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海燕,郑天德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536033
  • 页数:17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经络概述 1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1

第二节 经络系统 3

一、十二经脉 3

二、奇经八脉 6

三、十二经别 7

四、十五络脉 8

五、十二经筋 9

六、十二皮部 9

第三节 经络的功能 10

一、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10

二、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11

三、传注病邪,反映病候 11

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2

第四节 经络的临床运用 12

一、望色切脉 12

三、按压诊察 13

二、依部循经 13

四、据经论治 14

第二章 腧穴概述 15

第一节 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15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 16

一、根据物象命名 16

二、根据器官命名 16

三、与解剖有关的命名 16

第三节 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17

五、根据中医理论命名 17

四、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17

第四节 腧穴的分类 18

一、十四经腧穴 18

二、经外奇穴 18

三、阿是穴 18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19

一、骨度分寸法 19

二、体表标志法 19

三、手指同身寸法 20

四、简便取穴法 21

第六节 特定穴 22

一、五腧穴 22

二、原穴 22

三、络穴 23

四、郄穴 23

五、背俞穴 23

六、募穴 24

八、八脉交会穴 25

七、八会穴 25

九、下合穴 26

十、交会穴 26

第七节 腧穴的作用 29

一、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29

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29

第三章 十二经脉 31

第一节 手太阴 31

一、手太阴经脉 31

(二) 云门 32

(一) 中府 32

(三) 天府 32

三、手太阴经别 32

五、手太阴肺经腧穴(11穴) 32

四、手太阴经筋 32

二、手太阴络脉 32

(四) 侠白 33

(五) 尺泽 33

(六) 孔最 33

(七) 列缺 33

(八) 经渠 34

(九) 太渊 34

(十) 鱼际 34

(十一) 少商 34

第二节 手阳明 35

一、手阳明经脉 35

二、手阳明络脉 35

(一) 商阳 36

五、手阳明大肠经腧穴(20穴) 36

四、手阳明经筋 36

三、手阳明经别 36

(二) 二间 37

(三) 三间 37

(四) 合谷 37

(五) 阳溪 37

(六) 偏历 38

(七) 温溜 38

(八) 下廉 38

(九) 上廉 38

(十) 手三里 38

(十一) 曲池 39

(十二) 肘髎 39

(十三) 手五里 39

(十四) 臂臑 39

(十五) 肩髃 39

(二十) 迎香 40

(十九) 禾髎 40

(十六) 巨骨 40

(十八) 扶突 40

(十七) 天鼎 40

第三节 足阳明 41

一、足阳明经脉 42

二、足阳明络脉 43

三、足阳明经别 43

四、足阳明经筋 43

五、足阳明胃经腧穴(45穴) 43

(一) 承泣 43

(二) 四白 44

(三) 巨髎 44

(四) 地仓 44

(五) 大迎 44

(九) 人迎 45

(八) 头维 45

(十) 水突 45

(六) 颊车 45

(七) 下关 45

(十一) 气舍 46

(十二) 缺盆 46

(十三) 气户 46

(十四) 库房 46

(十五) 屋翳 46

(十九) 不容 47

(二十一) 梁门 47

(二十) 承满 47

(十八) 乳根 47

(十七) 乳中 47

(十六) 膺窗 47

(二十二) 关门 48

(二十三) 太乙 48

(二十四) 滑肉门 48

(二十五) 天枢 48

(二十六) 外陵 48

(三十一) 髀关 49

(三十) 气冲 49

(二十七) 大巨 49

(二十八) 水道 49

(二十九) 归来 49

(三十二) 伏兔 50

(三十三) 阴市 50

(三十四) 梁丘 50

(三十五) 犊鼻 50

(三十六) 足三里 50

(四十) 丰隆 51

(四十一) 解溪 51

(三十八) 条口 51

(三十九) 下巨虚 51

(三十七) 上巨虚 51

(四十二) 冲阳 52

(四十三) 陷谷 52

(四十四) 内庭 53

(四十五) 厉兑 53

一、足太阴经脉 54

第四节 足太阴 54

三、足太阴经别 55

四、足太阴经筋 55

[附] 脾之大络 55

五、足太阴脾经腧穴(21穴) 55

(一) 隐白 55

二、足太阴络脉 55

(二) 大都 56

(三) 太白 56

(四) 公孙 56

(五) 商丘 56

(六) 三阴交 56

(七) 漏谷 57

(八) 地机 57

(九) 阴陵泉 57

(十) 血海 57

(十五) 大横 58

(十四) 腹结 58

(十一) 箕门 58

(十三) 府舍 58

(十二) 冲门 58

(十六) 腹哀 59

(十七) 食窦 59

(十八) 天溪 59

(十九) 胸乡 59

(二十) 周荣 59

(二十一) 大包 59

第五节 手少阴 60

一、手少阴经脉 61

二、手少阴络脉 61

三、手少阴经别 61

四、手少阴经筋 61

(四) 灵道 62

(三) 少海 62

(五) 通里 62

(一) 极泉 62

五、手少阴心经腧穴(9穴) 62

(二) 青灵 62

(六) 阴郄 63

(七) 神门 63

(八) 少府 63

(九) 少冲 63

第六节 手太阳 64

四、手太阳经筋 65

(一) 少泽 65

五、手太阳小肠经腧穴(19穴) 65

二、手太阳络脉 65

三、手太阳经别 65

一、手太阳经脉 65

(二) 前谷 66

(三) 后溪 66

(四) 腕骨 66

(五) 阳谷 66

(六) 养老 66

(十) 臑俞 67

(九) 肩贞 67

(七) 支正 67

(八) 小海 67

(十一) 天宗 68

(十二) 秉风 68

(十三) 曲垣 68

(十四) 肩外俞 68

(十五) 肩中俞 68

(十六) 天窗 68

(十八) 颧髎 69

(十七) 天容 69

(十九) 听宫 70

第七节 足太阳 70

一、足太阳经脉 70

二、足太阳络脉 71

三、足太阳经别 71

(四) 曲差 72

(三) 眉冲 72

(二) 攒竹 72

(一) 睛明 72

四、足太阳经筋 72

五、足太阳膀胱经腧穴(67穴) 72

(五) 五处 73

(六) 承光 73

(七) 通天 73

(八) 络却 73

(九) 玉枕 73

(十) 天柱 73

(十一) 大杼 74

(十二) 风门 74

(十三) 肺俞 74

(十四) 厥阴俞 74

(十七) 膈俞 75

(十九) 胆俞 75

(十八) 肝俞 75

(十六) 督俞 75

(十五) 心俞 75

(二十) 脾俞 76

(二十一) 胃俞 76

(二十二) 三焦俞 76

(二十三) 肾俞 76

(二十八) 膀胱俞 77

(二十七) 小肠俞 77

(二十六) 关元俞 77

(二十五) 大肠俞 77

(二十四) 气海俞 77

(二十九) 中膂俞 78

(三十) 白环俞 78

(三十一) 上髎 78

(三十二) 次髎 78

(三十三) 中髎 78

(三十七) 殷门 79

(三十六) 承扶 79

(三十八) 浮郄 79

(三十四) 下髎 79

(三十五) 会阳 79

(三十九) 委阳 80

(四十) 委中 80

(四十一) 附分 80

(四十二) 魄户 80

(四十三) 膏肓 80

(四十七) 魂门 81

(四十九) 意舍 81

(四十八) 阳纲 81

(四十六) 膈关 81

(四十五) 譩譆 81

(四十四) 神堂 81

(五十) 胃仓 82

(五十一) 肓门 82

(五十二) 志室 82

(五十三) 胞肓 82

(五十四) 秩边 82

(五十九) 跗阳 83

(五十八) 飞扬 83

(五十五) 合阳 83

(五十七) 承山 83

(五十六) 承筋 83

(六十) 昆仑 84

(六十一) 仆参 84

(六十二) 申脉 84

(六十三) 金门 84

(六十四) 京骨 84

(六十五) 束骨 85

(六十六) 足通谷 85

(六十七) 至阴 85

第八节 足少阴 87

一、足少阴经脉 87

二、足少阴络脉 87

三、足少阴经别 88

四、足少阴经筋 88

(三) 太溪 89

(二) 然谷 89

(四) 大钟 89

五、足少阴肾经腧穴(27穴) 89

(一) 涌泉 89

(五) 水泉 90

(六) 照海 90

(七) 复溜 90

(八) 交信 90

(九) 筑宾 90

(十二) 大赫 91

(十三) 气穴 91

(十一) 横骨 91

(十) 阴谷 91

(十四) 四满 92

(十五) 中注 92

(十六) 肓俞 92

(十七) 商曲 92

(十八) 石关 92

(二十三) 神封 93

(二十二) 步廊 93

(二十四) 灵墟 93

(二十) 腹通谷 93

(二十一) 幽门 93

(十九) 阴都 93

(二十五) 神藏 94

(二十六) 彧中 94

(二十七) 俞府 94

第九节 手厥阴 95

一、手厥阴经脉 95

二、手厥阴络脉 96

三、手厥阴经别 96

四、手厥阴经筋 96

五、手厥阴心包经腧穴(9穴) 96

(一) 天池 96

(二) 天泉 96

(七) 大陵 97

(五) 间使 97

(六) 内关 97

(四) 郄门 97

(三) 曲泽 97

(八) 劳宫 98

(九) 中冲 98

第十节 手少阳 99

一、手少阳经脉 99

(三) 中渚 100

(二) 液门 100

(一) 关冲 100

五、手少阳三焦经腧穴(23穴) 100

四、手少阳经筋 100

三、手少阳经别 100

二、手少阳络脉 100

(四) 阳池 101

(五) 外关 101

(六) 支沟 101

(七) 会宗 101

(十二) 消泺 102

(十一) 清冷渊 102

(九) 四渎 102

(八) 三阳络 102

(十) 天井 102

(十三) 臑会 103

(十四) 肩髎 103

(十五) 天髎 103

(十六) 天牗 103

(十七) 翳风 103

(二十一) 耳门 104

(二十二) 和髎 104

(十九) 颅息 104

(二十) 角孙 104

(十八) 瘈脉 104

(二十三) 丝竹空 105

第十一节 足少阳 105

一、足少阳经脉 105

(一) 瞳子髎 107

五、足少阳胆经腧穴(44穴) 107

四、足少阳经筋 107

二、足少阳络脉 107

三、足少阳经别 107

(二) 听会 108

(三) 上关 108

(四) 颔厌 108

(五) 悬颅 108

(六) 悬厘 108

(七) 曲鬓 108

(十) 浮白 109

(十一) 头窍阴 109

(九) 天冲 109

(八) 率谷 109

(十二) 完骨 110

(十三) 本神 110

(十四) 阳白 110

(十五) 头临泣 110

(十六) 目窗 110

(二十一) 肩井 111

(二十) 风池 111

(十八) 承灵 111

(十九) 脑空 111

(十七) 正营 111

(二十二) 渊腋 112

(二十三) 辄筋 112

(二十四) 日月 112

(二十五) 京门 112

(三十) 环跳 113

(二十九) 居髎 113

(二十八) 维道 113

(二十七) 五枢 113

(二十六) 带脉 113

(三十一) 风市 114

(三十二) 中渎 114

(三十三) 膝阳关 114

(三十四) 阳陵泉 114

(三十五) 阳交 114

(四十) 丘墟 115

(三十九) 悬钟 115

(三十六) 外丘 115

(三十七) 光明 115

(三十八) 阳辅 115

(四十一) 足临泣 116

(四十二) 地五会 116

(四十三) 侠溪 116

(四十四) 足窍阴 116

第十二节 足厥阴 118

一、足厥阴经脉 118

二、足厥阴络脉 119

三、足厥阴经别 119

四、足厥阴经筋 119

五、足厥阴肝经腧穴(14穴) 119

(一) 大敦 119

(二) 行间 119

(五) 蠡沟 120

(七) 膝关 120

(六) 中都 120

(四) 中封 120

(三) 太冲 120

(八) 曲泉 121

(九) 阴包 121

(十) 足五里 121

(十一) 阴廉 121

(十二) 急脉 121

(十四) 期门 122

(十三) 章门 122

第四章 奇经八脉 124

第一节 督脉 124

一、分布部位 124

二、功能与病证 124

三、督脉络 125

四、督脉腧穴(28穴) 125

(一) 长强 125

(六) 脊中 126

(四) 命门 126

(五) 悬枢 126

(三) 腰阳关 126

(二) 腰俞 126

(七) 中枢 127

(八) 筋缩 127

(九) 至阳 127

(十) 灵台 127

(十一) 神道 127

(十六) 风府 128

(十五) 哑门 128

(十四) 大椎 128

(十三) 陶道 128

(十二) 身柱 128

(十七) 脑户 129

(十八) 强间 129

(十九) 后顶 129

(二十) 百会 129

(二十一) 前顶 129

(二十六) 人中 130

(二十五) 素髎 130

(二十三) 上星 130

(二十二) 囟会 130

(二十四) 神庭 130

(二十七) 兑端 131

(二十八) 龈交 131

第二节 任脉 132

一、分布部位 132

二、功能与病证 132

(一) 会阴 133

(二) 曲骨 133

四、任脉腧穴(24穴) 133

三、任脉络 133

(三) 中极 134

(四) 关元 134

(五) 石门 134

(六) 气海 134

(七) 阴交 134

(十二) 中脘 135

(十一) 建里 135

(九) 水分 135

(八) 神阙 135

(十) 下脘 135

(十三) 上脘 136

(十四) 巨阙 136

(十五) 鸠尾 136

(十六) 中庭 136

(十七) 膻中 136

(二十一) 璇玑 137

(二十二) 天突 137

(十九) 紫宫 137

(二十) 华盖 137

(十八) 玉堂 137

(二十三) 廉泉 138

(二十四) 承浆 138

第三节 冲脉 139

一、分布部位 139

二、功能与病证 139

二、功能与病证 140

第四节 带脉 140

一、分布部位 140

第五节 阳蹻脉与阴蹻脉 141

一、分布部位 141

二、功能与病证 141

第六节 阳维脉与阴维脉 142

一、分布部位 142

二、功能与病证 142

一、沟通、联络作用 143

第七节 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143

二、统率、主导作用 144

三、渗灌、调节作用 144

第五章 经外奇穴 145

第一节 头颈部穴位 145

(一) 四神聪 145

(二) 印堂 145

(三) 上迎香 145

(八) 翳明 146

(七) 呃逆点 146

(四) 鱼腰 146

(六) 牵正 146

(五) 太阳 146

(九) 颈臂 147

(十) 扁桃体 147

(十一) 百劳 147

(二) 腰痛穴 148

(一) 十宣 148

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 148

(十四) 崇骨 148

(十三) 定喘 148

(十二) 血压点 148

(三) 范枕穴 149

(四) 八邪 149

(五) 外劳宫 149

(六) 中泉 149

(二) 百虫窝 150

(一) 新大郄 150

第三节 下肢部穴位 150

(八) 手逆注 150

(七) 寸平 150

(九) 止红 150

(三) 鹤顶 151

(四) 膝眼 151

(五) 阑尾穴 151

(六) 胆囊穴 151

第四节 胸腹部穴位 152

(二) 提托 152

(一) 胃上 152

(九) 八风 152

(八) 陵后 152

(七) 抬肩 152

(三) 子宫穴 153

第五节 腰背部穴位 153

(一) 四花 153

(二) 巨阙俞 153

(三) 八椎下 153

(八) 腰眼 154

(七) 下极俞 154

(四) 胰俞 154

(五) 接脊 154

(六) 血愁 154

(九) 腰骶 155

(十) 腰奇 155

(十一) 夹脊 155

第六章 常用腧穴歌诀 156

一、十四经经穴歌 156

(一) 手太阴肺经 156

(二) 手阳明大肠经 156

(三) 足阳明胃经 156

(四) 足太阴脾经 156

(五) 手少阴心经 156

(六) 手太阳小肠经 156

(九) 手厥阴心包经 157

(十一) 足少阳胆经 157

(十) 手少阳三焦经 157

(七) 足太阳膀胱经 157

(八) 足少阴肾经 157

(十二) 足厥阴肝经 158

(十三) 督脉 158

(十四) 任脉 158

二、四总穴歌 158

三、千金十穴歌 158

六、八脉交会八穴歌 159

七、十二背俞穴歌 159

五、十五络穴歌 159

四、五腧穴歌 159

八、十二募穴歌 160

九、八会穴歌 160

十、下合穴歌 160

十一、十六郄穴歌 160

十二、骨度分寸歌 160

十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161

第七章 古代体表部位名称解释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