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技观十要素 1
第一节 继承发展辩证观 1
(一) 继承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1
(二) 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4
第二节 科技关键论 7
(一) 关键论的一般特征 7
(二) 科技关键论的基本内容 10
第三节 长远发展观 15
(一) 科技发展长远观,是毛泽东—邓小平科技观的共同特征 15
(二) 邓小平科技发展长远观的基本特征 16
第四节 高起点上创新论 19
(一) 要善于学习和引进,更要善于创新 20
(二) 自力更生创新 21
(三) 在高起点上创新 24
(一) 承认落后,激励奋发图强的精神,就有希望了 27
第五节 知短扬长说 27
(二) 对后进和先进要作全面的辩证分析 28
(三) 知短扬长,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优势因素,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9
(四) 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推动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 32
第六节 科教发展并重论 37
(一) 抓好科教,是实现四化建设的关键 37
(二) 从抓好科教着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38
(三) 建立科研和教育之间协调发展机制,互促共进 39
(四) 教育是战略重点之一,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办好 41
第七节 “双管齐下”说 42
(一) “双管齐下”说的一般特征 42
(二) 确定“依靠”和“面向”结合的双向发展机制 44
(三) “双管齐下”,解决好科技和经济长期脱节的问题 44
第八节 “相互依存”观 45
(一) “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 46
(二) 面向经济主战场,积极开展应用开发研究 50
(三)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52
第九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8
第十节 事关成败的“双尊”说 60
第二章 科技的社会功能与中国特色的科技方针、任务 61
第一节 精湛地分析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功能 61
(一) 无阶级性,有公用性,是科技的基本属性 62
(二) 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力量 63
(三) 科技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 67
(四) 高科技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70
(五) 当代中国发展的公式中,科学技术处于关键地位 71
(六) 先进科学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7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科技方针 77
(一) 基本方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77
(二) 发展高科技的方针:“军民结合,以民为主” 82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84
(四)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88
(五) 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99
第三节 科技方针的三个基本特征 111
(一) 科技方针的制定,建立在全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可靠性强 111
(二) 结合了新时期的新特点,创新性强 112
(三) 方针、政策、任务三者相互渗透、辩证统一 112
第四节 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 113
(一) 基本任务:出成果,出人才 113
(二) 理论工作任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决不忽视基础研究 115
(三) 严重任务:建设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 116
(四) 新的战斗任务:“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32
第三章 生产力理论与知识分子政策 142
第一节 生产力理论的基本特征 142
(一) 社会主义首要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43
(二)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45
(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论断的科学创新意义 149
(四)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作了精辟分析 155
(五) 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质,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目标的宏伟规划 157
(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生产力理论的最突出特征 158
(七) 自力更生为主,实行对外开放,发挥两个优势因素的合力作用 168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政策的理论基础 170
(一) 做好知识分子工作,首先要抓好政策落实 170
(二) 知识分子政策的理论逻辑 173
(三) 科技在生产力构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174
(四) 事业的希望在人才,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176
第三节 规范而完备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基本内容 178
(一) 坚定地贯彻落实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和政策,拨乱反正 179
(二)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出发,对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性质和社会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肯定 185
(三)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内容(十二条) 190
(四) 欢迎所有的留学生回国贡献的政策 219
(五) “不论怎样困难”,也要提高知识分子的工资待遇 222
(六) 认真做好科研后勤工作,为知识分子发挥专长、做出贡献,创造条件 228
(一) 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性中介因素 236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探索未知,是创新 236
第四章 科技思想精髓(上) 236
(二) 科学的本质属性在于探索未知.在于创新 237
(三) 自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38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确立,是30多年间精心探索、创新的科学成果 239
(一) 探索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内在关系的阶段。或称第一个阶段 240
(二) 阐发和坚持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阶段。或称第二个阶段 244
(三) 创造性的提出和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断的阶段。或称第三个阶段 251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272
(一) 江泽民同志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伟大意义的评价 272
(二)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创造性地揭示了现代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功能新特征,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275
(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确立,对于提高和强化全民族科技意识,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 282
(四) 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288
第五章 科技思想精髓(下) 296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最主要”的推动作用 297
(一) 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理应把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规定为四个 297
(二) 马克思明确地把科学规定为工业时代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 300
(三)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以及两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新特征,决定了科技是生产力构成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303
(四) 人类生产劳动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决定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构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315
(五)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构成中的杠杆作用,决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320
(六) 关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几个争论的焦点问题 327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储备与进步,对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340
(一) 近代世界经济中心的几次转移,是随着科技中心的转移而转移的 341
(二) 科学技术先导作用的五个基本特征 345
(三) 现代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先导作用,体现了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序列上的新特点,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50
第三节 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动力因素 351
(一) 经济效益概念的规定性 353
(二) 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动力因素 355
(三) 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动力因素、最根本的途径 357
(四)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管理的效能 372
第六章 人类史上六次生产力革命的历史进程,越来越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76
第一节 历史经验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确立 376
(二) 生产力革命的六个基本特征 377
第二节 生产力革命的六个特征 377
(一) 生产力革命定义 377
第三节 人类史上六次生产力革命的内容特征分析 389
(一) 史料根据 389
(二) 第一次生产力革命的时间和内容特征 390
(三) 第二次生产力革命的时间和内容特征 394
(四) 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的时间和内容特征 397
(五) 第四次生产力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内容特征 404
(六) 第五次生产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内容特征 413
(七) 第六次生产力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内容特征 419
第四节 三点结论 438
(一) 人的智能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本质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 438
(二) 科学技术革命导致和推动了生产力革命 439
(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41
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