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从“吃肉--骂娘”说起 1
第1章 马克思的劳动权利平等思想及其中暗含的效率假定 1
1.1 关于产品经济模式的预设 4
1.2 关于按劳分配的推断 16
1.3 劳动权利平等:马克思的基本思想 20
第2章 传统体制下分配结果平等与效率递减趋向 28
2.1 列宁早期对国有制经济中平等与效率的理论设定 29
2.2 积极的平等追求怎样转化为消极的结果平等? 33
第3章 对经济效率的呼唤到对机会均等的向往 41
3.1 追求效率的共识:改革的利益导向与市场导向 43
3.2 “替代说”、“蛋糕说”及平等之被“牺牲” 46
3.3 按劳分配怎样遇上了商品经济的“克星”? 50
3.4 收入“攀比症”的流行与公平理论的解释 59
3.5 对机会均等的向往 64
第4章 机会均等与市场效率 69
4.1 市场的效率功能:市场机制 71
4.2 市场的制度结构:机会均等 76
4.3 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其平等体系的关系 90
第5章 市场中的劳动平等与更高的效率(Ⅰ):按劳分配对象的分离 93
5.1 按劳分配对象是活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W-(P+L)=N〕 95
5.2 按劳分配对象是新增价值扣除资产占用费用后的剩余(N-R) 104
5.3 企业经营收入:潜在的按劳分配对象(N-R-G=M) 116
第6章 市场中的劳动平等与更高的效率(Ⅱ):按劳分配主体的生成 124
6.1 企业的独立:按劳分配主体生成的先行前提 125
6.2 现代股份企业中的生产关系 129
6.3 劳动者与经营者利益一体化的趋向 135
第7章 市场中的劳动平等与更高的效率(Ⅲ):按劳分配尺度的确定 150
7.1 对分配主体与分配对象的正面设定 151
7.2 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动效用 160
7.3 经营者的劳动收入 166
第8章 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与平等效率的统一 170
8.1 平等与效率通过分配中介达到统一 171
8.2 按劳分配的重新定义与分配制度的创新 182
8.3 四种分配统一的理论模型 186
第9章 非市场经济系统中的收入分配 192
9.1 非市场性的按劳分配:公共生产部门 192
9.2 准按劳分配:公共服务部门 196
9.3 收入宏观调节的两个层次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