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局部腐蚀 点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成分选择性腐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编;杨武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2513590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1.概述 1

第1章 点腐蚀 1

2.点蚀的影响因素 5

2.1 环境因素 5

2.1.1 卤素离子及其它阴离子 5

2.1.2 溶液中的阳离子和气体物质 11

2.1.3 溶液pH值 11

2.1.4 环境温度 14

2.1.5 介质流速 16

2.1.6 铁和钢在非卤化物溶液中的点蚀 17

2.2.1 金属的本性——纯金属的耐点蚀性 18

2.2 材料因素 18

2.2.2 合金成分 19

2.2.3 表面氧化膜及表面状态 34

2.2.4 冷加工 38

2.2.5 热处理 39

2.2.6 显微组织 40

3. 点蚀机理 44

3.1 点蚀的萌生 44

3.1.1 点蚀萌生的电化学条件 44

3.1.2 点蚀萌生理论 44

3.1.3 点蚀的敏感化置 46

3.1.4 点蚀成核的诱导时间(孕育期) 49

3.2 点蚀的发展 51

3.2.1 闭塞腐蚀孔穴与金属离子的水解 51

3.2.2 点蚀生长动力学 55

3.2.3 点蚀孔的形状 57

4. 非不锈钢金属材料的点蚀 59

4.1 碳钢的点蚀 59

6.1.1 三氯化铁试验 59

4.2 铜的点蚀 61

4.3 铝的点蚀 62

4.4 锌的点蚀 63

4.5 其它金属的点蚀 64

5.1 点蚀和缝隙腐蚀的异同点 65

5.点蚀和其它类型腐蚀之间的关系 65

5.2 点蚀和应力腐蚀破裂以及腐蚀疲劳之间的关系 66

6.点蚀敏感性的试验评定和研究方法 68

6.1 化学浸泡法 69

6.1.2 临界点蚀温度试验 74

6.2 心化学测试法 75

6.2.1 动电位法 76

6.2.2 恒电位法 83

6.2.3 恒电流法 84

6.2.4 再钝化时间法(即划伤法) 85

6.2.5 点蚀发展速率(PPR)试验 87

6.2.6 扫描微参比电效技术 88

6.2.7 恒电位区段法 89

6.2.8 电化学噪声法 89

6.2.9 电位-pH图在点蚀研究中的应用 91

6.2.10 点蚀前兆电位(Ez) 99

6.2.11 缓蚀电位(Ei) 99

6.2.12 小结 100

6.3 点蚀数据的统计分析 101

7.点蚀的防护与控制措施 103

7.1 点蚀缓蚀剂 103

7.1.1 无机缓蚀剂 104

7.1.3 缓蚀机理 107

7.1.2 有机缓蚀剂 107

7.2 阴极保护 108

7.3 合理选择耐蚀材料 109

参考文献 110

第2章 缝隙腐蚀 115

1.概述 115

2.缝隙腐蚀的影响因素 118

2.1 缝隙的几何因素 118

2.1.1 缝隙尺寸 118

2.1.2 缝隙内、外面积比 119

2.2 环境因素 120

2.2.1 卤素离子和其它阴离子 120

2.2.3 温度 121

2.2.2 溶解氧 121

2.2.4 pH值 123

2.2.5 流速 124

2.3 材料因素 126

2.3.1 合金成分 126

2.3.2 组织结构 136

3.缝隙腐蚀机理 139

3.1 浓差电池机理 139

3.2 缝隙腐蚀的一元化机理 141

3.3 丝状腐蚀 145

4.缝隙腐蚀敏感性的试验评定和研究方法 149

4.1.1 三氯化铁试验 150

4.1 浸泡试验法 150

4.1.2 多缝隙试样试验 153

4.1.3 临界缝隙腐蚀温度试验 156

4.1.4 活性炭加速试验 157

4.2 电化学测试法 159

4.2.1 临界(再钝化)电位测试法 159

4.2.2 以(Eb-Ep)差值为判据的方法 164

4.2.3 去钝化pH值比较法 166

4.2.4 稳态pH与去钝化pH值比较法 171

4.3 预测不锈钢缝隙腐蚀性能的数学模型及实验研究 175

5.2 电化学保护 181

5.1 改进设计和改善运行条件 181

5.缝隙腐蚀的防护与控制措施 181

5.3 合理选择耐蚀材料 182

参考文献 183

第3章 晶间腐蚀 186

1. 概述 186

1.1 晶间腐蚀简介 186

1.2 有关晶间腐蚀的某些金属学知识 189

1.2.1 晶界的界面结构 189

1.2.2 扩散型固态相变 脱溶沉淀 191

1.2.3 TTT曲线和TTS图 195

1.3 晶间腐蚀的特殊形态——“刀口”腐蚀 196

2.各种合金的晶间腐蚀倾向 197

2.1 不锈钢 198

2.1.1 不锈钢的分类及相图 198

2.1.2 奥氏体不锈钢 202

2.1.3 铁素体不锈钢 209

2.1.4 马氏体不锈钢 213

2.1.5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214

2.2 铁基高镍耐蚀合金 215

2.3 镍基耐蚀合金 217

2.3.1 Ni-Cr合金 217

2.3.2 Ni-Mo合金 218

2.3.3 Ni-Cr-Mo合金 219

2.4 铝及其合金 220

2.4.1 铝 220

2.4.2 铝合金 222

2.5 铜合金及其它金属材料 225

2.5.1 铜合金 225

2.5.2 其它金属材料 225

3. 晶间腐蚀的理论 226

3.1 统述 226

3.2 贫乏论 227

3.3 沉淀相亚稳论 231

3.4 亚稳沉淀相理论 236

3.5 亚稳相溶解理论(含晶界吸附学说) 237

3.6 应力论 240

3.7 沉淀相形貌论 244

3.8 腐蚀电化学埋论 246

4.晶问腐蚀的影响因素 247

4.1 冶金因素 247

4.1.1 成分的影响 247

4.1.2 组织的影响 258

4.2 热处理因素 263

4.3 加工工艺 266

4.4 环境因素 267

5.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及其评定方法 267

5.1.1 方法简介 269

5.1 工业检测试验方法 269

5.1.2 原理 270

5.1.3 要点 273

5.1.4 评定方法 277

5.1.5 各试验方法的特点 281

5.1.6 应用范围及综合比较 284

5.2 其它试验方法 289

5.2.1 化学浸蚀试验方法 289

5.2.2 电化学试验方法 289

6.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293

6.1 防上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措施 293

6.2 防止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措施 294

6.3 防止其它合金晶间腐蚀的措施 295

参考文献 295

第4章 成分选择性腐蚀 299

1.概述 299

1.1 发生成分选择性腐蚀的介质条件和破坏形式 299

1.2 合金在水溶液介质中的成分选择性腐蚀 301

1.2.1 黄铜的脱锌 301

1.2.2 青铜的脱铝、脱硅和脱锡 303

1.2.3 铜镍合金的成分选择性腐蚀 305

1.2.4 贵金属合金的成分选择性腐蚀 307

1.2.5 铸铁的石墨腐蚀 309

1.3 合金在高温条件下的选样性腐蚀 310

2.成分选择性腐蚀的影响因素 311

2.1 合金成分的影响 311

2.2 组织和热处理条件的影响 313

2.3 介质的影响 315

2.1 温度的影响 317

3.成分选样性腐蚀机理 317

3.1 再沉积理论 318

3.2 选择溶解理论(剩余理论) 321

3.2.1 体积扩散机理 322

3.2.2 表面扩散机理 327

3.3 两种机理的综合作用(综合作用机理) 332

3.4 成分选择性腐蚀倾向的电化学研究 336

4.试验评定和研究方法 342

4.1 脱合金元素系数和成分选择性腐蚀倾向的评定 342

4.2 标准化的试验方法 343

4.3 电化学试验方法 346

4.3.1 恒电位极化试验法 346

4.3.2 恒电流极化试验法 347

5.成分选择性腐蚀的控制措施 348

5.1 控制合金成分 348

5.2 热处理和组织控制 353

5.3 介质的处理和缓蚀剂 353

5.4 其它防护方法 355

参考方献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