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共和国史记》PDF下载

  • 购买积分:3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静如,李松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925846
  • 页数:1255 页
图书介绍:

开基立业(1949—1956) 3

综述 3

一、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 3

开国盛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3

统一祖国大陆和巩固新生政权 6

恢复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 8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12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5

二、抗美援朝和民主改革 15

基本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 17

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工矿民主改革 21

清除旧社会的遗毒 23

三、全面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 26

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26

民主建政与民族大团结 32

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初步建设 37

“三反”、“五反”运动 42

经济恢复的奇迹 44

四、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47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7

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50

推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54

有步骤的开展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58

五、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 62

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62

文化建设高潮和思想领域的斗争 69

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 76

初登国际舞台 79

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86

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86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5

历史经验和遗留问题 96

本末 101

新中国的诞生 101

附:开国大典阅兵式 杨成武 112

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114

十年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 119

将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125

附:解放大陈列岛之战 王德 142

三军协奏胜利曲 徐学增 146

剿匪反霸 152

民主建政 160

附:共同纲领的制定 徐铸成 171

文教改革 180

没收官僚资本,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91

附:司徒雷登日记(选录) 司徒雷登 198

稳定物价 209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215

毛泽东访苏 218

附:毛主席访苏见闻 朱仲丽 221

陪同毛主席访苏 师哲 229

中长铁路移交与中苏合资股权转让 237

争取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243

执政党整风 250

新区土改 254

镇压反革命 261

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 268

抗美援朝 272

附:抗美援朝战争纵横谈——访柴成文将军问答录 典爱国 287

碧潼战俘营 杜平 303

禁毒、禁娼 312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 319

《毛泽东选集》出版 328

批判电影《武训传》 337

附:影片《武训传》前前后后 孙瑜 343

和平解放西藏 347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357

“三反”、“五反”运动 365

附:“三反”、“五反”中的遭遇 胡兰畦 374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376

“扫盲”与文字改革工作 382

全国性宗教团体成立及宗教政策 39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民主党派 397

经济恢复时期的中美关系 408

附:建国初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肖健宁 413

中国的立场 [美]格林 420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 434

中华全国侨联成立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侨务工作 442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第一个五年计划 448

农业合作化运动 463

附:围绕山西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争论 薄一波 479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491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496

粮食统购统销 504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 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516

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520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525

附:日内瓦会议散个忆 师哲 534

陈毅同志在日内瓦会议上 吴冷西 538

粉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 546

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 550

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53

附:在万隆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周恩来 563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567

“胡风反革命集团”错案 57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586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 591

实施“双百”方针 599

反冒进 613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民主党派 619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626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就 636

全面建设开始时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 655

曲折探索(19561—966)综述 655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655

《论十大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八大 658

调整经济计划和改进经济体制 664

二、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672

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672

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674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77

“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681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688

四、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694

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 694

“大跃进”指标和生产安排的调整 700

五、“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错误 704

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 704

“反右倾”运动和新的“大跃进”高潮 706

六、军队现代化建设及其曲折 712

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展开 712

军队建设中的曲折 721

七、国民经济和政治文化方面的调整 725

调整方针的提出和初步贯彻 725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727

政治关系和文化政策的调整 729

八、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732

中苏关系 732

中美关系发 735

中印边界武装冲突 737

中国和巫非拉及西欧国家的关系 738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743

九、“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743

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 747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749

十年建设的成就 751

本末 755

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755

附: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 李维汉 780

政治家办报 吴冷西 789

民主党派内部整风、交心运动 792

附:解放后十年来政治活动点滴 张治中 794

我的改造经过 张启銮 803

海外归来 程思远 813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828

“大跃进” 839

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薄一波 870

“大跃进”中所见所闻 陈翰笙 897

“人民公社化”琐忆 逢先知 900

人民公社的兴起 905

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 9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938

北京十大建筑建成 947

平定西藏叛乱 954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6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 966

庐山会议 975

附:庐山会议前后 彭德怀 987

庐山风云 黄克诚 992

庐山会议实录 李锐 1003

“反右倾”斗争 1019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确定 1022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各方面工作条例的制定 1033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045

政治方面的一系列调整 1061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077

附: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邓礼峰 1081

七千人大会 1093

大庆油田会战 1097

学习雷锋活动 1111

学习焦裕禄活动 1120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错误理论的新发展 1129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35

中法两国建交 1144

工业学大庆运动 1147

农业学大寨运动 1153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17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 1175

三线建设 1179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184

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 1220

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 1234

对杨献珍“合二而一”论的批判 1240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1244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错误批判 1249

对“三家村”的错误批判 1253

(一)“文化大革命”是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特点的“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恶性循环的产物 1259

一、“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1259

综述 1259

动乱岁月(1966—1976) 1259

(二)“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个人专断作风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原则不断受到削弱以致破坏的结果 1263

(三)毛泽东“左”倾错误、个人专断作风和对个人崇拜的欣赏,被林彪、江青等野心家所利用,并把他的错误推向极端,从而使“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成为不可避免 1264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266

(一)“文化大革命”爆发时的国内外形势 1266

(二)“文化大革命”发动的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 1267

1.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及其后果 1267

2.《二月纲领》的拟定和转发 1268

3.错误地批判彭、罗、陆、杨为发动“文化大革命”作了组织准备 1269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270

1.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 1270

2.进一步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几项异常措施 1272

3.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十六条》的制定 1273

(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和全国性大串连 1276

三、全国动乱局面的形成和升级 1276

(二)掀起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浪潮 1278

(三)“全面夺权”引起全国动乱的升级 1280

(四)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1282

(五)对刘少奇等人迫害的升级,“揪叛徒”恶浪的高涨 1283

(六)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286

四、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1288

(一)九大后的国内形势和贯彻“左”倾方针的“斗、批、改” 1288

(二)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挫败林彪集团抢班夺权的阴谋 1292

(三)粉碎林彪集团的反革命武装政变 1294

五、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受挫 1297

(一)落实政策,解放干部和知识分子 1297

(二)扭转经济混乱局面 1298

(三)提出批判极左思潮,力图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 1298

(四)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大抓纠“左”工作,肃清“左”的影响 1300

(五)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301

六、江青集团的覆灭 1304

(一)“批林批孔”运动与“四人帮”组阁阴谋的破产 1304

(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各条战线形势明显好转 1307

(三)“四人帮”的反扑,“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开展 1310

(四)“四五”运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311

七、国民经济在动乱中的曲折发展 1314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工作的起伏 1314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的不良后果与教训 1320

八、教育文化事业在动乱中遭到破坏 1322

(一)各级教育机关首先受到冲击 1322

(二)建国后17年教育工作的成就被全盘否定,“两个估计”造成恶劣影响 1322

(三)教育事业遭破坏的严重后果 1323

(一)“文革”初期外交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1325

九、外交工作在动乱中受到干扰和新局面的打开 1325

(二)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 132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327

(四)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1328

(五)中国同西欧、北美和西南太平洋地区许多国家出现建交高潮 1328

(六)划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提出,进一步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1329

(七)中苏谈判,中越关系恶化 1330

十、“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1332

(一)“文化大革命”的性质、评价 1332

(二)“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1333

本末 1339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全国动乱局面的形成 1339

附:毛泽东1970年的谈话 埃德加·斯诺 1358

从学术讨论到“文化大革命” 吴冷西 1361

红卫兵运动 1366

附:一个红卫兵发起者的自述 卜大华 1379

两次见到毛泽东 刘晓庆 1382

“彭、罗、陆、杨”反党集团事件 1385

揪斗“党内最大的走资派” 1390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全国大动乱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1400

附:终于汇入一场内乱之中 肖劲光 1411

“一月风暴”与全国夺权 1415

附:“文革”杂记 萧乾 1423

“三支两军” 1428

老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1436

附:文革之忆 徐向前 1442

所谓“六十一人案件” 1453

“文攻武卫” 1459

“七·二○”事件 1463

附:关于“七·二○”事件的回忆 陈再道 1468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形成 1480

“文化大革命”对外交工作的干扰 1487

“革命样板戏”会演 1492

“杨、余、傅事件” 1502

“五·七道路” 1507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 1513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518

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 1529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536

“一打三反”运动 1547

“批陈整风”运动 1549

《“571工程”纪要》 1553

对十七年教育工作的“两个估计” 1556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570

附:“九一三”事件补遗 符浩 1582

视察林彪叛逃飞机坠毁现场纪实 孙一先 沈庆沂 王中远 1585

批林批孔运动 15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600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605

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1617

毛泽东、周恩来开创外交工作新格局与海外统一战线 1628

附:我所知道的“乒乓外交” 赵正洪 1640

打开中美关系的前奏 熊向晖 1647

北京之行 基辛格 1663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形成 1701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708

大港、胜利油田建成 1713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719

评《水浒》运动 1724

全面整顿 1728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746

“天安门事件”(“四五”运动) 1761

附:“四五”的天安门 水静 1784

唐山大地震 1786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795

附:粉碎“四人帮” 肖劲光 1809

风雷激荡的十月 范硕 1811

改革开放(19761—1999) 1823

综述 1823

一、“步履维艰”时代(1976—1978) 1823

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1823

恢复高考与“科学的春天” 1824

邓小平复出 1824

“两个凡是”成为历史转折的重大障碍 1825

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与曲折 1826

真理标准大讨论 1828

关键时刻的伟大历史转折 1830

二、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与加速发展时代(1978—1988) 1833

调整国民经济与“五五”计划的完成 1833

清理冤假错案,理顺社会关系 1834

一言可为天下法 1835

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837

农村改革的先行与成就 1838

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的城市改革的起步 1840

初级阶段的对外开放 1841

“十二大”与两步走战略的提出 1842

全党、全民文明建设的开展 1843

修宪与“六五”计划的通过 1843

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1845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体制的全面变革 1846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建 1848

“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定 1849

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的再认识与发展路线的确立 1850

十二大的机构改革 1852

统一战线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1852

三、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与国家、社会稳定的刚性重建(1988—1991) 1854

在加速发展中出现的经济过热 1854

三年治理整顿 1854

1989年政治风波 1855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与政治秩序的重建 1855

“七五”计划的完成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制定 1856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 1857

四、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经济软着陆(1992—1996) 185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859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 18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确立 1862

国民经济的高位运行与软着陆 1862

两手抓与两手硬 1863

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 1865

八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与九五计划与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868

五、制度创新阶段(1997—) 1870

邓小平逝世、华夏同悲 1870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前进 1871

和平的独立自主的外交工作的新进展 1872

祖国统一的努力与进展 1873

香港回归祖国 1876

九后人大的召开与跨世纪举措的出台 1878

中共十五大与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 1878

六、初级阶段四个“不能” 1880

七、知识经济与中国 1881

八、下岗与再就业 1885

九、素质教育 1887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1889

十、九九终归一,共迎新世纪 1899

本末 1905

“两个凡是”与两年徘徊 1905

附:结束两年徘徊局面的斗争 肖劲光 1919

真理标准大讨论 1923

附:各界人士谈思想解放 胡绳 1931

一九七八年的大争论 曾涛 1933

拔乱反正的呐喊 1937

教育、科技战线的拨乱反正 1941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1949

附:中央总书记为我雪沉冤 葛佩琦 1961

伟大转折 1966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1975

中美建交 1981

对越自卫还击战始末 1986

经济冒进与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2007

安徽等地“大包干”始末了 2013

附:二十一个指印 从锡印 2030

一个“精灵”的出现 李准 203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37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2049

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的由来及发展 杨亲华 2060

十二大——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开端 2069

深圳等经济特区崛起始末 2077

附:杀出一条血路来——深圳迈出第一步 王丛标 2093

新时期的整党工作 2098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2102

“六五”计划全面完成 2115

“七五”计划的公布与实施 212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3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2146

政治体制改革初见端倪 2152

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败斗争 216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2169

百万大裁军 2176

计划生育成为国策 2187

新时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195

公务员制度的实施 2211

十年计划与“八五”计划纲要出台始末 2215

科教兴国 2224

1989年政治风波 2236

中苏关系正常化 2248

“希望工程” 2253

1991年特大水灾与抗洪救灾纪实 2260

三年国民经济调整 2274

邓小平1992年深圳之行 2280

中美签署保护知识产权谈判备忘录 2292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296

私营经济的发展 23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始末 2315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 2330

十世班禅圆寂 2334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提出 2337

国企改革与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艰难历程 234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始末 2361

附:第二次革命 何平 郑庆东 2368

邓小平逝世 2374

附:挥泪承遗志 同心向未来 新华社记者 2379

香港回归祖国 2384

中共十五大 2399

三峡工程论证、立项始末 2411

江泽民主席出访美国 2428

1978—1998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436

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 245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 2454

跨世纪发展中的农业和农村问题 2460

附: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2463

反走私——国门下的较量 2466

附:湛江特大走私案件 2470

知识经济对中国的严峻挑战 2473

政府上网 2476

“复关入世”——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2478

“豆腐渣工程”——谁对百年大计负责 2487

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2490

血腥暴行——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遭导弹袭击 2495

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 2499

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又成功发射了两颗卫星 2500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基本法有关条款的解释 2501

《考克斯报告》——煽动反华情绪的一出闹剧 2503

我国从新划分经济成分类型 2506

附录 台湾的政党与政治 2509

造国民党——蒋介石企求再生 2509

附:蒋介石复职 程思远 2517

复行视事与改造国民党 谭慧生 2518

党外运动——台湾的反蒋浪潮 2524

“中坜事件”和台湾“五项公职人员选举”——党外势力的膨胀 2528

“高雄事件”——台湾党外运动的发展 2532

“革新保台”——国民党政治新举措 2536

附:遍尝世间苦楚的人——蒋经国先生的一生 唐盼盼 2542

“本土化”——国民党台湾化 2551

若树残枝——去台湾后的中国青年党 2555

“党务革新”——国民党改头难换面 2556

痴人呓语——“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2561

党禁初开——六十余党闹台湾 2566

共处不相容——台湾最大的反对党民进党的崛起 2571

附:民进党执政所将面对的考验和挑战 畅宪春 2576

蒋经国之死——蒋家王朝的终结 2586

李登辉时代的到来——国民党“十三大” 2596

附:中华民国第八任总统宣誓就职典礼致词——开创中华民族的新时代 李登辉 2599

一厢情愿——半个世纪来的国民党大陆政策 2602

附:蒋经国进行的一次国共合作试探及其失败 陈敦德 2608

炮击金门 叶飞 2611

故土情结——台湾岛统一力量的发展 2619

“国是会议”——台湾政党政治的新局面 2624

“一国两府”——“弹性外交”的推行 2628

国民党百年大裂变——台湾新党的成立 2632

台独逆流——民进党由反对党到台独党的演变 2635

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国民党“十四大” 2641

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跨出历史性的一步 2646

两会磋商——“戴白手套的接触” 2653

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李登辉访美 2656

“台独”前面是红灯——大陆军事演习对台岛的震撼 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