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诊断概要 1
一、问诊 2
(一)问寒热 2
(二)问汗 3
(三)问痛 4
(四)问二便 6
(五)问饮食口味 8
(六)问睡眠 9
(七)问经带 10
(八)问小儿 12
二、望诊 12
(一)望神 12
(二)望头面五官 13
(三)望舌 17
(四)望形体、姿态 21
(五)望皮肤 22
(六)望排出物 23
(七)望小儿指纹 24
三、闻诊 25
(一)听声音 26
(二)嗅气味 27
四、切诊 28
(一)脉诊 28
(二)按诊 32
五、中医病历书写 35
(一)住院病历的格式及内容 35
(二)门诊病历的格式及内容 38
(三)病历书写的要求 40
六、中医病历常见术语选录 41
第二章 辨证纲要 58
一、辨证的总纲——八纲辨证 59
(一)表里 59
(二)寒热 60
(三)虚实 62
(四)阴阳 64
(五)八纲的相互关系 66
二、外感热病辨证 69
(一)六淫辨证 69
(二)六经辨证 74
(三)卫气营血辨证 82
(四)三焦辨证 91
三、内伤杂病辨证 96
(一)脏腑辨证 96
(二)气血津液辨证 115
(三)痰饮辨证 119
(四)食滞、虫积辨证 121
第三章 临床各科证 治 124
一、内科疾病 124
(一)感冒 124
(二)咳嗽 124
(三)肺痿 129
(四)肺痈 130
(五)哮证 132
(六)喘证 135
(七)肺痨 138
(八)肺胀 140
(九)痰饮 142
(十)自汗、盗汗 144
(十一)咳血(咯血) 146
(十二)吐血 147
(十三)衄血 149
(十四)便血 151
(十五)尿血 152
(十六)心悸 154
(十七)胸痹 157
(十八)失眠 160
(十九)厥证 162
(二十)郁证 165
(二十一)癫狂 167
(二十二)痫证 169
(二十三)胃痛 171
(二十四)噎膈 174
(二十五)呕吐 175
(二十六)呃逆 179
(二十七)泄泻 181
(二十八)痢疾 184
(二十九)霍乱 187
(三十)腹痛 188
(三十一)便秘 191
(三十二)虫证 194
(三十三)胁痛 196
{三十四)黄疸 198
{三十五)积聚 201
(三十六)鼓胀 204
(三十七)头痛 207
(三十八)眩晕 210
(三十九)中风 212
(四十)痉证 215
(四十一)瘿病 217
(四十二)疟疾 219
(四十三)水肿 221
(四十四)淋证 224
(四十五)癃闭 226
(四十六)腰痛 229
(四十七)消渴 231
(四十八)遗精 233
(四十九)耳鸣、耳聋 235
(五十)痹证 236
(五十一)痿证 239
(五十二)内伤发热 241
(五十三)瘀证 243
(五十四)虚劳 245
二、外科疾病 247
(一)外痈 247
(二)发 250
(三)疖 252
(四)疔 255
(五)疔疮走黄 257
(六)有头疸 259
(七)三陷证 262
(八)流注 264
(九)瘰疬 267
(十)瘿 270
(十一)瘤 272
(十二)乳痈 276
(十三)乳癖 278
(十四)乳岩 280
(十五)囊痈 282
(十六)子痰 284
(十七)劳淋 285
(十八)癃闭 287
(十九)脱疽 290
(二十)肠痈 293
(二十一)烧伤 296
(二十二)毒蛇咬伤 298
(二十三)破伤风 301
(二十四)热疮 303
(二十五)湿毒疮 305
(二十六)癣 307
(二十七)疥疮 309
(二十八)白癜风 310
(二十九)痔 312
(三十)肛裂 315
(三十一)肛痈与肛瘘 317
三、骨科疾病 319
(一)锁骨骨折 319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322
(三)肱骨干骨折 325
(四)肱骨髁上骨折 329
(五)肱骨外髁骨折 332
(六)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335
(七)桡、尺骨干双骨折 338
(八)桡骨下端骨折 341
(九)股骨颈骨折 344
(十)股骨转子间骨折 347
(十一)股骨干骨折 350
(十二)髌骨骨折 353
(十三)胫腓骨于骨折 355
(十四)踝部骨折 358
(十五)跟骨骨折 361
(十六)肋骨骨折 364
(十七)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367
(十八)骨盆骨折 370
(十九)肩关节脱位 373
(二十)肘关节脱位 376
(二十一)髋关节脱位 379
(二十二)落枕 382
(二十三)肩关节周围炎 384
(二十四)颈椎病 386
(二十五)桡骨茎突腱鞘炎 389
(二十六)踝关节扭挫伤 391
(二十七)腰部扭挫伤 393
(二十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396
(二十九)化脓性骨髓炎 400
(三十)骨关节结核 403
四、妇科疾病 407
(一)月经先期 407
(二)月经后期 409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411
(四)月经过多 413
(五)月经过少 415
(六)痛经 417
(七)闭经 422
(八)崩漏 425
(九)经间期出血 429
(十)经行吐衄 431
(十一)经行乳胀 432
(十二)经行头痛 433
(十三)经行泄泻 435
(十四)经行发热 436
(十五)经行身痛 438
(十六)经行口糜 439
(十七)经行眩晕 440
(十八)经行浮肿 441
(十九)绝经前后诸证 442
(二十)带下病 444
(二十一)妊娠恶阻 447
(二十二)妊娠腹痛 449
(二十三)胎漏、胎动不安 451
(二十四)堕胎、小产 453
(二十五)滑胎 454
(二十六)胎死不下 455
(二十七)异位妊娠 456
(二十八)子肿 458
(二十九)子冒、子痫 460
(三十)子淋 461
(三十一)妊娠小便不通 463
(三十二)产后恶露不绝 464
(三十三)产后发热 466
(三十四)缺乳 469
(三十五)癥瘕 471
(三十六)不孕症 472
五、儿科疾病 475
(一)咳嗽 475
(二)哮喘 478
(三)乳蛾 481
(四)口疮 482
(五)呕吐 484
(六)泄泻 487
(七)腹痛 490
(八)积滞 492
(九)疳证 494
(十)惊风 497
(十一)急性肾炎 502
(十二)肾病综合征 506
(十三)尿路感染 507
(十四)遗尿 509
(十五)紫癜 511
(十六)汗证 514
(十七)感冒 517
(十八)肺炎喘嗽 520
(十九)麻疹 523
(二十)猩红热 527
(二十一)水痘 529
(二十二)痄腮 530
(二十三)百日咳 532
(二十四)疫毒痢 534
(二十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535
(二十六)夏季热 538
(二十七)虫证 540
(二十八)五迟、五软 542
(二十九)解颅 545
(三十)胎黄 547
第四章 常见病证针灸治疗 551
(一)中风 551
(二)中暑 553
(三)哮喘 555
(四)呕吐 557
(五)泄泻 558
(六)便秘 559
(七)癃闭 560
(八)不寐 562
(九)惊悸 563
(十)癫狂 564
(十一)痫证 565
(十二)眩晕 567
(十三)头痛 568
(十四)胃痛 570
(十五)腰痛 572
(十六)痹证 573
(十七)痿证 575
(十八)面瘫 576
(十九)坐骨神经痛 577
(二十)三叉神经痛 579
(二十一)胁痛 581
(二十二)脏躁 582
(二十三)落枕 583
(二十四)漏肩风 584
(二十五)风疹 585
(二十六)扭伤 587
(二十七)痄腮 588
(二十八)腱鞘囊肿 589
第五章 临床处方常用中药 591
(一)人参 591
(二)干姜 593
(三)大黄 594
(四)山茱萸 595
(五)川乌 596
(六)小麦 597
(七)小茴香 597
(八)天南星 598
(九)贝母 599
(十)牛黄 600
(十一)牛膝 601
(十二)升麻 602
(十三)乌梅 602
(十四)巴豆 603
(十五)甘草 604
(十六)甘遂 605
(十七)石膏 606
(十八)龙骨 607
(十九)白术 607
(二十)白前 608
(二十一)生姜 609
(二十二)生地黄 610
(二十三)半夏 611
(二十四)当归 612
(二十五)苍耳 613
(二十六)连翘 614
(二十七)牡蛎 614
(二十八)何首乌 615
(二十九)龟版 616
(三十)沙参 617
(三十一)沙苑子 617
(三十二)诃子 618
(三十三)补骨脂 619
(三十四)阿胶 620
(三十五)附子 620
(三十六)明矾 621
(三十七)知母 622
(三十八)使君子 623
(三十九)枳实、枳壳 624
(四十)荆芥 624
(四十一)茯苓 625
(四十二)砒石 626
(四十三)鸦胆子 627
(四十四)穿山甲 628
(四十五)神曲 629
(四十六)扁豆 629
(四十七)桂枝 630
(四十八)柴胡 631
(四十九)益智仁 632
(五十)栀子 632
(五十一)菊花 632
(五十二)黄芪 634
(五十三)黄芩 635
(五十四)黄连 636
(五十五)黄柏 636
(五十六)黄精 637
(五十七)常山 638
(五十八)麻黄 638
(五十九)鹿茸 639
(六十)葛根 640
(六十一)硫黄 641
(六十二)紫苏 641
(六十三)犀角 642
(六十四)楝实 643
(六十五)槐花 644
(六十六)酸枣仁 644
(六十七)罂粟壳 645
(六十八)僵蚕 646
(六十九)橘皮 646
(七十)鳖甲 647
[附]选用方剂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