
五、孙中山逝世 209
女师大风潮 226
五卅惨案 239
一、五卅惨案 239
二、五卅运动 241
省港大罢工 243
一、省港大罢工 243
二、沙基惨案 245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统一 250
一、粉碎商团叛乱 250
二、第一次东征 252
三、讨伐杨、刘 253
四、第二次东征 254
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 256
一、廖仲恺被刺 256
二、包藏祸心的西山会议 258
三、中山舰事件 259
四、整理党务案 260
三一八惨案 270
一、大沽口事件 271
二、三一八惨案 272
北伐战争 284
一、汀泗桥战役 285
二、贺胜桥战役 286
三、冯玉祥五原誓师 287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311
湖南农民运动 314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322
迁都之争 325
李大钊就义 326
人物春秋 335
廖仲恺 335
董必武 336
胡适 336
冯玉祥 336
戴季陶 337
陈炯明 337
鲍罗廷 338
李之龙 338
曹汝霖 338
陆宗舆 339
邵飘萍 339
高君宇 339
章宗祥 339
马林 340
杨贤江 340
陈独秀 340
李大钊 341
李达 342
包惠僧 343
陈潭秋 343
何叔衡 344
李汉俊 344
苏兆征 345
刘仁静 345
陈延年 345
恽代英 346
向警予 346
蔡和森 346
彭湃 347
邓中夏 348
王烬美 348
邓恩铭 349
叶挺 349
张太雷 350
历史珍闻 351
一九一九年苏联派第一个代表到漳州 351
我国第一次航邮试航失败的经过 353
中国青年运动史的光辉篇章--青年团“一大” 354
青年毛泽东为什么不出国 358
中共“一大”代表的年龄和社会职业 359
当年一大会址为何遭搜查而无恙 360
1921年7月成立的另一个“中国共产党” 360
从“社会党”到“中国共产党” 361
为中共“一大”做出贡献的两位女性 361
安源工运中的廉政建设 362
朱德寻党 363
“何得荒谬干预” 364
“我是个猴子” 365
有胆有识 365
怒打孙科 366
回忆孙中山收编黄绍竑部为广西讨贼军的经过 367
“国友人师” 367
国共携手真相 370
随孙中山北上纪实 372
孙传芳轶闻 374
“廖案”是怎样发生的 374
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关于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的分岐 376
黄埔军校为什么定于6月16日开学 382
熊雄和黄埔军校校歌 382
毛泽东在国民党内做过的“官” 383
我党第一个反贪污腐化的文件 384
第一个与蒋介石面对面斗争的共产党员 385
大革命失败前的捉蒋计划 385
帝国主义拉拢蒋介石经过 386
周恩来“四一二”脱险 386
大革命洪流中的宋庆龄 387
陈独秀究竟任过何职 390
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不是被撤销的 391
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八次全会中国问题委员会讨论会纪要 392
时代聚焦 394
“五四”时期的教育思想 394
新三民主义 397
基尔特社会主义 401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 404
好政府主义 407
省自治和联省自治思想 410
近代档案 414
北京学生界宣言 414
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 414
中国共产党宣言 415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416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节选) 417
彭湃给李春涛的信 420
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 420
苏俄外交部Г.B.齐契林致孙中山的信 421
马林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 421
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 425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 425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摘录) 426
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省港罢工委员会启事 427
叶挺同志参战报告 427
冯玉祥五原誓师的宣言 428
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 430
1919年 431
大事日志 431
1920年 432
1921年 432
1922年 433
1923年 433
1924年 434
1925年 435
1926年 436
1927年 436
第十部 “安内”与“攘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 439
开篇的话 439
历史实录 440
四一二政变 441
清党运动 458
宁汉合流 475
一、夏斗寅叛变 475
二、马日事变 476
三、汪精卫七一五分共 478
四、宁汉合流 480
八一南昌起义 489
八七会议 494
秋收起义 496
广州起义 502
宁汉分裂与宁粤对立 514
广州事变和两广战争 515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517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 517
二、新疆易帜 518
三、东北易帜 519
济南惨案 543
皇姑屯事件 545
新军阀混战 547
一、毫无结果的编遣会议 548
二、李济深汤山被囚 549
三、蒋桂战争 550
四、蒋冯战争 552
五、第二次蒋桂战争 553
六、石友三炮轰南京城 554
七、蒋唐战争 555
八、中原大战 557
九、昙花一现的北平扩大会议 558
中东路事件 601
百色起义 603
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 605
文化战线的“围剿”与反“围剿” 607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 608
国府主席囚禁立法院长 649
九·一八事变 651
一、万宝山事件 652
二、中村事件 653
三、九·一八事变 654
马占山江桥抗战 669
宁都起义 672
蒋介石第二次下野与复出 682
南京珍珠桥惨案 684
李顿调查团来华 685
一、一·二八上海事变 691
一·二八事变 691
二、十九路军淞沪抗战 692
伪满州国成立 709
一、溥仪出走东北 709
二、伪满州国出笼的经过 710
长城抗战 753
一、长城抗战 753
二、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与《塘沽协定》 755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775
杨杏佛被刺 785
“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出笼与覆灭 786
福建事变 788
新生活运动 832
藏本英明失踪案 833
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834
红军长征 835
张国焘分裂中央 888
史量才被刺案 889
遵义会议 890
新生事件 906
华北事变 908
一、河北事件 908
二、张北事件和《秦土协定》 909
三、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911
四、殷汝耕和冀东反共自治政府 914
德王和伪蒙古军政府 919
汪精卫南京被刺 921
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923
一二·九运动 925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及其活动 945
瓦窑堡会议 947
红军长征 948
两广六一事变 952
绥远抗战和援绥运动 954
七君子事件和救国入狱运动 956
西安事变 957
一、西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958
二、西安事变 959
三、张学良南京被囚 960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的经过 962
人物春秋 1012
张闻天 1012
向忠发 1013
秦邦宪 1013
李立三 1014
瞿秋白 1015
王明 1015
张国焘 1016
艾思奇 1016
李克农 1017
钱壮飞 1017
贺龙 1017
滕代远 1018
黄公略 1019
张云逸 1019
徐海东 1020
韦拔群 1020
陈赓 1021
方志敏 1021
李德 1022
刘志丹 1022
吉鸿昌 1023
陈昌浩 1023
蔡廷锴 1024
李济深 1024
邓演达 1025
谭平山 1025
鲁迅 1025
史量才 1026
杨杏佛 1026
陶行知 1026
蒋介石 1027
夏斗寅 1028
朱培德 1028
杜重远 1028
马占山 1029
马步芳 1029
马鸿逵 1029
石友三 1029
张学良 1030
杨虎城 1030
溥仪 1030
殷汝耕 1031
罗振玉逼死王国维 1032
历史珍闻 1032
抽签背遗嘱 1032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成为中共主要领导人经过 1033
南昌起义中的外国人 1034
耿飚巧计撒传单 1034
红军名称的由来 1035
我军第一面军旗诞生经过 1036
毛泽东选择井冈山为根据地的经过 1037
袁文才、王佐被杀冤案真相 1039
毛泽覃受命找长兄 1042
谁是“十六字诀”的最早提出者 1043
革命根据地第一家武器制造厂 1044
刑场上的婚礼 1045
我军第一个教导队 1045
周恩来大连脱险 1046
红色政权的第一家银行 1047
《田中奏折》泄露案 1048
“伴食宰相”的妙诀 1054
清东陵盗宝案 1054
阎锡山轶闻 1063
老虎厅杨常被诛 1063
朱德智擒赖世琮 1065
朱德脱险 1066
刘少奇智脱虎口 1067
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红军创建始末 1067
张云逸智捉两头蛇 1069
倒霉的听差 1070
海龙皮及军饷 1071
十二岁的上校 1071
一则误发的讣告 1072
红色娘子军 1073
黄公路大义灭亲 1075
老狐狸碰着老滑头 1076
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1076
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团 107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借谷证 1077
“信丰事件” 1078
“不该重用钱壮飞” 1079
“伍豪等脱离共产党启事真相 1081
虹口公园爆炸案 1082
谢觉哉洪湖蒙难记 1084
贺龙怒劫法场 1085
红都的“太上皇”李德 1087
红军经费开支标准 1088
“狗肉将军”张宗昌之死 1089
“少共国际师” 1090
狱中奇遇--与金树仁谈金树仁案 1092
红都审计官阮啸仙 1099
独臂将军贺炳炎 1101
登基不准穿龙袍 1103
遵义会议情况是谁向共产国际报告的 1103
吉鸿昌遇刺 1104
国歌的由来 1107
陈毅化名“大老刘”的由来 1107
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何时称为长征 1108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词曲的由来 1109
《八一宣言》的第一个印刷、发行人 1111
庐山刺蒋案始末 1113
陈诚轶事 1127
参加过长征的国民党纵队司令 1127
第二次国共合作“搭桥”第一人 1128
红军长征中一支部队曾误入缅甸 1129
第一位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外国人 1129
西安事变前夕李克农与张学良的秘密谈判 1130
陕北高原上的红色交通线 1132
世所鲜知的“平凉会议” 1135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共产党的秘密接触 1135
潘汉年与一九三六年的国共秘密谈判 1138
营救王若飞出狱纪实 1142
第一个从沦陷区到延安采访的中国记者 1143
行乞万里寻找党 1144
时代聚焦 1145
中国托派的政治主张 1145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1146
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1148
乡村建设派的政治主张 1150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1152
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1154
鲁迅的文艺理论 1155
30年代的教育事业 1157
1927--1937年的文学成就 1159
30年代的新闻出版事业 1161
20至30年代的电影业 1164
就四·一二惨案对国民党的抗议书 1166
近代档案 1166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宣言 1167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领导机构和主要组织 1167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 1169
广州苏维埃宣言 1181
广州苏维埃职员名单 1182
徐州特别会议纪录 1182
军事委员会拟定西征北伐总作战计划 1183
蒋介石关于西征经过报告 1185
蒋介石关于讨伐冯玉祥军事报告 1186
蒋介石关于讨伐唐生智军事报告 1188
蒋介石关于制订讨伐阎冯部署与作战计划报告 1190
中共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 1199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底政治决议案 1200
全国苏维埃区域与红军扩大的总形势 1208
全国红军概况 121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2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1213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言论摘录(六则) 1214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不抵抗电令 1215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216
中共中央委员会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 1218
中国各地苏维埃政府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告全国民众书 1219
淞沪停战协定 1220
中共中央关于“一·二八”事变的决议 1221
伪“满蒙自由国”设立方案大纲 1222
日满议定书 1227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宣言 1230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对外宣言 1231
告十九路军全体将士书 1232
汪蒋对福建事变的通电 1233
生产人民党总纲草案 1234
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 1238
塘沽协定 1239
土肥原--秦德纯协定(察哈尔协定) 1240
何梅协定 1240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124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1243
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名单录 1244
冀察政务委员会名单录 1244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1245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杨虎城呼吁抗日的主张 1245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的言论选 1247
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对于西安事变之决议案 1252
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西安事变的文电选 1253
大事日志 1256
1927年 1256
1928年 1258
1929年 1259
1930年 1259
1931年 1260
1932年 1261
1933年 1262
1934年 1262
1935年 1263
1936年 1264
1937年 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