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民俗歌舞(代序) 孙景琛 刘恩伯 1
节令风俗编 3
一 综述 3
二 元旦 10
三 立春 13
四 元宵 15
五 燕九 32
六 清明 36
七 端午 37
八 中元 39
九 庙会 43
一 走会 59
歌舞技艺编 59
二 秧歌·高跷·大头和尚 64
三 太平鼓 68
四 花鼓·跨鼓 72
五 龙灯·狮舞 75
六 旱船·龙舟·竹马·小车 78
七 连厢(霸王鞭) 81
八 莲花落·十不闲 83
九 扇技·踏谣·唱姑娘 86
十 流星 87
十一 筋斗·折腰 88
十二 假人摔交 89
十三 开路--舞叉·五虎棍 90
十四 中幡 94
十五 扛箱 96
十六 杠子 98
十七 石锁·坛子 100
十八 台阁 103
十九 倒喇 104
二十 春官·春婆·迎拗芒 106
二十一 跳钟馗·闹五鬼·波斯进宝 107
二十二 打莽式·庆隆舞·喜起舞 109
二十三 打稻·过锦·藉田 112
二十四 跳布扎 115
二十五 巫舞 119
二十六 舞盘 122
二十七 扒竿·角抵 124
二十八 飞刀·弄丸 125
二十九 踢鞠·踢毽 126
三十 舞索·蹬梯 127
三十一 马戏 128
三十二 傀儡戏 129
三十三 其他 131
附录 135
天津的“皇会”与民俗歌舞 135
关于民俗歌舞活动的禁令 153
引用书目 158
后记 编者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