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15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概况 16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 16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渊源 23
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33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37
一、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问题 38
二、关于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理论 39
三、关于走非暴力的改良主义道路的思想 41
四、关于“经济民主”的理论 42
五、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观 47
六、民主社会主义关于国际问题的观点 49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54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况 5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55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 56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发展阶段 58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62
第二节 青年卢卡奇、科尔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63
一、青年卢卡奇及其《历史与阶级意识》 64
二、科尔施及其《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80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95
一、法兰克福学派 96
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04
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14
四、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20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127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唯物论的批评 128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唯物辩证法的诘难 132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责 138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曲解 143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结构理论 148
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152
第三章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思潮 160
第一节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历史概况 162
一、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产生 162
二、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发展阶段 168
三、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基本特征 175
第二节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主要派别及其分布情况 177
一、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主要派别 178
二、现代托洛茨基主义各派势力的地区分布 188
第三节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202
一、不断革命论 202
二、“世界革命”战略 218
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226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学”思潮 229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学”概况 229
第二节 吕贝尔与西方“马克思学” 241
一、吕贝尔生平简介 242
二、吕贝尔的研究指导思想和学术活动 244
三、吕贝尔的基本理论观点 249
第三节 鲍亨斯基和维特尔的观点 252
一、鲍亨斯基和维特尔的生平与著作 252
二、鲍亨斯基和维特尔的观点 254
一、制造“两个马克思”—所谓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对立 267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学”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手法和观点 267
二、伪造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对立 272
三、伪造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之间的对立 279
四、制造“两种马克思主义” 284
五、竭力抹煞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区别 290
六、鼓吹马克思主义“多元论”,即鼓吹当今世界存在“多种马克思主义”的论点 293
第五章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潮 299
第一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概况 299
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99
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同 301
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03
第二节 南斯拉夫“实践派” 304
一、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产生与发展 305
二、“实践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309
三、“实践派”的现状 323
第三节 波兰的“人文学派” 329
一、波兰“人文学派”简况 329
二、亚·沙夫其人及其主要理论观点 330
三、科拉科夫斯基其人及其主要理论观点 343
第四节 东欧的其他“新马克思主义”流派 352
一、捷克斯洛伐克的科西克学派 352
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 359
第六章 “欧洲共产主义”思潮 366
第一节 “欧洲共产主义”思潮的历史概况 368
一、“欧洲共产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368
二、“欧洲共产主义”的直接思想渊源 372
三、“欧洲共产主义”的几个发展阶段 385
四、“欧洲共产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390
第二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391
一、关于民主与社会主义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 391
二、“独特民主道路”的理论 394
三、“独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 399
四、新型群众性政党的理论 402
五、“新国际主义”的理论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