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背景与趋势 2
第1章 家庭变迁的总背景 2
1.1 双重遗产 2
1.2 变化的反差 4
1.3 制度创新 8
1.4 产业更替 11
1.5 历史的大过渡 16
第2章 家庭变迁的总趋势 18
2.1 千年积习 19
2.2 三次冲击 24
2.3 背景趋动 28
第二编 家庭经济 35
第3章 经济职能的分离与强化 35
3.1 螺旋式复归 35
3.2 户营经济的命运 41
3.3 分离特征 53
第4章 行为导向的替换 59
4.1 自我--非我 62
4.2 利益导向兼业化 71
4.3 贫富攸关的强制 80
4.4 偏好与选择 88
4.5 经济交往与合作倾向 88
第5章 经济结构的演变 95
5.1 增长中的变异 95
5.2 总收入截面分析 100
5.3 劳时分配 103
5.4 家庭就业 113
5.5 价值产投对照 119
6.1 家庭生活消费总论 125
第6章 生活消费体系概要 125
第三编 家庭生活消费 125
6.2 生产消费同步化 128
6.3 生活消费体系概要 131
第7章 家庭消费生活结构的变化 134
7.1 生活的空间结构 134
7.2 生活的时间结构 136
7.3 新时空 139
7.4 生活消费习惯 141
7.5 消费结构 143
7.6 恩格尔系数分析 149
7.7 储蓄与消费 155
7.8 生活交往 160
7.9 闲暇生活 162
8.1 消费意识 172
第8章 消费意识与环境 172
8.2 交通与通讯 177
8.3 商业设施 180
8.4 住宅偏好 183
8.5 户籍制度与阶层归属 190
8.6 消费效益 195
第四编 家庭社会 199
第9章 家庭社会组织结构 199
9.1 大家庭 200
9.2 分户制 204
9.3 结构简单化 208
9.4 规模小型化 211
9.5 稳定趋于振荡 214
第10章 社会交往关系 217
10.1 宗法残余 220
10.2 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 223
10.3 家长制与家长交往 225
10.4 人际交往 228
第五编 家庭文化 235
第11章 传统家庭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 235
11.1 家庭文化概要 235
11.2 儒家文化 239
11.3 农耕壁垒 243
11.4 家庭文化多样化 245
第12章 家庭文化的深层次结构 250
12.1 价值取向 250
12.2 思维方式--崇拜与探索 259
12.3 家庭民主化趋势 264
12.4 保守观念的终结趋势 267
12.5 民主政治 271
13.1 宗教--一种文化现象 276
第13章 宗教文化的复苏 276
13.2 文化多元化时农村家庭的自主选择 278
13.3 鬼神迷信与正统宗教 281
13.4 多层次需要的特殊满足方式 287
13.5 稳定因数与变迁阻力 293
13.6 前景:滚雪球式增长与价值选择困惑 298
第六编 婚姻生育 306
第14章 择偶、结婚 306
14.1 择偶标准 307
14.2 择偶方式 309
14.3 彩礼膨胀 315
14.4 婚礼中的对抗式 319
14.5 非法婚姻 322
第15章 婚姻关系的发展 326
15.1 男性统治 326
15.2 女性地位的上升 327
15.3 类型及结构 332
15.4 离异趋势 336
第16章 生育与教育 342
16.1 传统生育观 342
16.2 生存链的强制 346
16.3 优生优育与多生劣育 353
第七编 家庭变迁与犯罪 360
第17章 农村犯罪及特征 360
17.1 大变迁中的“暗流” 360
17.2 农村犯罪的类型特征 362
17.3 农村犯罪的总体特征 372
第18章 大背景下的新视角 378
18.1 透视与分析 379
18.2 预防与控制 386
19.1 分布与态势 392
第八编 比较家庭 392
第19章 经营主业不同农户的比较 392
19.2 若干经济特征 395
19.3 经营意识与行为 407
第20章 发达程度不同地区之间的家庭比较 414
20.1 超稳定与弱小化 414
20.2 核心家庭独占鳌头 418
20.3 “肥胖儿”与“贫血儿” 420
20.4 遗产与袈裟 425
第21章 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农民家庭比较 430
21.1 家庭:规模与结构 430
21.2 简单透视:时间分布 442
21.3 消费:低层次较量 451
21.4 归宿:文化差异 466
后记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