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篇 绪论 3
1 导论 5
1.1 问题的提出 5
1.2 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监管 7
1.2.1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7
1.2.2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程 8
1.2.3 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监管 9
1.3 相关概念辨析 11
1.3.1 基本概念辨析 11
1.3.2 关于国有企业出资者的内涵 16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
1.5 课题创新点分析 19
2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机制及其发展历程 23
2.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 23
2.1.1 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阶段 24
2.1.2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阶段 27
2.2 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 29
2.3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模式分析 31
2.3.1 法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模式分析 31
2.3.2 挪威、意大利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模式分析 34
2.3.3 新加坡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模式分析 35
2.3.4 现有财务监管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借鉴意义 36
2.4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局限性 37
2.4.1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财务监管 38
2.4.2 经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财务监管 39
2.5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局限性 42
2.6 本章小结 47
第二篇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设计 49
3 基于财权流的国有企业财务分层体系 51
3.1 相关理论述要 51
3.1.1 委托代理理论 51
3.1.2 财权流理论 53
3.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55
3.2 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结构 58
3.3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体系 64
3.3.1 出资者财务 66
3.3.2 经营者财务 69
3.3.3 财务经理财务 73
3.3.4 外部利益相关者财务(债权人) 74
3.4 本章小结 76
4 基于财务分层体系的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设计 79
4.1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的总体设计思路 79
4.2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的环境研究 82
4.2.1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宏观环境分析 82
4.2.2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微观环境分析 83
4.3 政府对出资者财务的监管 84
4.4 出资者对经营者财务的监管 88
4.4.1 对现行监事会制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回顾与反思 88
4.4.2 监事会制和财务总监委派制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92
4.4.3 对现行监事会制和财务总监制的改进 95
4.5 经营者对财务经理财务的监管 99
4.6 三种监管层次与其他监管形式的关系 101
4.7 本章小结 103
第三篇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的实现 105
5 实现监管机制的技术路径(一):制度基础监管 107
5.1 制度基础监管的概念 107
5.2 制度基础监管的程序与方法 111
5.3 本章小结 117
6 实现监管机制的技术路径(二):风险导向监管 119
6.1 风险导向监管的概念 119
6.2 风险导向监管模型简介 126
6.2.1 单变量分析模型与多变量分析模型 127
6.2.2 财务动态指数分析模型 129
6.2.3 概率分析模型 129
6.2.4 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130
6.3 基于模糊理论的多层次财务模糊评价模型 131
6.3.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概述 131
6.3.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136
6.4 本章小结 140
第四篇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141
7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143
7.1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体系的合理性分析 143
7.2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146
7.3 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实现手段的有效性分析 149
7.4 本章小结 150
8 实证分析 151
8.1 企业概况 151
8.2 基于两种路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 152
8.3 改进建议 157
8.4 效果评价 159
8.5 本章小结 160
结束语 161
参考文献 163
致谢 173
附录1 企业利润管理行为探新 175
附录2 对一个“监察博弈”模型的几点质疑 189
附录3 CPA诚信问题求解 201
附录4 塑造适应新体制的财务总监 209
附录5 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的国企监督机制研究 219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