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歌诀便记口袋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兴广,张惠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22031586
  • 页数:1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概括了该门课程的内容精要。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

第一节 精气学说 1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

第二节 阴阳学说 3

一、阴阳的概念 3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4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7

第三节 五行学说 8

一、五行的概念 8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0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3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16

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 18

第一节 精 18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18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19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20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21

第二节 气 21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21

二、气的生成 22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23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25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26

第三节 血 29

一、血的基本概念 29

二、血的生成 29

三、血的运行及功能 30

第四节 津液 31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31

二、津液的代谢 31

三、津液的功能 33

第五节 神 34

一、神的基本概念 34

二、神的形成 34

三、神的作用 35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35

第三章 藏象 38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38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38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38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39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40

五、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 40

第二节 五脏 41

一、心 41

二、肺 44

三、脾 47

四、肝 50

五、肾 53

第三节 六腑 57

一、胆 57

二、胃 58

三、小肠 59

四、大肠 60

五、膀胱 60

六、三焦 61

第四节 奇恒之腑 62

一、脑 62

二、女子胞 63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64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64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66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66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67

第四章 经络 69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概述 69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69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69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70

第二节 十二经脉 71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71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72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72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73

五、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73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74

第三节 奇经八脉 77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77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78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 80

一、经别 80

二、别络 81

三、经筋 82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82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82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83

第五章 体质 85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85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85

二、体质的构成 85

三、体质的标志 86

四、体质的特点 87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87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87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88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89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89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90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90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90

二、阐释发病原理 91

三、解释病理变化 91

四、指导辨证 91

五、指导治疗 92

六、指导养生 93

第六章 病因 94

第一节 六淫 94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94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95

第二节 疠气 100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101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101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101

第三节 七情内伤 102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102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102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03

第四节 饮食失宜 104

一、饮食不节,饮食不适度 104

二、饮食不洁 104

三、饮食偏嗜 105

第五节 劳逸失度 105

一、过劳 105

二、过逸 106

第六节 病理产物 106

一、痰饮 106

二、瘀血 107

三、结石 108

第七节 其他病因 109

一、外伤 109

二、诸虫 110

三、药邪 110

四、医过 111

五、先天因素 112

第七章 发病 113

第一节 发病原理 113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13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16

第二节 发病类型 117

一、感邪即发 118

二、徐发 118

三、伏而后发 118

四、继发 118

五、合病与并病 118

六、复发 119

第八章 病机 121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21

一、邪正盛衰 122

二、阴阳失调 124

三、精气血的失常 129

四、津液代谢失常 135

五、内生“五邪” 136

第二节 疾病传变 138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 138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142

第九章 防治原则 143

第一节 预防 143

一、未病先防 143

二、既病防变 145

第二节 治则 146

一、正治与反治 146

二、治标与治本 147

三、扶正与祛邪 148

四、调整阴阳 149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150

六、三因制宜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