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者序 1
美国版作者序 3
德文第一版序 4
德文第二版作者序 5
导论 7
伦理学的性质和职能 7
1. 定义 7
2. 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7
3. 职能 10
4. 方法 11
5. 道德律与自然律 17
6. 完善的概念 21
7. 道德在什么意义上具有普遍正确性 22
8. 伦理学的实践价值 27
第一编 人生观与道德哲学的历史纲要 33
第一章 古希腊的人生观与道德哲学 33
1. 古希腊人的人生价值观 35
2. 苏格拉底 38
3. 柏拉图 40
4. 亚里士多德 46
5. 斯多葛派 50
6. 伊壁鸠鲁 52
7. 希腊伦理学的共同特征 54
1. 基督教是超自然主义的 59
第二章 基督教的人生观 59
2. 它对学识的轻蔑 61
3. 对自然德性的轻蔑 62
4. 对勇敢的轻蔑 62
5. 对正义的轻蔑 64
6. 它与国家的关系 65
7. 与娱乐和艺术的关系 67
8. 与财富的关系 69
9. 与荣誉的关系 70
10. 基督教的德性--怜悯 72
11. 基督教与家庭生活 76
12. 永恒生活 78
13. 基督教的自由主义观点 80
第三章 旧世界向基督教的转换 87
1. 旧世界对基督教的看法 87
2. 转变的原因:古代道德在罗马帝国中的衰落 89
3. 帝国时期的道德自我意识:尹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新柏拉图主义 94
4. 对一个救赎的宗教的渴望 98
5. 基督教的优势 100
6. 在古印度社会中的类似发展 101
第四章 中世纪的人生观 103
1. 日耳曼诸民族向基督教的转换 103
2. 心情与生活方式 105
3. 牧师 106
4. 教会与世俗世界同化的历史必然性 107
1. 现代的特征 111
第五章 现代的人生观 111
2. 文艺复兴 112
3. 宗教改革 113
4. 对知识的热爱 118
5. 弗兰西斯·培根及其对未来的梦想 119
6. 笛卡儿及其对文明的计划 122
7. 现代国家学说:托马斯·霍布斯 125
8. 莱布尼茨 125
9. 现代的自我满足 127
10. 十九世纪:悲观主义,尼采主义 128
11. 与基督教的关系 134
1. 神学的道德哲学 146
第六章 中世纪道德哲学和现代道德哲学 146
2. 天主教道德神学 148
3. 现代道德哲学:托马斯·霍布斯 153
4. 斯宾诺莎 155
5. 沙夫茨伯利 158
6. 休谟、边沁、密尔、斯宾塞 162
7. 莱布尼茨、沃尔夫 165
8. 康德 166
9. 歌德、席勒 172
10. 思辨哲学 174
11. 施累尔马赫 175
12. 赫伯特 178
13. 叔本华 179
形而上学和心理学的引言 187
第二编 基本概念和原则问题 187
第一章 善与恶。目的论与形式论 190
1. 可能的观点 190
2. 目的论的观点 192
3. 主观-形式的判断与客观-内容的判断 194
4. 目的证明手段 199
5. 特殊行为的重要 205
6. 对个人主义的预先否认 208
7. 小结 212
第二章 至善。快乐主义和自我实现论 215
1. 对快乐主义的批评:快乐并非行为的目的 215
2. 快乐主义理论的一个修正形式 221
3. 从生物学观点看快乐的意义 226
4. 快乐并非价值判断的标准 229
5. 至善的积极定义 230
6. 历史的依据 233
7. 进一步的评论 235
8. 一个反对 241
第三章 悲观主义 245
1. 作为一种情绪的悲观主义和作为一种理论的悲观主义 245
2. 快乐方面的悲观主义论点 247
3. 道德方面的悲观主义论点 254
4. 快乐方面的历史哲学的悲观主义论点 263
5. 道德方面的历史哲学的悲观主义论点 268
6. 小结 271
1. 护神论 274
第四章 邪恶、灾祸和护神论 274
2. 物理界之祸 275
3. 道德界之恶 277
4. 结论 283
5. 死亡 285
第五章 义务与良心 291
1. 义务感情的根源 291
2. 义务与爱好之间的联系 295
3. 对康德观点的批评 298
4. 先定的直觉主义道德哲学的进一步错误 304
5. 良心 310
6. 良心的个体化 315
7. 道德虚无主义 318
8. 语言的通俗用法 321
第六章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323
1. 没有绝对的对立 323
2. 所谓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行为的效果 326
3. 行为动机的交叉性 329
4. 我们对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行为的判断 333
5. 与进化论的联系 336
第七章 德性与幸福 341
1. 行为对幸福的影响 341
2. 幸福对品性的影响 347
1. 历史上的联系,起因与结果 354
第八章 道德与宗教的联系 354
2. 内在的必然联系 359
3. 宗教与科学的联系 363
4. 不信仰的原因 369
5. 对不死的信仰 375
6. 反对意见 380
第九章 意志的自由 385
1. 历史上对此问题的态度 385
2. 参照事实 389
3. 现任 391
4. 人的自由的真实含义 397
第一章 德性与恶性概论 405
第三编 德性与义务论 405
第二章 意志的教育和情感的训练,或自我控制 412
1. 自我控制 412
2. 节制;禁欲主义 414
3. 克制 419
4. 勇敢 423
5. 独立;坚韧;耐心 425
6. 平和 427
7. 智慧 430
第三章 肉体生活 432
1. 肉体生活的目的 432
2. 营养;酗酒 433
3. 住宅;服装 441
4. 消遣与劳动 444
1. 职业的目的上的必要性 453
第四章 经济生活 453
2. 对社会的义务 456
3. 吝啬和挥霍 459
4. 贫困和财富 463
第五章 精神生活与文化 466
1. 知识的本质与含义 466
2. 文化;过度文化;半文化 469
3. 艺术的本质与含义 477
4. 艺术目前的地位 480
第六章 荣誉和对荣誉的爱 489
1. 荣誉的本质 489
2. 荣誉对于道德发展的意义 491
3. 表现为骄傲的对荣誉的爱 493
4. 表现为谦卑的对荣誉的爱 496
5. 自信和自知 497
6. 谦恭 500
第七章 自杀 503
1. 自杀的事实例证 503
2. 我们如何评价这些事实 505
3. 自杀的原因 508
第八章 同情与仁慈 510
1. 同情 510
2. 仁慈 513
第九章 正义 517
1. 正义的本质和自然基础 517
2. 正义的意义 520
3. 肯定的法律秩序的必要性 521
4. 惩罚和惩罚的权利 523
5. 维护他人与自己的权利的义务 529
6. 宽宏和原谅 532
7. 权利的原则 539
8. 法律与道德间的不一致;必要的非正义 542
9. 与道德要求相悖的法律 547
第十章 友邻之爱 552
1. 义务的规定与限制 552
2. 施舍 556
3. 自私 561
4. 友邻之爱的意义 564
5. 感激 567
6. 乡土之爱;国家之爱;人类之爱 568
第十一章 诚实 575
1. 诚实的否定方面:勿说谎 575
2. 为什么要谴责谎言 577
3. 诽谤;奉承;伪善;伪证 579
4. 必要谎言 582
5. 道德学家们对必要谎言持严格态度的原因 591
6. 肯定的方面:个人交住中的诚实 594
7. 真理的社会交流 597
8. 为什么新真理受到迫害 598
9. 这种状况在何种程度上是必要的 603
10. 无条件地揭露谬误是一种义务吗 606
索引 618
译后记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