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什么是形变热处理 1
1.2 历史回顾 1
1.2.1 造船板的低温控制轧制 1
1.2.2 低碳含铌钢的控制轧制 4
1.2.3 控制轧制概要 11
1.2.4 控制轧制的进一步发展:贝氏体钢和超低温加热 13
1.2.5 钢板轧制中的加速冷却 16
参考文献 18
2 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和铁素体晶粒的细化 20
2.1 γ→α的相变 20
2.1.1 相变分类 20
2.1.2 合金元素对γ→α相变的影响 21
2.1.3 由α中产生的合金碳化物沉淀 22
2.2 相变动力学 24
2.2.1 γ的等温相变动力学 24
2.2.2 γ的连续冷却相变动力学 25
2.3 γ相变产生的α晶粒尺寸 26
2.3.1 控制轧制的主要目的 26
2.3.2 α晶粒尺寸表达式(等温) 27
2.3.3 连续冷却相变生成的α晶粒尺寸的估算 30
2.4 钢在高温下的变形行为 36
2.4.1 热变形过程中的恢复 36
2.4.2 热变形后的保持期内的静态恢复 39
2.4.3 合金元素延迟再结晶的效果 43
2.4.4 热变形产生的织构 45
2.5.1 变形γ中α成核(等温) 46
2.5 γ加工硬化引起的α晶粒细化 46
2.5.2 变形γ中α的长大(等温) 51
2.5.3 由变形γ生成的α晶粒的尺寸(等温) 51
2.6 加速冷却引起的α晶粒的细化 53
2.7 总结 55
参考文献 56
3 再结晶区奥氏体的变形 58
3.1 恒定速率热变形过程中及热变形之后金属组织的变化 60
3.2 热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和亚动态再结晶 66
3.3 温度-压下率-再结晶 70
3.4 细化再结晶γ晶粒的控制轧制 81
3.5 合金元素对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89
3.5.1 再结晶动力学 89
3.5.2 再结晶晶粒尺寸 90
参考文献 94
4 非再结晶区奥氏体的变形 96
4.1 γ再结晶的延迟 96
4.2 变形带的形成和作用 103
4.3 应变诱发相变和(或)应变促进相变 111
参考文献 120
5 两相区(奥氏体+铁素体)的变形 121
5.1 (γ+α)两相区的变形行为 121
5.2 各向异性和织构 128
5.3 分层(Separation) 132
5.4 分层的消除 137
参考文献 138
6.1 应变硬化和恢复 140
6 高温下的变形抗力 140
6.2 影响热变形抗力的冶金学因素 145
6.3 热变形抗力公式 150
参考文献 152
7 轧制后随即发生的软化行为及应变积累 153
7.1 热轧后随即发生的软化行为 153
7.2 影响软化的因素 155
7.3 将应变积累引入变形抗力公式 159
7.4 预报轧机负荷的计算机模拟 161
参考文献 165
8 形变热处理后奥氏体的相变行为 166
8.1 再结晶γ的相变 166
8.2 非再结晶γ发生的相变 171
参考文献 181
9 合金元素与夹杂 182
9.1 微合金化元素 182
9.1.1 溶度积(溶解度乘积) 182
9.1.2 γ再结晶的延迟 185
9.1.3 晶粒细化和沉淀硬化 187
9.2 置换型合金元素 190
9.3 夹杂元素 193
参考文献 196
10 控制轧制钢材的性能 197
10.1 强化和韧化机制 197
10.1.1 力学性能解释 202
10.2 力学性能 203
10.2.1 拉伸强度为490MPa的高拉伸强度钢(HT-50钢) 203
10.2.2 管线钢 210
10.2.3 针状α钢 212
10.2.4 热轧状态双相钢 217
10.3 焊接性(Weldability) 222
10.3.1 焊接裂纹敏感性(Susceptibility to weld cracking) 223
10.3.2 热影响区韧性 224
参考文献 235
11 热轧过程中显微组织变化及力学性能的预报与控制 236
11.1 热轧过程中再结晶γ晶粒尺寸的预报模型 237
11.1.1 动态再结晶 238
11.1.2 静态再结晶 239
11.1.3 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 240
11.1.4 晶粒长大 243
11.1.5 静态回复 244
11.1.6 影响α晶粒成核的有效γ晶粒边界面积 245
11.2 多道次轧制中γ晶粒尺寸的预报 247
11.3 碳氮化铌的应变诱发沉淀 252
11.4 低温γ区的应变积累 252
11.5 (γ+α)两相区的变形 257
11.6 显微组织与强度和韧性的关系 260
参考文献 262
12 形变热处理的进一步发展 263
12.1 控制轧制后的控制冷却 263
12.1.1 冷却变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64
12.1.2 相变微观组织及强化机制 267
12.2 热装轧制与直接轧制 270
参考文献 274
13 结论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