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族的来源 1
第一节 白族来源问题 2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滇?” 5
第三节 汉晋时期的“叟”人 11
第四节 汉、唐间的大姓?氏与西?白蛮 18
第五节 白族的形成 24
第二章 洱海和滇池地区的原始社会 32
第一节 云南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 32
第二节 洱海和滇池白族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35
第三节 白族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海门口铜石并用文化 37
第三章 洱海及滇池地区奴隶社会的形成 39
第一节 洱海周围和滇池以西白族地区的早期奴隶社会 39
第二节 白族先民“靡莫之属”建立的滇国奴隶制 42
第三节 庄?王滇和益州郡的设置 46
第四节 滇中白族先民?人大起义与文齐的和抚政策 53
第五节 白族族名的演变——?人消失与叟人出现 58
第六节 白族先民上层南中大姓与蜀、吴的斗争 61
第七节 南中大姓反晋与屯民西迁 66
第八节 南北朝时期的白族先民——西?诸强族 72
第一节 南诏的兴起 85
第四章 南诏奴隶制的发展 85
第二节 南诏生产力的发展 87
第三节 南诏的奴隶占有制 91
第四节 南诏与祖国内地的亲密关系 98
第五节 南诏与东南亚古代诸国的关系 101
第五章 大理国的封建农奴制 104
第一节 大理国的建立 104
第二节 洱海地区生产的发展 106
第三节 封建农奴制度 109
第四节 各族人民的起义 112
第五节 大理国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113
第六章 封建地主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16
第一节 元代白族社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产生 116
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产生 116
二、白族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118
三、白族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 120
第二节 明、清时期白族社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122
一、领主制度的废除 122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26
三、土地集中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化 129
四、手工业的发展和工人的悲惨生活 134
五、商业和城镇经济的发展 138
第三节 明、清时期白族人民反封建的斗争及与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141
一、白族人民反封建的英勇斗争 141
二、白族与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145
第七章 白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840年—1918年) 149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侵入和白族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49
第二节 白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65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白族人民的革命斗争(1919年—1949年) 184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加深 184
第二节 军阀混战与国民党统治 193
第三节 白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197
第四节 解放战争中白族人民的重大贡献 205
第九章 白族的科学文化 211
第一节 古代的科学文化 211
一、农业、水利、历法和气象知识 211
二、建筑和医学知识 214
三、史学 215
四、文学 217
五、音乐、舞蹈和戏曲 221
六、绘画、书法、雕刻及其他 224
第二节 近百年的科学文化 227
一、科学 227
二、文学 229
三、艺术 232
四、学校教育 235
第十章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37
第一节 风俗习惯 237
一、服饰 237
二、饮食 238
三、居住 239
四、家庭和婚姻 240
五、丧葬 242
六、主要节日 243
七、禁忌 246
第二节 宗教信仰 247
一、崇拜“本主” 247
二、佛教 248
附:云南省白族人口分布情况 250
白族历史大事年表 252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