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四册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3
第一篇 社会主义的初步改造、“战时共产主义”和转向“新经济政策”时期 3
第一章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开始 3
第一节 革命前的俄国经济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3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3
布尔什维克党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6
社会主义经济产生的政治前提 9
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工人监督 10
第二节 银行、大工业、运输业国有化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产生 10
银行国有化 12
运输业和对外贸易国有化 14
大工业国有化 16
第三节 土地革命运动 18
十月革命前夕夺取地主土地的农民运动 18
苏维埃国家的土地法令 20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21
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及意义 24
第四节 1918年初苏维埃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 27
1918年初苏维埃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 27
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设想 30
第二章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的苏维埃经济 34
第一节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开始,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 34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开始 34
苏维埃国家转入战争轨道,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5
农业的破坏情况和粮食危机 38
第二节 国内战争时期的农业政策和粮食政策 38
实行余粮收集制 40
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的初步试验 43
第三节 国内战争时期的工业政策和分配制度 49
工业的破坏和国家的战略措施 49
俄罗斯国家电气化计划 55
取消私人商业,实行消费品配给制 58
第四节 国内战争的胜利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地位 62
苏维埃国家取得国内战争的伟大胜利 62
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地位 63
第三章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常的恢复 70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实施 71
实行粮食税 72
允许自由贸易,发展商品货币关系 73
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存在和发展 75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75
整顿国营经济,实行经济核算制和物质利益原则 80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87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的成果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87
工业的运输业的恢复 93
商业的恢复 96
对外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98
改革货币制度,健全财政体系 101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 104
人民生活的改善 106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经验和列宁经济思想的发展 107
工农业经济联盟问题 108
货币关系问题 111
物质利益原则问题 113
所有制改造和所有制结构问题 114
第二篇 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时期 119
第四章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119
第一章 工业化的历史背景、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119
工业化的历史背景 119
列宁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和对工业化道路的初步探索 122
二十年代布尔什维克党内关于工业化方针的争论 127
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的工业化方针和苏联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131
第二节 工业化的进程和成就 136
1926-1928年工业化初见成效 136
工业化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 137
国家工业化的胜利实现 142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49
第三节 工业化的历史意义 152
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152
工业化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162
在列宁合作化思想指导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6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建立和农业的发展 168
第一节 全盘集体化任务的提出 168
全盘集体化任务的提出 172
第二节 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和苏维埃农业制度的确立 177
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发展过程 177
巩固集体农庄制度的措施 183
机器拖拉机站的建立与发展 187
国营农场的发展与整顿 189
苏维埃农业制度的确立及其特点 193
第三节 农业技术改造和生产的发展 196
农业机械化的初步实现 196
其他技术改造措施 200
农业生产的发展 201
第四节 苏维埃农业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矛盾 207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冒进问题 208
所有制结构和形式问题 211
计划管理体制问题 213
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问题 215
第六章 工业化时期的财政信贷和国内外贸易 218
第一节 以工业化为中心的财政信贷 218
1926-1937年财政信贷的任务 218
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 220
高度集中的预算体制 224
财政信贷对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作用 2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231
消费品供应与贸易 231
私营商业的取消和国营、合作社商业发展 236
商业工作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239
第三节 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斗争中发展的对外贸易 242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方针和指导思想 242
进出口贸易以及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244
对外贸易的作用 249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立 252
经济建设的基本阶级的主要任务 252
经济建设的成果与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立 254
人民物质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270
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形成 270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276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基础的确立 290
第一节 “三·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任务和国际局势的恶化 293
“三·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任务 293
第八章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战备经济 293
第三篇 卫国战争前夕的战备经济和战时经济 293
国际局势恶化与加强战备 295
加强劳动管理,开展劳动竞赛 296
改进工业领导,挖掘内部潜力 297
第二节 战前国民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299
新的工业建设 299
工业生产的发展 300
农业状况 302
商业工作与人民生活的改善 306
新并入地区的社会经济改造 309
第三节 经济和国防实力的增强 309
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的增强 310
第九章 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经济 313
第一节 战时国民经济改组 313
希特勒军队大举入侵、卫国战争开始 313
战时经济改组 314
第二节 战时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316
军事工业生产大发展 316
战时交通运输业 320
战时商业和对外经济关系 326
战时国家财政 330
遭受严重破坏的农业 332
第三节 卫国战争的胜利与苏联经济制度 334
卫国战争与经济发展战略 335
卫国战争与经济管理体制 337
卫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339
附录:苏联经济历史统计资料(1913-1950年)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