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租赋力役和租调力役(庸) 3
第一章 “三代”赋役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3
第一节 “三代”的贡纳制 5
第二节 “贡、助、彻”辩析--“三代”的田税 8
第三节 “三代”的力役制度 13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赋役制度的形成 15
第一节 从鲁国“初税亩”到秦国“初租禾”--地税的变革 16
第二节 军赋的变革 18
一、田租、刍、槀、的征收办法 24
第一节 秦朝的田租、口赋和力役 24
第三章 秦汉的租、赋与力役制度 24
二、口赋的“兴会箕敛” 27
三、傅籍标准、更卒、正卒 27
四、横征暴敛与秦朝的速亡 38
第二节 汉代的“轻租”与“重赋” 39
一、田租的低税率及其定额化倾向 39
二、“重赋于民” 46
三、赋税征纳的物资形态 58
第三节 汉代的其他赋税 60
一、盐铁之税的演变 60
二、“算缗钱” 62
三、“假说”辨正 63
第四节 汉代的徭役制度 69
一、“更卒”徭役 69
二、“正卒”之役 70
三、“屯戍”之役 7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力役制度 75
第一节 户调制的起源 75
第二节 户调和丁调 82
一、西晋户调令式 82
二、东晋南朝的户调、丁调 85
三、北朝的户调与丁调 90
第三节 田租和税米 97
一、曹魏、西晋、北朝的田租 98
二、东晋南朝的田租、税米 103
第四节 横调、横赋敛 108
一、 魏晋、十六国、北朝的横调、横赋敛 108
二、东晋南朝的横调、横赋敛 110
第五节 工商杂税 114
一、魏晋南朝的工商杂税 115
二、北朝的工商杂税 120
一、一般民户的正役 122
第六节 正役与杂徭 122
二、“杂徭”与诸色人户之役 132
第七节 复除制度 149
第八节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高昌国时期赋役制度 160
第五章 隋与唐前期的租庸调制与其他赋税制度 175
第一节 唐朝的户籍制度与户等制度 175
第二节 租调力役制向租庸调制的转化 184
一、计丁输田租 184
二、隋唐的丁调 194
三、输庸停防与以庸代役 198
第三节 户税与地税 205
一、义仓、地税 205
二、户税的出现及其用途 213
第四节 杂徭、色役、资课 219
第五节 兵役负担 227
第六节 工商税 247
第七节 土贡与进奉 251
第八节 复除制度与蠲免制度 255
第一节 两税法的成立与实施 265
一、杨炎奏行两税法 265
第一章 唐后期、五代的两税和诸色税役 265
第二编 两税法下的赋役制度 265
二、两税法内容 268
三、两税法的实施和问题 272
第二节 工商杂税和和市、和籴、进奉 305
一、各类商税 305
二、农副畜产品税 307
三、盐、茶、酒曲专卖与税收 308
四、矿税和其他杂税 318
第三节 役法和徭役 321
二、杂徭 328
一、力役之征 328
三、色役 331
四、兵役 332
第二章 两宋的两税和诸色税役 338
第一节 两税的“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338
一、两税法的变化和方田均税法、经界法 338
二、两税的征收和直接附加税 346
三、“杂变之赋” 353
四、“丁口之赋” 356
五、商税征收中的不法行为 358
第二节 工商杂税和科配 360
一、商税和抽解 360
二、矿冶之课 363
三、盐、茶、酒的专卖收入 364
四、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版帐钱、和买绢、折帛钱 379
第三节 夫役和职役 384
一、夫役的征调 384
二、职役的变化 386
第三章 辽朝的赋役制度 398
第一节 过朝的赋税 398
一、官私田的田租 398
二、头下户和二税户 403
三、工商之税 405
四、户丁税 408
第二节 辽朝的徭役 409
一、一般徭役 409
二、兵役 411
第四章 金朝的赋役制度 414
第一节 金朝的赋税 414
一、猛安谋克户和牛头税 414
二、两税和物力钱 419
三、金代的二税户 423
四、工商之税 426
一、猛安谋克户的兵役与差役 431
第二节 金朝的徭役 431
二、州县民户的差役 437
三、匠役 442
第五章 元朝的赋役 444
第一节 元朝的赋税 444
一、北方地区的税粮和科差 444
二、南方地区的两税 453
第二节 元朝的工商杂税 460
一、专卖与专卖税 460
二、一般工商之税 468
三、杂税 478
第三节 元朝的徭役 480
一、杂泛之劳 480
二、差役 485
三、军役、站役、匠役 490
第六章 明朝前期的两税法 495
第一节 土田户籍和两税法 495
一、编造黄册和鱼鳞图册 495
二、整顿两税法和田赋科则 501
第二节 明初徭役种类及其特点 507
一、里甲正役 507
二、杂泛和均徭 512
三、粮长制度 516
第三节 明朝的商税和匠役 520
一、商税与采办 520
二、工匠制度 526
第七章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庙 531
第一节 明中叶的赋役改革 531
一、土地、人口、赋役的严重失控 531
二、平米、纲银、十段册和金花银 535
第二节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547
一、万历时期社会经济和赋役财政状况 547
二、张居正改革和清丈田地 552
三、一条鞭法和赋役折银 561
四、明代后期条鞭法的破坏和三饷加派 571
五、盐课、商税的演变与苛征 577
第三节 摊丁入庙和耗羡归公 584
一、清初的赋役整顿 584
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590
三、摊丁入庙 596
四、地方财政困窘和耗羡归公 603
五、嘉道间财政亏空的加剧 610
一、鸦片战争后的国家财政危机 619
第一节 盐税、商税的增加和地丁正额地位的相应下降 619
第一章 清朝后期赋税结构的变化 619
第三编 近代赋税结构的变化与田赋征实 619
二、关税、厘金制度的确立 626
三、盐税、杂税的演变 636
第二节 农村田赋的失额与混征 648
一、农村地丁钱粮的失额 648
二、田赋的附征和改折 652
三、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照旧交粮纳税 660
第一节 北洋军阀时期赋役的滥征 672
一、田赋制度的“整理”与实际中的滥征 672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赋税与力役 672
二、盐税、厘金、契税、牙税及其它杂税 679
第二节 1927-1937年国民政府统治下的赋役制度 691
一、划归地方收入的田赋 692
二、盐税附加、地方苛杂与兵差力役 69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赋役制度 707
一、田赋的征实、征购与征借 708
二、地方横征与差役弊端 716
第四节 1945-1949年国统区的赋役制度 721
一、继续实行田赋“三征” 721
二、苛捐杂税不断加剧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