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1
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 8
三、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5
第一编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 26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 26
第一节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 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实践中的发展 3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反对杜林主义斗争中的发展 33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 36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42
第一节 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 42
第二节 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5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56
第四节 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64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80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82
第四节 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 84
第四章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87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87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90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新认识 94
第五章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99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历史地位 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 112
第三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 114
第四节 列宁主义的哲学基础 116
第六章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的理论 120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120
第二节 建设新型民主的理论和实践 122
第三节 列宁晚年对新型民主建设的思考 124
第七章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127
第一节 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127
第二节 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探索 131
第八章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137
第一节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137
第二节 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140
第三节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探索 144
第二编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 150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150
第一节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50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54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 156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163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167
第三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70
第三章 三大法宝 175
第一节 统一战线 175
第二节 武装斗争 179
第三节 党的建设 181
第四章 三大保证 187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 187
第二节 政策和策略 190
第三节 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194
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98
第一节 实事求是 198
第二节 群众路线 205
第三节 独立自主 209
第四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210
第三编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212
第一章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212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212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邓小平的两大历史贡献 216
第三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进行理论、制度、科技和各方面的创新 218
第二章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22
第一节 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224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3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33
第一节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全局 238
第四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43
第一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3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50
第三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5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256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256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58
第三节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259
第四节 “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261
第五节 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26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2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65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7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70
第四节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72
第七章 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276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76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278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281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 2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284
第二节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287
第三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89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92
第一节 两个文明都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92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与任务 295
第三节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98
第十章 “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 301
第一节 “一国两制”是重要的中国特色 301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是行得通的 307
第十一章 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和平外交 310
第一节 积极争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的国际环境 310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14
第三节 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315
第十二章 现代战争与新时期军队建设 319
第一节 科学认识现代战争,努力遏制战争爆发 319
第二节 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打赢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320
第三节 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建设 322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32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25
第一节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325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 330
第三节 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32
第四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35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38
第一节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 338
第二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40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44
结束语 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353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53
二、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57
三、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