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北京胡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在行动 2
第一章 北京胡同的起源 11
第一节 破解北京胡同起源之谜 12
最早对胡同进行收集和介绍的图书 12
“衚衕”是南方“弄”的音变 13
“衖通”是吴音方言“弄” 14
“衚衕”二字的使用 15
明以前“衚衕”的写法,是“胡洞” 16
元、明两代古籍读物中“胡同”的写法对比 16
辽金时,“胡洞”二字已在北方民间广泛流传 17
明代胡同大发展,与汉代“巷”的读音“虹”有关 18
第二节 北京的命名 20
都城的命名 20
城门的命名 22
城坊的命名 29
第三节 胡同名的分类 33
寺庙类 33
动物类 34
树木类 35
军营类 35
桥类 35
井类 36
仓和库 37
碑类 38
以认识度高、标志性强的实体命名的胡同街巷 38
第二章 北京胡同的历史与变迁 41
第一节 历代北京城市格局的演变和胡同的成因 42
元大都的规划 42
老北京的胡同 44
第二节 胡同的变迁 53
胡同形态的变迁 53
胡同等级的变迁 53
老北京胡同与老北京地名文化的传承 54
第三节 踏迹北京的早期胡同 57
北京地理的开端 57
蓟丘千年古道 58
南菜园的由来 60
四川营——纪念一位女将军 61
校场头条至九条——近代思想启蒙之地 61
宗教兼容之区 62
闻名的大栅栏 65
第四节 北京天桥的地名文化与民俗特点 69
第三章 胡同里的四合院 79
第一节 善待北京旧城的“胡同——四合院” 80
第二节 胡同与四合院 87
胡同的构成细胞——四合院 87
四合院与中国传统礼制 89
四合院的类型 92
四合院的院门 96
第三节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与人文精神 101
二里头 101
九宫格 103
明堂背后 106
寸园遗绪 109
北京的宅门与砖雕 112
礼之制 113
宅之门 114
砖之雕 117
第四章 现存的典型胡同 121
第一节 北京的胡同之根——砖塔胡同 122
万松老人 122
塔与胡同 124
周围的胡同 125
第二节 九经九纬的南锣鼓巷地区 128
元代时该区坊巷布局 128
该区明清的四合院 129
第三节 住在北京的胡同 130
胡同里的天地 130
什刹海的风韵 131
从银锭桥到白米斜街 133
胡同中的精品——东四四条 134
魅力西四 135
万国之城——东交民巷 143
曾经的金融街——西交民巷 147
附录一 北京旧城的胡同数量统计表 151
附录二 老北京城区胡同街巷拆除情况统计表 151
附录三 老胡同的踏迹寻踪表 152
第五章 胡同往事 171
第一节 胡同的记忆 172
园景胡同 172
难忘的井台儿 172
园景7号 173
春天来了 174
快乐的夏天 175
金秋时节 176
雪后的胡同 179
过年 180
第二节 南沟沿老家 181
老家院 181
冬夏 183
往事如烟 186
第六章 胡同里的名人故居 189
第一节 名人故居的魅力与价值 190
附录 名人故居知多少 192
名人故居索引表 192
第七章 胡同物语 213
第一节 胡同里的饮食 214
第二节 北京小吃在哪边,京人手指胡同间 220
第三节 老北京的玩意儿 224
拉洋片 225
拍洋画 226
要咕丢丢 227
放风筝 227
兔儿爷 228
捏面人 229
鬃人儿 230
磕泥饽饽 230
吹糖人儿 231
噗噗噔儿 231
耍猴儿 232
跟斗猴儿 232
毛猴儿 233
耍耗子 234
灯笼 234
放爆竹 235
拨浪鼓 235
踩高跷 236
滋水枪 236
踢毽儿 237
蹴球 237
抽陀螺 238
抖空竹 238
冰床与冰车 239
斗蛐蛐 239
养蝈蝈 240
养鸟 241
养鸽子 242
养小金鱼儿 242
绢花绢人 243
草编 243
刀马人儿 244
泥塑脸谱 245
后记 250
编者的话 252
参考文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