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铁森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1002860X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暂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介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哲学 1

一、哲学的含义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哲学的历史发展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 1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8

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20

第一篇 唯物论 26

第二章 物质 26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26

一、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 26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9

第二节 运动 32

一、运动和物质 32

二、运动和静止 34

三、物质运动的形式 36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37

一、时间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 38

二、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40

三、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42

第三章 意识 46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46

一、意识的产生与自然界的发展 46

二、意识的产生与人类社会 49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52

一、意识的生理机制 52

二、意识的反映特性 54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 56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57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58

二、意识能动性的正确发挥 60

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2

第二篇 辩证法 66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66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66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67

二、联系的多样性 69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理论 70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 73

一、事物发展的实质 73

二、发展的过程性和普遍性 76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78

一、规律及其特点 78

二、规律的类型和层次 79

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 80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84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84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4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8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92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97

一、质、量、度 97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01

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形式 104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7

一、辩证否定观 107

二、否定之否定 111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18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18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18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21

三、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 123

第二节 偶然性和必然性 124

一、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含义 124

二、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126

三、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 127

第三节 现实性和可能性 129

一、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含义 129

二、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 131

三、掌握现实性和可能性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 133

第四节 形式和内容 133

一、形式和内容的含义 134

二、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134

三、掌握形式和内容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 137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138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38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39

三、掌握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 142

第三篇 认识论 146

第七章 实践和认识 146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46

一、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147

二、科学的可知论 148

三、能动的反映论 151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152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53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156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58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61

一、从实践到认识 162

二、从认识到实践 166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168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71

一、归纳和演绎 171

二、分析和综合 174

三、抽象和具体 175

第八章 真理 178

第一节 客观真理 178

一、真理的客观性 178

二、真理和谬误 181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85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185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187

第三节 检验真理的标准 191

一、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91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94

三、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 196

四、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 199

第四篇 历史观 204

第九章 科学的历史观 204

第一节 历史观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4

一、历史观的含义 204

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5

第二节 科学历史观的创立 206

一、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 207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209

第三节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11

一、地理环境 212

二、人口因素 214

三、生产方式 216

第四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218

一、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18

二、社会规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19

三、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220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 223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2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 223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28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31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32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233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35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37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238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238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改革 239

第十一章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24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45

一、阶级的起源和本质 245

二、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 249

第二节 国家和社会革命 251

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251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54

三、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255

第三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59

一、新型的国家 26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261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64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 266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266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266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268

三、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269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70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70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71

第三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 274

一、艺术 275

二、道德 276

三、宗教 279

四、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81

五、科学和哲学 282

第十三章 人的本质、作用和价值 288

第一节 人的本质 288

一、人的本质 288

二、个人与社会 291

第二节 人的作用 294

一、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294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297

第三节 人的价值 302

一、人的价值理论的历史演变 302

二、科学的人的价值理论 304

第十四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08

第一节 社会进步 308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308

二、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 311

第二节 社会文明 314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1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15

第三节 人类解放 317

一、自由与必然 317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320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