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导论:精神发展的前提 15
一 运动与平衡 16
二 聚合与分化 18
三 继承与否定 23
四 偶然与必然 29
五 本能与学能 43
六 感性与理性 59
本论:精神体系的基础--感性系统论 89
a) 感性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91
A.感性系统的构成器官 91
第一编 感性系统的物质基础 91
b) 它们对意志和行为的作用 93
c) 这种作用实现的组织保障 95
B.感性系统的发生序列 102
a) 从动物生命体的历史进化考察 102
b) 从动物生命体的逻辑系统考察 105
c) 从动物物种感性系统差异考察 107
C.感性系统的发展规律 110
a) 感性系统和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 111
b) 感性系统三部分的各自纵向发展 112
(3) 从表里关系看,两种味觉活动异形同质 116
c) 感性系统三部分的相互横向关系 116
(a) 顺向推动关系 116
(b) 三个递进阶段 118
(c) 逆向作用关系 120
第二编 感性系统的活动分述 122
A.感性系统各部分的活动个性 123
a) 机体部 123
(a) 肌肉运动的生理机制 124
(b) 肌肉运动的三种后果 124
(c) 肌肉运动的历史发展 128
1.谋生劳动中肌肉运动的发展 128
1) 社会分工的趋势 129
2) 脑力体力的离异 130
3) 机械对人的代替 132
2.游戏活动中肌肉运动的发展 133
1) 游戏形式的多样化 135
2) 游戏动作的多变化 137
3) 游戏运动的剧烈化 138
3.两种运动关系的综合观察 140
1) 从纵断面上看:两种活动前后相连 140
2) 从横断面上看:两种活动相反相成 143
3) 从表里关系看:两种活动异形同质 147
1.味觉活动的生理机制 151
1) 味觉器官的构成 151
b) 感官部 151
(a) 味觉器官 151
2) 味觉活动的情况 152
3) 味觉活动的性质 152
2.味觉活动的三种后果 153
3.味觉活动的历史发展 154
1) 味觉谋生活动的发展 154
(1) 感受强度有减弱的趋向 154
2) 味觉游戏活动的发展 155
(3) 感受总量有缩小的趋向 155
(2) 感受种类有单调的趋向 155
(1) 感受敏度有增强的趋向 156
(2) 感受种类有求变的趋向 156
(3) 感受总量有增大的趋向 156
3) 两种味觉活动关系的综合观察 157
(1) 从纵断面上看,两种味觉活动前后相连 157
(2) 从横断面上看,两种味觉活动相反相成 159
(b) 视觉器官 168
1) 视觉器官的基本构成 171
1.视觉活动的生理机制 171
2) 视觉活动的几个性状 172
(1) 视觉与其他感觉的一致性 172
(2) 视觉感受对象的纯光色性 172
(3) 视觉快感产生的纯物质性 173
3) 视觉活动的几点分析 173
(1) 视觉游戏的生理基础 173
(2) 要有“纯视觉游戏”概念 174
(3) 填平两类感官的鸿沟 176
3.视觉活动的历史发展 181
2.视觉活动的三种后果 181
1) 视觉谋生活动的发展 184
2) 视觉游戏活动的发展 187
(1) 纯视觉美感的独立意义 187
(2) 纯视觉美感的脱胎过程 196
(3) 纯视觉游戏的发展趋向 205
(c) 听觉器官 208
1.听觉活动的生理机制 212
1) 听觉器官的基本构成 212
2) 听觉活动的有关性状 213
(1)听觉对象物声波的本身属性 213
甲.对声波的振动频率 214
(2) 听觉器官对声波的接纳方式 214
乙.对声波的振动幅度 216
丙.对声波的振动形式 217
(3) 听觉分析器的最佳活动状态 218
甲.听觉感受的几种阈值 218
乙.听觉感受的最佳状态 223
丙.听觉快感的纯节奏性 228
3) 听觉美感的组合分解 234
(1) 纯音乐和情感的关系 237
甲.纯音乐节奏和情感节奏的区别 237
乙.纯音乐节奏向情感节奏的接近 243
甲) 接近的可能程度 244
(甲) 两者的妥协同步 244
(乙) 音乐的优越手段 246
(丙) 破除音乐特殊论 247
乙) 接近的必要条件 254
(甲) 禁区的存在 255
(乙) 接近的条件 255
(丙) 情感与创作 256
丙) 接近的反牵效应 262
(甲) 情感的和谐 263
(乙) 情操的调驯 265
(丙) 作用的局限 267
丙.纯音乐和情感接近的时代特征 269
甲) 情感的基调和音乐的主导风格 270
乙) 情感的变动和音乐风格的变迁 272
丙) 音乐的魅力和音乐的社会选择 273
(2) 纯音乐和讯音的关系 276
甲.纯音乐的局限 276
乙.讯号音的使用 281
甲) 讯号音的概念 281
(甲) “净化”模拟生活音响 284
乙) 讯号音的制法 284
(乙) 象征描绘事物状态 287
(丙) 原型模拟生活音响 289
丙) 讯号音的把握 289
c) 中枢部 297
(a) 中枢活动的生理机制 302
1.中枢活动的感性基础 302
1) 感觉的传导、感应 302
2) 感觉的评价、判断 303
3) 中枢部的自身感觉 304
2.中枢活动的几点情况 304
甲.基本的需要 305
1) 中枢活动的动机层次 305
(1) “需要锥”模式 305
乙.中枢的需要 308
丙.绝妙的回环 309
(2) “锥壳”推进态 315
(3) 谋生和游戏 322
甲.感性的显现 322
乙.游戏的精神 328
丙.自动和自觉 341
甲) 自动的存在 342
乙) 自觉的限度 352
丙) 关于典型化 364
丁、最佳的刺激 377
甲) 最佳运动态 377
乙) 最佳目的物 379
丙) 纯中枢美感 382
2) 中构活动的感觉结构 384
(1) 中枢感觉的色调分类 384
(2) 中枢感觉的引发结构 387
甲.一级反射结构的感觉引发 389
乙.二级反射结构的感觉引发 389
(3) 谋生和游戏 408
甲.一级反射水平的感觉情感游戏 410
乙.二级反射水平的感觉情感游戏 410
丙.三级反射水平的感觉情感游戏 414
(b) 中枢活动的历史发展 429
B.感性系统各部分的活动共性 430
第三编感性系统的活动综述 432
A.感觉组合的模式 433
B.综合效应的定性 436
a) 对中枢部的处理 436
b) 同性感觉的综合 437
c) 异性感觉的综合 439
(a) 基层的决定作用 440
(b) 总体的决定作用 444
(c) 实感的决定作用 447
C.谋生和游戏 451
a) 分中有合 466
b) 合中有分 470
c) 愈分愈合 484
结束语 488
后记 490
〔附录〕全文层次安排和要点索引 492
丙.三级反射结构的感觉引发 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