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云南省鹤庆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22008179
  • 页数:833 页
图书介绍:

凡例 1

概述 1

序一 中共鹤庆县委书记 杨培源 1

序二 鹤庆县人民政府县长 宁兴发 2

大事记 8

第一编 地理 41

第一章 建置 41

第一节 沿革 41

第二节 境域 42

一 清代 45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5

二 中华民国时期 46

三 建国后 50

第二章 县城 乡村 58

第一节 县城 58

第二节 乡镇 61

一 辛屯乡 61

二 城郊乡 63

三 金墩乡 65

四 松桂乡 66

五 中江乡 68

六 六合乡 70

七 朵美乡 71

八 北衙乡 73

九 黄坪乡 74

第三节 村名 76

一 云鹤镇 76

二 辛屯乡 76

三 城郊乡 77

四 金墩乡 77

五 松桂乡 78

七 六合乡 79

六 中江乡 79

八 朵美乡 80

九 北衙乡 80

十 黄坪乡 80

第三章 地质 82

第一节 地层 82

第二节 构造 83

一 构造带 83

二 挽近构造运动 84

一 堆积地形 85

二 溶蚀构造地形 85

第四章 地貌 85

第一节 类型 85

三 侵蚀构造地形 86

四 剥蚀构造地形 86

第二节 山脉 86

第五章 水文 92

第一节 河流 92

一 金沙江 92

二 漾弓江 92

四 河川河 93

五 其他河流 93

三 落漏河 93

第二节 泉水 94

第三节 湖泊 95

第四节 水质 95

第六章 气候 97

第一节 带区划分 97

第二节 日照 98

一 太阳辐射 98

二 日照 98

第三节 气温 98

四 雾 100

三 雪 100

二 霜 100

一 雨 100

第四节 雨霜雪雾 100

第五节 风云雷 103

一 风 103

二 云 103

三 雷 104

第六节 气候演变 104

1959~1988年气候年鉴 104

第七章 土壤 112

第一节 成土母质 112

第二节 土壤分类 112

第三节 土壤分区 118

第八章 自然资源 121

第一节 土地 121

第二节 矿藏 121

一 金 121

二 银 121

三 铜 124

四 铅 124

五 铁 124

六 锰 124

二 蔬菜 125

一 农作物 125

第三节 植物 125

七 煤 125

八 其它 125

三 果类 126

四 菌类 126

五 药材 126

六 花草 128

七 竹木麻藤 129

第四节 动物 129

一 兽类 129

二 禽类 129

第五节 水能 130

三 鱼类 130

四 虫类 130

第九章 自然灾害 131

第一节 地震 131

第二节 低温冷害 132

第三节 干旱 132

第四节 洪涝 133

第五节 冰雹 133

第六节 虫灾 134

第一章 经济综述 13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39

第二编 经济 139

第二节 经济成果 140

一 社会总产值 140

二 工农业总产值 141

三 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141

第三节 经济结构 147

一 产业结构 147

二 经济成分 149

第四节 国民收入与分配 151

一 国民收入 151

二 农村分配 151

三 住房建筑 153

四 农村经济典型调查 153

第五节 人民生活 153

二 消费水平 153

一 经济收入 153

第二章 农业 156

第一节 所有制和体制改革 156

一 封建剥削制度 156

二 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 157

三 农业互助组 158

四 农业合作社 158

五 人民公社 158

六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59

第二节 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 160

第三节 产品 产量 162

一 粮食作物 162

二 经济作物 170

三 蔬菜 173

四 药材 174

第四节 农业区划及作物布局 175

一 坝区粮畜渔桑区 176

二 河谷粮蔗林牧区 176

三 半山粮林牧副区 176

四 山区旱粮林牧区 176

二 坡地改梯田 177

三 改造低产田 177

五 高寒药材林牧区 177

一 修整条田 177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177

第六节 农技 农艺 178

一 品种改良 178

二 栽培技术 181

三 农药除草 183

四 化肥施用 183

五 防治病虫害 183

一 田间作业机械 186

第七节 农业机具 186

二 排灌机械 187

三 脱粒机械 188

四 运输机械 188

第八节 农业事业单位和农场 190

一 事业单位 190

二 国营良种繁殖场 191

三 姜营农场 191

一 面积 193

二 分布 193

第一节 资源 193

第三章 林业 193

三 种类 194

四 珍稀古树 194

第二节 森林权属 196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97

一 育苗 197

二 植造 197

第四节 森林保护 200

一 护林防火 200

二 森林病虫害防治 201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01

一 经济林木经营 202

二 木材采伐 204

三 木材购销 205

四 管理机构 206

第六节 毁林纪实 207

第四章 畜牧业 209

第一节 品种 209

一 牛 209

二 马 骡 驴 210

三 猪 212

四 羊 213

五 兔 213

六 鸡 鸭 鹅 214

第二节 饲养 216

一 个体饲养 216

二 集体饲养 219

三 折价承包到户 219

四 饲草饲料 220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21

一 兽医 221

二 疫病 222

三 防治 222

第三节 养殖 226

第二节 鱼类 226

第一节 水域 226

第五章 渔业 226

第四节 捕捞 227

第五节 城郊渔场 228

第六章 水利 230

第一节 灌溉 230

一 畜水工程 230

二 引水工程 233

三 提水工程 236

第二节 防洪排涝 241

一 治理河流 241

第三节 饮水 242

二 防洪 242

第四节 管理 243

第七章 工业 245

第一节 所有制 245

一 私营工业、手工业及其社会主义改造 245

二 国营工业 246

三 集体工业 246

四 个体工业 248

第二节 门类 255

一 电力工业 255

二 冶金工业 258

三 制糖工业 263

四 造纸、印刷工业 264

五 食品工业 266

六 煤炭工业 270

七 建材工业 271

八 机械工业 272

九 其他工业 273

第三节 管理 277

一 管理机构 277

二 管理制度 277

一 驿道 279

第八章 交通 279

第一节 道路 279

二 乡村道 280

三 公路 280

第二节 桥梁 渡口 288

一 桥梁 288

二 渡口 293

第三节 运输 294

一 货运 294

二 客运 298

一 机构 299

第四节 管理 299

二 公路管理 300

三 交通安全管理 301

四 水运管理 301

第九章 邮电 302

第一节 邮政 302

一 邮路 302

二 邮传 304

第二节 电信 306

一 设备 306

二 电话 307

三 电报 309

第三节 管理 313

一 机构 313

二 管理制度 313

第十章 商业 315

第一节 体制 315

一 私营商业及其社会主义改造 316

二 国营商业 317

三 集体商业 318

四 个体商业 320

第二节 网点 321

一 批发与零售 321

二 集市贸易 322

第三节 商品购销 325

一 商品购进 327

二 商品销售 330

第十一章 粮油 335

第一节 经营管理机构 335

第二节 征购和销售 335

一 粮油统购 335

二 粮油统销 338

第三节 储运 340

一 仓储 340

三 调运 342

二 积谷 342

第十二章 财税 344

第一节 财政 344

一 民国时期财政收支 344

二 建国后财政收支 345

第二节 税务 351

一 农业税 351

二 工商税 354

三 税务管理 356

第二节 货币 3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8

第十三章 金融 358

第三节 信贷 361

一 存款 361

二 贷款 363

第四节 保险 367

第五节 信用合作 369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 370

第十四章 城乡建设 371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71

一 县城旧观 371

二 县城新貌 372

第二节 乡村建设 378

一 集镇 378

二 乡村 381

第三节 建筑业 383

一 建筑队伍 383

二 设计施工 386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386

一 规划管理 386

二 公房管理 387

三 土地管理 387

一 污染 388

二 治理 388

第五节 环境保护 388

第十五章 综合管理 390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90

一 管理机构 390

二 计划编制 390

三 统计与检查 391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391

一 工商企业登记 391

二 集市贸易管理 393

五 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394

四 商标管理 394

三 经济合同管理 394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95

一 物价 395

二 管理 397

第四节 标准化与计量管理 404

一 标准化 404

二 计量 404

三 管理 406

第五节 审计 406

一 民主革命时期 411

第一节 党的组织与活动 4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411

第三编 政治 411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412

第二节 县委会 417

一 县委 417

二 机关 418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420

一 第一次代表大会 420

二 第二次代表大会 420

三 第三次代表大会 420

第四节 党员教育 421

五 第五次代表大会 421

四 第四次代表大会 421

第五节 统战工作 42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26

第七节 党史资料征集 429

第八节 来信来访 429

第二章 国民党 三青团 43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431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431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33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33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35

一 民主青年同盟 436

二 共产主义青年团 436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436

三 少年先锋队 441

第四节 妇女团体 443

第五节 工商团体 447

一 鹤庆县商会 447

二 鹤庆县工商联合会 447

第六节 其他团体 448

一 个体劳动者协会 448

二 科学技术协会 448

三 卫生工作者协会 449

四 小学教师联合会 449

五 老年体协 450

第四章 权力机关 451

第一节 选举 451

第二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55

一 第一次会议 455

二 第二次会议 455

三 第三次会议 455

四 第四次会议 45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56

一 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6

二 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6

四 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7

三 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7

五 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8

六 第六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8

七 第七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8

八 第八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9

九 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60

十 第十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61

第四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62

一 机构 462

二 例会 462

三 视察 463

四 加强与人民代表联系 开展代表小组活动 464

五 干部任免 465

第五章 行政机关 467

第一节 元、明、清衙署 467

附 土司 僧纲司等 470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474

第三节 人民政府 477

一 县人民政府机构 477

二 基层政权设置 487

四 县参议会 492

三 县临时参议会 492

二 县参议会 492

一 县议参事会 492

第一节 民国县代议制机构 492

第六章 参政议政机关 492

附 省议员、国大代表选举情况 493

第二节 人民政协 495

一 县政协会议 495

二 机构 496

第七章 司法 498

第一节 公安 498

一 机构 498

二 治安管理 499

三 刑事侦察 502

四 监所管理 503

五 户籍管理 504

六 消防 505

七 复查冤假错案 507

第二节 检察 507

一 机构 507

二 刑事检察 508

三 法纪检察 510

四 经济检察 510

五 监所检察 511

一 机构 513

第三节 审判 513

七 免诉案件复查 513

六 控告申诉检察 513

二 刑事审判 515

三 案件复查 515

四 民事审理 516

五 经济审判 517

六 来信来访 517

七 行政审判 518

第四节 司法行政 518

一 机构 518

二 律师事务 518

四 民事调解 519

三 公证 519

五 法制宣传 522

第八章 民政 524

第一节 优待抚恤 524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26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27

附 残疾人调查 528

第四节 救灾救济 529

第五节 婚姻登记 530

第一节 人员编制 532

第九章 劳动人事 532

第二节 干部队伍 534

第三节 劳动就业 537

第四节 工资 539

第五节 劳保福利 543

一 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543

二 劳动保护 543

三 职工福利 545

第六节 精简职工生活补助 545

第七节 离休 退休 546

一 募兵和征兵 548

第十章 军事 548

第一节 兵役 548

二 志愿兵 549

三 义务兵 549

四 预备役 551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51

一 元??军 551

二 明代御所土军 551

三 清代土军、团练 552

四 民国团防、警察 552

五 地方人民武装 554

六 县人民武装部 555

第三节 民兵 558

一 建制 558

二 训练 560

三 活动 561

四 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简介 563

第四节 驻军 564

第五节 设施 566

第六节 战事纪略 567

一 忽必烈南征大理过鹤庆 567

四 清军平定吴三桂残部 568

五 “盐案”引起的农民反抗斗争 568

二 明军分兵取鹤庆 568

三 大西军转战鹤庆 568

六 滇西回民起义 569

七 商团武装围攻清军 571

八 围剿张占彪 571

九 红军长征过鹤庆 572

十 “民主联军”进占鹤庆 574

十一 反“清剿”斗争 576

第一节 书院 私塾 579

第二节 幼儿教育 579

第四编 文化 579

第一章 教育 579

第三节 小学教育 580

第四节 中学教育 585

一 鹤庆县立初级中学 585

二 鹤庆县第一中学 586

三 鹤庆县第二中学 586

四 鹤庆县第三中学 587

五 乡镇中学 587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588

一 鹤庆县立乙种蚕桑学校 588

三 鹤庆一中附设师范班 589

二 云南省立鹤庆师范学校 589

四 县医院附设医士班 590

五 工业中学 590

六 农业中学 590

七 职业中学 590

第六节 业余教育 591

一 扫盲 591

二 业余高小班 592

三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592

四 函授 592

五 自学考试 592

第七节 教师 593

六 电视大学 593

七 职工初中文化补课 593

第八节 经费 595

第二章 科技 598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598

第二节 宣传培训 599

第三节 活动 599

一 农业 600

二 畜牧业 601

三 林业 601

六 其他 602

五 卫生 602

四 工业 602

第四节 成果 603

第五节 经费 606

第三章 文化艺术 607

第一节 群众文化 607

一 民间艺术 607

二 群众文化活动 612

第二节 戏剧 616

一 滇戏 616

二 吹吹腔 617

三 现代戏 617

一 电影 618

第三节 电影 电视 录像 618

二 电视 622

三 录像 622

第四节 图书 623

一 发行 623

二 阅览 623

第五节 报刊 广播 625

一 报刊 625

二 广播 626

二 提供使用 627

一 清理保存 627

第六节 档案 627

第七节 文物 胜迹 628

一 文物 628

二 古迹 628

三 景胜 632

第八节 著作 诗画 635

一 著作目录 635

二 诗歌书画选 638

第九节 民间传说 653

一 人物传说 653

二 地名、风物传说 656

三 红军传说 658

第四章 卫生 659

第一节 机构 经费 659

一 县属医疗卫生单位 659

二 乡卫生院 661

三 联合诊所 662

四 村卫生保健组织 663

五 厂矿、学校医务室 663

六 个体医生 667

七 卫生经费 667

一 中医 668

第二节 医疗 药物 668

二 西医 670

三 医疗设备 671

四 医药供应 671

五 药政管理 673

第三节 卫生保健 674

一 爱国卫生运动 674

二 卫生监测与监督 675

三 学校卫生 676

四 妇女保健 677

五 儿童保健 679

一 传染病防治 680

第四节 疾病防治 680

二 地方病防治 690

三 其它疾病防治 691

第五节 血吸虫病防治 693

一 疫情 693

二 防治 695

三 疫区变化 699

第六节 医疗制度 699

一 公费医疗 699

二 合作医疗 700

三 免费医疗 700

二 设施 70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01

第五章 体育 701

一 机构 701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701

第三节 群众体育 703

第四节 体育竞赛 704

一 培训 704

二 竞赛 705

三 破、创地(州)级以上纪录 712

第五节 人才输送 712

第一节 人口增长 715

第一章 人口 715

第五编 社会 715

第二节 人口分布和密度 717

第三节 人口构成 719

一 民族 719

二 性别 721

三 年龄 721

四 文化 724

五 职业 725

第四节 计划生育 726

一 宣传组织 726

二 政策规定 727

三 节育措施 729

第二章 姓氏 家谱 733

第一节 姓氏种类 733

第二节 民族姓氏 733

第三节 家谱 734

第三章 民族 736

第一节 白族 736

第二节 汉族 739

第三节 彝族 741

一 黑话人 741

二 白依人 743

第四节 傈僳族 745

第五节 苗族 747

第六节 其他民族 748

第四章 宗教 749

第一节 巫教 749

第二节 本主崇拜 749

第三节 佛教 751

第四节 道教 752

第五节 伊斯兰教 752

第六节 基督教 天主教 753

一 基督教 753

二 天主教 753

第二节 行会 754

第五章 会社 754

第一节 结社 754

第三节 帮会 755

第四节 反动会道门 756

第六章 俗语 谚语 歇后语 757

第一节 俗语 757

第二节 谚语 758

一 农谚 758

二 其它谚语 759

第三节 歇后语 759

蒋宗汉 763

第一章 传记 763

第六编 人物 763

赵鹤龄 765

丁 槐 765

周宗顺 767

喻宗泽 768

李忍涛 769

杨金铠 769

程子明 770

王昌禄 771

杨天禄 771

蒋仲明 772

鲍品良 773

李 笳 774

杨立基 775

王炳章 776

陈兆鹤 777

杨子昭 778

杨家风 779

王树森 780

李 慈 780

阿十妹 782

李宗黄 782

李耀庭 784

黄洛峰 785

寸秀山 788

宣伯超 789

张相时 791

第二章 人物表 792

第一节 进士 博士 792

一 明、清进士简表 792

二 民国博士简表 792

第二节 职官 793

一 民国将官表 793

二 红军战士表 793

三 建国后地师级以上干部表 794

第三节 科技人员 796

一 建国后鹤庆籍在外获得正高级技术职务(职称)人员表 796

二 建国后在县内获得副高级技术职务(职称)人员表 796

第四节 先进模范人物表 798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 799

第一节 解放战争烈士 799

第二节 抗美援朝战争烈士 799

第三节 剿匪烈士 800

第四节 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 802

第五节 其他烈士 803

鹤庆军民府城记(明) 李元阳 807

附录 807

一 碑记 807

鹤庆府学庙碑记(明) 张志纯 808

南新河记(清) 杨金和 809

云鹤楼记(清) 赵鹤龄 810

清丈鹤庆县耕地记事碑(民国) 丁嘉绩 李琥 810

附:鹤庆县耕地计数碑 811

菩提寺碑记(民国) 王懋程 812

二 鹤庆游记七则(明) 徐霞客 813

三 修志文稿 821

修志纪略 821

光绪《鹤庆州志》序(清)知州 王宝仪 822

康熙《鹤庆府志》序(清)通判 佟镇 822

民国《鹤庆县志》序(民国)云贵监察使 李根源 823

鹤庆县人民委员会关于编写鹤庆县志的工作方案(摘要) 825

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我县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 826

本志编纂始末 828

编后记 830

鹤庆县志编纂委员会 831

《鹤庆县志》编纂人员 832

《鹤庆县志》编审、评审、审验人员 832

《鹤庆县志》审订、审验单位 833

《鹤庆县志》主要提供资料人员 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