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国庆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301041543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本体论 1

第一章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2

第一节 词汇是一个系统 2

1.1.1 词汇的具体研究和整体研究 2

1.1.2 对词汇的一般认识 2

1.1.3 关于“词汇”的定义 3

1.1.4 词汇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5

1.1.5 系统与整体 6

1.1.6 词汇系统与外部环境 8

1.1.7 词汇是个系统 9

第二节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9

1.2.1 斯大林对词汇的经典命题 9

1.2.2 语言的建筑材料系统 9

1.2.3 “材料”的基本内容 10

1 2.4 词汇成分的备用性特征 11

1.2.5 词汇成分的复现性特征 12

1.2.6 备用性和复现性的性质 13

1.2.7 备用性和复现性的关系 14

1.2.8 四级语言单位的性质 15

1.2.8.1 词的词汇性质 15

1.2.8.2 固定词组的词汇性质 16

1.2.8.3 引用性和复现性 17

1.2.8.4 语素的词汇性质 19

第三节 词汇系统的聚合网络 22

1.3.1 词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2

1.3.2 聚合关系的性质 23

1.3.3 聚合关系的一般联系 23

1.3.4 形成聚合关系的基础 26

1.3.5 词汇成分的“辐射聚合” 27

1.3.6 辐射聚合的特点 28

2.1.1 什么是“词汇层” 29

第一节 词汇层的一般性质 29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词汇层 29

1.3.7 词汇系统的网络化 29

2.1.2 词汇层的性质 30

2.1.3 认识词汇系统性的角度 31

2.1.4 关于黄景新先生的词汇层研究 31

2.1.5 关于武占坤、王勤先生的词汇层理论 33

2.1.6 关于刘叔新先生的词汇层次研究 35

2.1.7 要重视词汇层的研究 39

第二节 功能词汇层的划分 39

2.2.1 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的关系 39

2.2.2 词汇系统的整体功能 40

2.2.3.1 词汇层的递生性特点 40

2.2.3.2 词汇层的包容性特点 41

2.2.4 构词词汇层的下位层次分析 42

2.2.4.1 语根层的下位层次分析 42

2.2.4.3 构词词汇层的层级组织结构 43

2.2.4.2 非语根层的下位层次分析 43

2.2.5 造句词汇层的下位层次分析 44

2.2.5.1 通用词汇层的下位层次 45

2.2.5.2 非通用词汇层的下位层次分析 46

2.2.5.3 造句词汇层的层级组织结构 47

2.2.6 词汇层与基本词汇 47

第三节 潜在词汇层的建立 48

2.3.1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范围 48

2.3.2 关于方源词汇层 48

2.3.3 关于新造词汇层 50

2.3.4 关于旧有词汇层 52

2.3.5 关于外来词汇层 53

2.3.6 关于非通用词汇层 57

2.3.7 词汇系统范围明确 58

2.3.8 关于社会普遍性的程度 59

2.3.9 潜在词汇层的构成 60

2.3.10 语言“词汇”的整体认识 62

第二编 构成论 63

第三章 最小的词汇成分——语素 64

第一节 语素和词素 64

3.1.1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64

3.1.2 语素是最小的实体单位 65

3.1.3 语素是最小的词汇单位 66

3.1.4 “语素”源流 67

3.1.5 语素和词素 68

第二节 语素的分合 69

3.2.1 语素的切分 69

3.2.2 语素的音义矛盾性 69

3.2.3 合音语素与“复合语素” 70

3.2.4 语素的确定 71

3.2.5 同形替代法的局限 72

3.2.6 语素的共时性与历时性问题 74

3.2.8 语素的分合 76

3.2.7 素位和语素变体 76

第三节 语根和非语根 77

3.3.1 语根语素的确定 77

3.3.2 独用语根语素层的构成 78

3.3.3 不独用语根语素层的构成 80

3.3.4 非语根语素层的构成 82

第四节 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83

3.4.1 自由与粘着的分类 83

3.4.2 自由与粘着分类的先决条件 84

3.4.3 判定自由与粘着的三个分别 85

3.4.4 坚持惟一标准,考虑具体条件 87

3.4.5 关于“单用” 88

第四章 词汇系统的主体成分——词 90

第一节 词是无法明确规定的语言单位 90

4.1.1 词是词汇系统的主体 90

4.1.3 词的语法定义 91

4.1.2 词的意义定义 91

4.1.4 词的多侧面定义 93

4.1.5 对词下任何定义都是徒劳的 94

第二节 词的基本向度 94

4.2.1 词的两种存在方式 94

4.2.2 语言中的词和言语中的词 95

4.2.3 词的两种基本向度 97

4.2.4 词的两种基本运用活动和语言分析活动 98

第三节 词的分离 100

4.3.1 词的分离作业 100

4.3.2 词的分离的总原则 100

4.3.3 词是一种词汇单位 101

4.3.4 词是造句材料单位 102

4.3.5 词的整体性特征 103

4.3.6 词在语音形式上的整体性 103

4.3.7 词在结构形式上的整体性 105

4.3.8 词在意义上的整体性 108

4.3.9 词在语法功能上的整体性 110

4.3.10 鉴别词的辅助方法 112

第四节 词的同一 114

4.4.1 两种词的同一 114

4.4.2 词位和词位变体 115

4.4.3 词的音义关系的矛盾性 116

4.4.4 词的语法变异 121

4.4.5 词与词的书写形式 122

4.4.6 造词活动与语源联系 123

第五章 特殊的词汇成分——熟语 125

第一节 熟语的性质 125

5.1.1 对“熟语”的一般认识 125

5.1.2 熟语和词 127

5.1.3 熟语和词组 129

5.1.4 熟语和句子 134

5.1.5 狭义熟语的范围 135

5.2.1 对于“成语”的一般认识 136

第二节 成语 136

5.2.2 成语的形式特征 137

5.2.3 成语的语义特征 143

5.2.4 成语的使用特征 144

5.2.5 成语的语体特征 145

5.2.6 成语的语用特征 146

第三节 谚语 148

5.3.1 对“谚语”的一般认识 148

5.3.2 关于谚语的争论 149

5.3.3 谚语的形式特征 150

5.3.4 谚语的语法特征 152

5.3.5 谚语的语义特征 154

5.3.6 谚语与“判断” 155

5.3.7 谚语的“思想性”和“阶级性” 157

5.3.8 谚语的语体特征 159

5.3.9 谚语的语用特征 160

5.3.10 谚语的复现性与“引用性”问题 162

第四节 歇后语 164

5.4.1 “歇后”源流 164

5.4.2 歇后语的形式特征 166

5.4.3 歇后语的语义特征 168

5.4.4 歇后语的语体特征 170

5.4.5 歇后语的语用特征 170

第五节 惯用语 171

5.5.1 对惯用语一般认识 171

5.5.2 关于惯用语的范围 176

5.5.3 惯用语的形式特征 181

5.5.4 惯用语的语义特征 182

5.5.5 惯用语的语体特征 183

5.5.6 惯用语的语用特征 183

6.1.2 专名的语法界定 184

6.1.1 专名的基本范围 184

第一节 专名的性质 184

第六章 专名 184

6.1.3 专名的专指性 186

6.1.4 专名的固定性 187

6.1.5 专名与专业词汇 188

6.1.6 专名与通用词语 189

6.1.7 通名的专化与专名的泛化 190

6.2.1 专名的范围 192

第二节 专名的构成 192

6.2.2 人名 193

6.2.3 地名 194

6.2.4 品名 196

6.2.5 企业名 197

6.2.6 机关团体名 199

6.2.7 其他专名 200

第三编 动态论 202

7.1.2 词汇系统的动态性质和自我调节 203

7.1.1 词汇系统的动态变化 203

第七章 词的增生与衰变 203

第一节 词汇系统的自我调节 203

7.1.3 自我调节的动态运动 204

7.1.4 词汇系统自我调节的表现形式 205

7.1.5 自我调节的性质 208

第二节 新词的增生 209

7.2.1 新词增生的方式 209

7.2.2 新词的范围 210

7.2.3 新词的来源 212

7.2.4 新词的构词特点 216

7.2.5 创造与吸收新词的原则 219

第三节 词的衰变与复生 223

7.3.1 词的衰变 223

7.3.2 词的衰变与社会生活 224

7.3.3 旧词复生的性质 225

7.3.4 旧词在旧义上复生 226

7.3.5 旧词在新义上复生 227

7.3.6 复生旧词与新词的同形 228

第八章 词的分化与合并 229

第一节 词语内部的自我调节 229

8.1.1 词语内部的自我调节 229

8.1.2 词语内部自我调节的形式 229

8.1.3 词义的引申 231

8.1.4 词的比喻义 232

8.1.5 词义的衰变 233

8.1.6 词义演变的结果 234

8.1.7 词形的演变 236

8.1.8 词语内部自我调节的形式 237

8.1.9 词语内部自我调节的两种形式 239

第二节 词的分化 239

8.2.1 词的分化的依据 239

8.2.2 如何考察词的分化 240

8.2.3 词的分化形式 242

8.2.4 结构类分化形式 243

8.2.5 语音类分化形式 246

8.2.6 文字类分化形式 248

8.2.7 虚化类分化形式 249

8.2.8 拟音类分化形式 250

8.2.9 词的分化的综合表现 251

第三节 词的分化的结果 252

8.3.1 词的分化的四种结果 252

8.3.2 同音类聚 252

8.3.2.1 同音类聚的类型 253

8.3.2.2 词的分化与同音类聚 254

8.3.3 同形类聚 256

8.3.4 同素类聚 257

8.3.4.1 同素类聚的类型 258

8.4.1 词与词之间的引力作用 260

第四节 词的合并 260

8.3.4.2 词的分化与同素类聚 260

8.4.2 引力与合并 261

8.4.3 词的“引力”的大小 261

8.4.4 现代汉语中词的同源性合并 262

8.4.5 词的分化与词的合并 266

8.4.6 关于词的异源性合并 267

第九章 词语的缩略和羡余 268

第一节 话语交际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原则 268

9.1.1 话语交际 268

9.1.2 信息传输率与经济性原则 269

9.1.3 “互信息”与可靠性原则 270

9.1.4 经济性和可靠性原则与词汇的自我调节 271

第二节 词语的缩略 272

9.2.1 缩略和缩略语 272

9.2.2 简称性语素 273

9.2.3 缩略语的替代功能 274

9.2.4 缩略语与原词语的对应性 276

9.2.5 关于缩略语的类型 279

9.2.6 缩略语及其本原形式 282

9.2.7 缩略语与原词语的语义联系 284

9.2.8 缩略语的规范 287

第三节 词语的羡余 290

9.3.1 羡余和羡余成分 290

9.3.2 词语中的羡余成分 291

9.3.3 羡余性词汇成分 295

9.3.4 羡余成分的作用 297

9.3.5 羡余度的检验标准 299

第四节 缩略与羡余 300

9.4.1 缩略与羡余形式相近 300

9.4.2 简式与繁式形成的先后 302

9.4.3 简式与繁式是否并存 303

9.4.4 简式与繁式之间的羡余 304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