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 历史的反思 1
(一)追踪历史的轨迹 2
(二)汲取历史的教训 5
二 前景的展望 9
(一)法制建设的十大成就 10
(二)健全法制的十项指标 16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22
一 人治与法治 22
(一)“一人之治”与“多数人之治” 22
(二)“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 25
(三)当代人治观的几种表现形式 27
1.“替民作主” 28
2.“权大于法” 30
3.仰仗“青天” 31
4.迷信运动 34
5.“依人定向” 35
二 “刀把子”与“调整器” 36
三 “防民”与“为民” 39
四 “群体意识”与“公民意识” 44
五 法律与自由 47
(一)法律上的自由与哲学上的自由 47
(二)“有益而温柔的枷锁” 50
(三)对自由的限制与保护 52
(四)两种自由权利观 56
(五)自由与民主 60
(六)逆向的自由权和自由不可自弃 62
(七)自由的一种形式制约着另一种形式 63
六 法律与平等 64
(一)剥削阶级的法律——不平等前提下的平等 64
(二)社会主义的法律——平等前提下有不平等 68
对法律的本质的哲学思考 74
一 法律的整体与部分 74
二 法律的要素与层次 79
三 法律的本质与现象 81
四 法律的本质内容与本质形式 83
五 法律的产生和消亡 87
(一)法律对国家的依存与制约 92
法律的几个外部关系 92
一 法律与政治 92
(二)把阶级斗争纳入法制轨道 96
(三)加强专政与惩治犯罪 101
(四)惩治犯罪与划分敌我 107
二 法律对经济的作用 113
(一)社会主义法律对经济的正向作用 115
(二)违反经济规律的法律的负向作用 120
三 法律与政策 122
(一)法律与政策的区别 123
(二)法律与政策的交互作用 126
(三)政策高于法律与法律高于政策 127
(四)如何对待政策与法律的矛盾 128
四 法律与道德 131
(一)一场古老的辩论 131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历史演变 133
(三)法律与道德的同异 138
五 天理·人情·国法 145
(一)“法无可恕”与“情有可原” 145
(二)法律的“人情味” 147
六 科学技术对法律的挑战 151
法律的几个基本范畴 157
一 人 157
(一)宪法上的人 158
(二)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人 162
(三)民事诉讼中的人 171
(四)刑事法律关系中的人 174
(五)刑事诉讼中的人 176
二 权利 178
(一)权利的意义 178
(二)权利的分类 184
(三)国家的权力 185
(四)政府的职权 187
(五)公民的权利 189
(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95
三 责任 198
(一)法律责任的特征 199
(二)法律责任的不同形式 201
(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204
四 赏罚 211
(一)法律上的奖赏 212
(二)法律上的处罚 212
我国的法律制度 215
一 我国的立法制度 215
(一)立法体制 215
(二)立法程序 219
二 我国的司法制度 222
(一)我国的司法机关 222
(二)我国司法制度的几项基本原则 225
(三)刑事与民事诉讼程序 229
(四)我国的律师制度与所谓“律师的立场问题” 237
三 我国的监督体制 241
(一)权力机关的监督 242
(二)司法监督 243
(三)行政监督 243
(四)党和人民的监督 245
四 法制民主化的几项原则 248
(一)人民主权原则——维护人民的权力主体地位 248
(二)公民权利原则——强化“公民权利”意识 253
(三)权力制约原则——对越权侵权行为的控制 254
(四)权利救济原则——保障公民权利的途径 258
(五)利民便民原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262
(六)民主的公开性原则——尊重人民的了解权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