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二、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怎样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三、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3
四、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怎样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 4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区别和对立的根源是什么? 6
六、在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7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8
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9
一、哲学及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11
九、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1
十、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12
十一、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13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15
十二、哲学物质观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15
十三、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一重要意义是什么? 16
十四、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 17
十五、什么是运动?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属性? 18
十六、什么是静止?怎样理解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19
十七、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是怎样的?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重要意义? 20
十八、什么是时间、空间?为什么说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21
十九、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23
二十、为什么说“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错误的? 25
二十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5
二十二、怎样理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6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29
二十三、理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对于理解世界物质性原理有何意义? 29
二十四、什么是意识?为什么说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30
二十五、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问题?劳动在意识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31
二十六、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2
二十七、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途径是什么 33
二十八、正确理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34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36
二十九、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36
三十、什么是形而上学? 37
三十一、什么是联系? 39
三十二、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40
三十三、什么是条件?如何正确认识条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2
三十四、什么是运动? 44
三十五、物质的运动有哪些基本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6
三十六、掌握永恒运动的观点有何实践意义? 49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 51
三十七、什么是规律?规律有哪些特点? 51
三十八、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2
三十九、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56
四十、为什么说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58
四十一、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0
四十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62
四十三、如何从理论上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64
四十四、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为什么在处理复杂的事物中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 66
四十五、什么是根本矛盾?根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 68
四十六、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它们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70
四十七、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同折衷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71
四十八、内因和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各有何种作用?如何理解我国的“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73
四十九、什么是质、量、度? 75
五十、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怎样的? 76
五十一、为什么说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有何方法论意义? 78
五十二、如何理解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80
五十三、如何理解质变过程中具有量的特征? 82
五十四、什么是肯定和否定?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83
五十五、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辩证的业否定观有何实践意义? 84
五十六、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6
五十七、为什么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怎样认识这一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89
五十八、什么是新生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91
五十九、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93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96
六十、什么是范畴?范畴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96
六十一、什么是原因和结果?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97
六十二、理解因果联系的辩证法有何意义? 99
六十三、什么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00
六十四、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03
六十五、怎样分析各种可能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事物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中有何意义? 104
六十六、什么是内容和形式?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06
六十七、什么是本质和现象?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08
六十八、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0
第七章 认识与实践 113
六十九、什么是认识论?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什么? 113
七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有何区别? 114
七十一、什么是不可知论?为什么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115
七十二、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116
七十三、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18
七十四、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形式是什么? 119
七十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如何? 120
七十六、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实现两次飞跃的各自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20
七十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认识这一辩证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121
七十八、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怎样的?认识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123
九十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25
七十九、什么是真理?两种根本对立的真理观是什么? 126
第八章 真理 126
八十一、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7
八十、怎样理解“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27
八十二、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28
八十三、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29
八十四、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这一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130
八十五、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了认识这一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131
八十六、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132
八十七、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33
九十九、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怎样的? 135
八十八、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有何意义? 135
第九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35
八十九、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38
九十、如何理解劳动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 139
九十六、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140
九十一、地理环境租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141
九十二、如何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43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 145
九十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145
九十四、什么是生产力?怎样理解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146
九十五、如何理解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 148
九十七、什么是生产关系?历史上有哪几种类型的生产关系? 150
一○三、什么是社会形态?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153
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作用是什么?正确理解和掌握这—规律有何重要意义? 154
一○一、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的含义? 155
一○二、什么是上层建筑?如何理解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56
一○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58
一○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状况是怎样的? 159
一○六、什么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掌握这一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160
一○七、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161
一○八、如何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62
第十一章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 163
一○九、阶级是怎样产生的?阶级的实质是什么? 163
一一○、如何理解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这个定义有何重要意义? 164
一一一、阶级斗争及其根源和作用是什么? 166
一一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形式有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67
一一三、什么是阶级分析方法?怎样进行阶级分析? 167
一一五、国家的职能是什么? 169
一一四、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基本特征是什么? 169
一一六、什么是国体和政体?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171
一一七、什么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172
一一八、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是什么? 173
一—九、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是怎样的? 175
一二○、为什么奴隶、农民不能成为新生产方式的代表,而无产阶级则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 176
一二一、无产阶级革命同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77
一二二、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178
一二三、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 179
一二四、怎样理解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181
一二五、马克思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是什么? 182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 185
一二六、什么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185
一二七、认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何意义 188
一二八、社会意识的构成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90
一二九、认识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有何意义? 193
一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193
一三一、怎样理解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联系?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何意义? 196
第十三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99
一三二、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199
一三三、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0
一三四、如何理解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 202
一三五、无产阶级领袖及其伟大作用是什么? 203
一三六、如何理解无产阶级领袖和群众的相互关系? 205
一三七、什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有何重要意义? 207
第十四章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 209
一三八、如何理解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209
一三九、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的关系如何? 210
一四○、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践? 212
后记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