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德生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0101097
  • 页数:42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7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22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2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6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29

第一节 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29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9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9

三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45

四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50

第二节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52

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52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存在的反映 55

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60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1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 61

世界观的根本点 61

二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63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7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67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67

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73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78

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7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2

第四章对立统一规律 85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5

一矛盾的同一性 85

二矛盾的斗争性 89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90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4

一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4

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6

三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97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1

一矛盾的普遍性 101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12

第一节质、量、度 118

一事物质的规定性 118

第五章质量互变规律 118

二事物量的规定性 121

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23

第二节 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26

一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126

二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128

三量变和质变互相转化 131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133

一质量互变的普遍性 133

二量变形式的多样性 135

三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38

一事物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141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141

二矛盾的特殊性 141

第六章否定之否定规律 141

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43

三对一切事物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146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48

一否定之否定的根本内容 148

二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51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53

第三节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157

一什么是新生事物 157

二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8

三正确对待新生事物 160

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范畴 163

第一节本质和现象 163

一什么是本质和现象 163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64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166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68

一什么是内容和形式 168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69

三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 171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173

一什么是原因和结果 173

二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74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75

四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自觉做好工作 177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78

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178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9

三根据必然规律办事,估计各种偶然因素 182

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 183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83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86

三 全面分析各种可能性,努力实现最好的可能性 188

第八章认识和实践 19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 190

革命的反映论 190

一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 190

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92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 195

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195

一实践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198

第二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98

二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3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过程 206

一由实践到认识 206

二由认识到实践 212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215

四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18

第四节真理 223

一客观真理 223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27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31

四真理和错误 235

一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241

第五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41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44

第九章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248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248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48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252

历史观的根本问题 252

的伟大革命 257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257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上 257

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260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62

一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62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65

第十章社会基本矛盾 270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70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70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76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82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82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85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90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9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93

第十一章阶级国家革命 304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04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304

二 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09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313

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316

第二节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18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18

二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 321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24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31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331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33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35

第十二章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341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和一般特点 341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 341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47

三社会意识领域里斗争的特殊规律性 357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基本形式 360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360

二道德 362

三科学 365

四艺术 369

五宗教 371

第十三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75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5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75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82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85

一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85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90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396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96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399

第十四章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02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402

一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性 402

二社会文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志 404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 412

一人的本质和人类的解放 412

二人类的解放程度和社会进步的一致性 417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践 419

一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419

二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