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 1
第一章地震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 3
1·1地震的地理分布 3
1·2地震的时间序列 5
第二章大地震引起的若干地学现象 6
2·1隆起和沉降 6
2·1·1关东大地震 6
2·1·2南海道大地震 11
2·1·3历代地面隆起残迹 15
2·1·4 1964年6月16日新潟地震 17
2·2水平位移 19
2·1·5 1927年3月7日北丹后地震 19
2·3重力变化 21
2·4地壳急速形变的速度 23
2·5地震断层 24
2·6地磁和地电的变化 25
第三章地震群,前震和余震 30
3·1地震群 30
3·1·1 1930年伊东近海地震群和网代地震群 30
3·1·2小震级地震群 33
3·1·3 1899年有马地震群 35
3·1·4 1915年11月上总东部地震群 36
3·1·5 1920—70年纪伊半岛西部地震群 36
3·1·6松代地震群 40
3·2余震 63
3·3前震 66
4·1地震的续发性 67
第四章大地震的连续发生 67
4·2大地震续发实例 68
4·3大地震续发理论的研究 74
4·4地震续发的机制 75
4·5余震的余震 76
4·6所谓松泽热过程中的固-液相变 77
4·7与火山喷发的比较 79
第五章地震波的辐射图象 82
5·1地震波辐射的方向性 82
5·2P波初动分布图象的分类 84
5·3弹性理论的研究 86
5·4球函数表示法 87
5·6根据固体破裂理论所作的研究 91
5·5有关力偶的争论 91
第六章地震的能量 93
6·1波动能 93
6·2形成断层面的能量 95
6·3重力位能 96
第七章表面波和垂直间断面 98
7·1洛夫波 98
7·1·1上面自由,下面固定,左右无限的质点组 98
7·1·2底面右边有阶梯时的条件 103
7·1·3底面有阶梯的解 118
7·1·4二层的情况 131
7·1·5垂直间断面问题 138
7·1·6摘要 138
7·2·1上面自由,下面固定的质点组 139
7·2瑞利波 139
7·2·2上面自由,下面固定的解 142
7·2·3垂直间断面上质点的运动方程式 150
第八章地震和海啸 153
8·1海啸的发生 153
8·2海啸的能量 154
第九章地震发生的统计特性及其他有关现象 157
9·1概论 157
9·2地震发生和其他现象的相关性 160
第十章 固体地球及其动力 161
10·1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地球固体部分 161
的构造概况 161
10·1·1大陆 161
10·1·2大洋底 162
10·1·3上地幔 169
10·2固体地球的热状态 170
10·3地壳中的热流量 172
10·4反对地震热机理论的观点 173
第十一章地震热力学 174
11·1地震发生理论 174
11·2地震的热机理论 175
11·2·1地震场 175
11·2·2包括大地震的震群中的体积集合和能量集合 176
11·2·3与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对应的体积估算 177
11·3地震机制 178
11·3·1单纯热应变 179
11·3·2液相和固相的相变 179
11·3·3对四周固定的椭圆形板底面施以液压时的应力和应变 181
11·3·4底面压力引起的地壳应变能 182
11·4重力位能 182
11·5若干地震机制 183
11·6能量(特别是热能)的吸收和释放 184
11·7某一地区两次大震间的平静期中的地震 185
11·8与热过程有关的地壳变化 187
第十二章地震预报的理论 189
12·1地震区划 189
12·2各种地震预报理论 190
12·3地震预报的统计要素 198
第十三章震害预防 199
13·1地震灾害及其预防 199
13·3地震环境的调查 205
13·2预防震害的基础调查 205
13·4地基特性的调查 210
13·4·1地基的弹性波速度 211
13·4·2常时微动 220
13·4·3地震观测 222
13·4·4地基的振动特性 223
13·5地震时地基性状的预测 228
13·6今后的课题 231
第十四章与地震有关的一些问题 232
14·1大地震和喷砂 232
14·2怎样评定烈度 233
14·3关东大地震和东京大火灾 235
14·4深源地震带凹陷 235
14·5地震的点震源 236
14·6重力和地震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