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贡献、缅怀 3
侯学煜教授的生平与贡献 于拔 3
我的植物生态学工作及对其相关问题的一些观点 侯学煜 13
目录 14
侯学煜教授的学术贡献 陈昌笃 24
深切怀念侯学煜同志 宋健 37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沉痛悼念侯学煜同志 曲格平 39
缅怀侯学煜同志 吴中伦 41
缅怀侯学煜同志 李庆逵 42
深切怀念侯学煜教授 王伏雄 45
植被与土壤在生态系统中休戚相关——纪念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 席承藩 46
二、植被生态(植被地理分区制图、植被分类) 53
中国植被及其地理分布 侯学煜 53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生态地理类型 张新时 77
喀喇昆仑山植被垂直带及其地域分异 郑度 93
论西藏高原及其边缘山地的植被地带分异 姜恕 100
青藏高原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金亭、陈伟烈、李渤生 112
柴达木盆地托拉海地区的植被及其生态学意义 孙世洲 122
新疆玛纳斯湖周围地区的植被 于子成、陈昌笃 132
黄土高原植被及其合理利用与保护 邹厚远、李玲、刘克俭 146
金沙江峡谷至乌蒙山高山植被垂直带谱的特点 金振洲 154
中国沼泽植被的研究 郎惠卿、金树仁 160
黄河三角洲自然植被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兴东、周光裕 168
三峡工程对库区陆生植物和植被的影响 陈伟烈、梁松筠、谢宗强贺金生、戴伦凯、金义兴、江明喜、张全发、杨启修、邱发英、胡孝綋 174
从植被生态学探讨庐山第四纪冰川 卓正大、张宏建、徐颂军、陆唯、方碧真、郭志华 181
关于常绿阔叶林名称和类型划分问题 宋永昌 189
广西黄棕壤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其合理利用 王献溥 200
植被分区原理及其在云南的应用 杨一光 222
大兴安岭植被区划及其合理利用 聂绍荃、杨国亭、石福臣 228
用国土卫片编制1∶25万黄河三角洲植被图 池宏康 234
三、群落结构、演替与生产力 245
气候因子对羊草群落产量影响的综合评价 郭继勋、祝廷成 245
松嫩平原羊草群落的逆行演替 郑慧莹、李建东 252
浙江建德青冈次生常绿林群落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陈启瑺、沈琪、葛滢、郑永光 262
四川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研究 钟章成 273
青藏高原嵩草草甸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初步研究 周兴民、王启基、张堰青 281
金露梅灌丛主要植物种物候特征的数值分析 张堰青、周兴民、王启基、张耀生 289
四、大农业综合发展 301
大农业发展中的生态学基本观点 侯学煜 301
从生态学角度试论我国海岸带农业土壤资源开发战略与措施 仲崇信 320
生态学与草地管理 李博 329
从生态学观点谈山西省发展大农业的某些问题 陈灵芝、孙世洲、鲍显诚、胡肄慧 338
用生态学观点进行速生薪炭林试验研究 胡舜士、李信贤、罗天祥、陈劻安 352
广东热带沿海侵蚀地的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 余作岳 364
江西亚热带红壤丘陵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初步研究 孔德珍 375
广州地区的草坡植被及其利用改造 张金泉 388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及加速恢复植被的途径 刘照光 399
五、植被化学地理和指示植物 409
中国主要植被类型的化学特征和各植被区植被化学地理 侯学煜 409
地植物学在勘探油气资源中的应用 王荷生、张镱锂 452
我国金属矿指示植物的研究 孔令韶、任天祥、高平 462
内蒙古草原植物的营养元素特征 陈佐忠、黄德华、姚依群、张鸿芳 471
北京市主要绿化植物和土壤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及净化能力的研究 黄银晓、林舜华、韩荣庄、姚依群 484
青海高寒草甸植物氮、磷、钾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王启基、周兴民、沈振西、张堰青 497
六、侯学煜教授著作 506
侯学煜教授著作目录 段晓元整理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