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比较史 1898-1949》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伯群,朱栋霖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4319080
  • 页数:55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总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民族化与继承、借鉴、创造 3

第一章 在新旧世纪之交 建立文学的界碑 3

第一节 以全局视界测绘文学革新图象 3

第二节 翻译的新纪元为中外文学可比性奠基 14

第三节 滥觞期的界碑以观念更新为标志 21

第二章 在中外文化交流传统中 27

第一节 中国输出的智慧 27

第二节 欧洲探索“中国形象” 32

第三节 “中国之欧洲” 35

第三章 “西化”,还是现代化 45

第一节 建立民族化的现代化观念 45

第二节 探求现代化的历程 46

第三节“西化”,非现代化 51

第四节 传统派、折衷派非民族现代化 56

第四章 现代对传统的认同 70

第一节 现代化和“历史的义务” 70

第二节 现代作家对“士”传统精神认同 73

第三节 现代文学对古典美学思想认同 81

第五章 继承、僧鉴、创造与中国文学现代化、民族化 97

第二编 近代文学时期 115

第一章 文化:近代中外文学比较的热点 115

第二章 “欧洲精神”与“文界革命” 120

第一节 “文界革命”与倡导白话文 120

第二节 “欧西文思”与新文体 124

第三节 逻辑文及其发展 137

第三章 西诗汉译与“诗界革命” 145

第一节 西诗汉译与“拜伦”角色 145

第二节“诗界革命”与新派诗 155

第四章 小说界革命与小说翻译 165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的兴起 165

第二节 翻译小说与翻译观 169

第五章 “新小说”: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开端 181

第一节 政治小说的问题意识 181

第二节 租界文化与社会小说 191

第三节 短篇白话小说的现代雏形 204

第六章 “新剧”:从戏曲向现代话剧的过渡 213

第一节 文明戏的兴起与外国戏剧 213

第二节 早期话剧创作与翻译 223

第三编 “五四”文学时期 237

第一章 外来思潮与“五四”文学观念 237

第一节 “拿来主义”与创造意识 237

第二节 易卜生与“五四”个性主义 242

第三节 泛写实主义思潮与“五四”文学观念 249

第四节 欧洲浪漫主义美学思想与中国传人 262

第五节 泛神论与中国浪漫主义 269

第六节 新浪漫主义与走向现代化意向 274

第二章 现实主义初潮中的“五四”小说 290

第一节 现实主义观念形态与小说创作 290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开放性 298

第三节 鲁迅:“拿来”创造、融汇贯通 303

第三章 西方浪漫主义与“五四”小说 313

第一节 浪漫主义精神与小说创作 313

第二节 自然性、时空感与宗教情绪 320

第三节 创造社与西方浪漫主义 326

第四节 挑剔地选择浪漫主义 332

第四章 浪漫主义文学与主体独异光采 342

第一节 郁达夫对外国文化的选择与接受 342

第二节 屠格涅夫、施托姆、卢梭与日本“私小说” 349

第三节 主体的独异创造 359

第五章 西方现代主义与“五四”小说 371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在“五四” 371

第二节 现代主义与小说创作 381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主义在小说创作中 387

第六章 诗坛:从浪漫派走向象征派 404

第一节 “五四”护诗坛对外国诗的接受 404

第二节 由古典向浪漫的蝉蜕 415

第三节 “中国的惠特曼” 420

第四节 “泰戈尔热”小诗 428

第五节 维多荆亚诗风东惭与新月派 434

第六节 法国象征派的中国传人 455

第七节 移植与嫁接:诗行、诗节、诗体 464

第七章 戏剧:来自异域的多无艺术走向 486

第一节 易卜生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初兴 486

第二节 浪漫主义对“五四”戏剧的美学影响 498

第三节 尝试新浪漫派戏剧 518

第八章 介入世界文化的现代散文 543

第一节 周氏兄弟:对日本文化精神的两面吸收 543

第二节 上帝·人性·自然:“五四”散文中的“泛爱” 548

第三节 《野草》:摄取异域精华 551

第四编 三十年代文学时期 561

第一章 国际左翼文艺思想在中国 56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561

第二节 “拉普”、“纳晋”和中国“普罗文学”主张 570

第二章 英美式自由主义羹学思想在中国 587

第一节 白壁德新人文主义与梁实秋 587

第二节 西方美学的传入与朱光潜、宗白华 597

第三节 梁宗岱对象征主义的阐释 607

第三章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和三千年代的社会小说 621

第一节 西方现实主义与中国社会剖析派 621

第二节 法国自然主义与李劼人的小说创作 634

第四章 现实主义走向成熟 648

第一节 迈向现实主义之路 648

第二节 巴尔札克、托尔斯泰与《子夜》 655

第三节 巴金:从模仿到创造 661

第四节 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与《激流三部曲》 673

第五章 倾向于抒情与浪漫的文学 686

第一节 屠格涅夫与三十年代小说 686

第二节 莫泊桑与三十年代小说 699

第三节 高尔基与三十年代小说 707

第六章 中国的英俄式讽刺派锋芒 722

第一节 果戈理、契诃夫与三十年代讽刺小说 722

第二节 狄更斯与老舍小说的讽刺幽默 733

第三节 《堂·吉诃德》与《莫须有先生传》 747

第七章 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派小说 762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在三十年代 762

第二节 日本新感觉派、法国都会文学与三十年代都会主义小说 769

第三节 象征派、未来派、意识流文学、普罗文学的光环 783

第四节 心理小说与施蛰存 798

第八章 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诗缪斯 814

第一节 向着现代西方诗坛 814

第二节 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 821

第三节 法国象征派与戴望舒 833

第四节 象征派、意象派与卞之琳等诗人 847

第九章 戏剧:写实话剧样式的成熟 857

第一节 外国戏剧在中国 857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866

第三节 从易卜生走向奥尼尔 878

第四节 契诃夫与戏剧的现实主义观念 899

第五节 “政治宣传剧”与中国“普罗列塔利亚戏剧 922

第十章 英法随笔与中国现代散文 951

第一节 Essay在中国 951

第二节 “中国的爱利亚” 955

第三节 幽默:从英国随笔到林语堂理论 960

第五编 四十年代文学时期 968

第一章 驳杂韵外来影响与纷争的文艺观 968

第一节 胡风文艺思想的外来影响 968

第二节 《苦闷的象征》与“主观战斗精神” 978

第三节 从别林斯基到卢卡契 986

第四节 叔本华、尼采与“战国策”派 1000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深化 1016

第一节 契诃夫与巴金 1016

第二节 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马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1021

第三节 精神分析学与张爱玲小说 1026

第四节 西方文化与徐訏 1032

第三章 讽刺文学的新发展 1040

第一节 俄国小说家与沙汀 1040

第二节 师陀:在契诃夫、莱蒙托夫影响下 1049

第三节 幽默讽刺:菲尔丁与钱钟书之间 1058

第四章 诗坛: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新的整合 1074

第一节 旷野上的“波希米亚人” 1074

第二节 现代主义与“九叶”诗派 1087

第五章 剧坛的新风采 1108

第一节 歌德、席勒与郭沫若浪漫主义历史剧 1108

第二节 莎士比亚在中国 1124

第三节 英国世态喜剧、俄国讽刺剧与四十年代喜剧 1134

第六章 时代报告:来自欧羹的新文体 1154

第一节 从基希到邹韬奋 1154

第二节 新闻文学:作为一种新文体 1159

第七章 解放区文学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166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在中国 1166

第二节 《被开垦的处女地》与《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170

第三节 选择与回归:解放区文学的民族风格 1178

结语 1189

本书主要外国作家人名索引 1195

后记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