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张仲景与《伤寒论》版本 3
第一节 张仲景生平 3
第二节 《伤寒论》版本与篇次 18
第二章 《伤寒论》的源流 42
第一节 《伤寒论》的渊源 42
第二节 研究《伤寒论》的主要方法和发展 46
第三节 研究《伤寒论》的主要学术观点 58
第三章 伤寒的涵义 69
第四章 伤寒与温病的学术论争 79
第五章 六经病 96
第一节 六经的涵义 96
第二节 六经病主证和提纲 114
第三节 六经病病机 131
第四节 六经病传变 147
第六章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188
第一节 宋金元时期 188
第二节 明清时期 191
第三节 近代、现代 206
第七章 《伤寒论》的治法 214
第一节 晋唐时期对六经病治法的认识 214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对六经病治法的研究 216
第三节 明清时期对《伤寒论》六经病治法的研究 222
第四节 近代、现代对《伤寒论》治法的研究 233
中篇 原文 24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24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0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471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573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71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720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735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808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885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897
下篇 方药 911
桂枝汤 911
桂枝加葛根汤 918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920
桂枝加附子汤 923
桂枝去芍药汤 92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928
桂枝麻黄各半汤 930
桂枝二麻黄一汤 933
白虎加人参汤 934
桂枝二越婢一汤 93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939
甘草干姜汤 941
芍药甘草汤 945
调胃承气汤 950
四逆汤 954
葛根汤 960
葛根加半夏汤 964
葛根黄芩黄连汤 966
麻黄汤 971
大青龙汤 980
小青龙汤 985
干姜附子汤 992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99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997
桂枝甘草汤 100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00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100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1012
芍药甘草附子汤 1017
茯苓四逆汤 1019
五苓散 1024
茯苓甘草汤 1029
栀子豉汤 1031
栀子甘草豉汤 1035
栀子生姜豉汤 1036
栀子厚朴汤 1038
栀子干姜汤 1039
真武汤 1041
小柴胡汤 1045
小建中汤 1053
大柴胡汤 1057
柴胡加芒硝汤 1064
桃核承气汤 106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070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1076
桂枝加桂汤 108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082
抵当汤附抵当(丸) 1085
大陷胸丸 1090
大陷胸汤 1091
小陷胸汤 1095
文蛤散 1099
三物小白散 1100
柴胡桂枝汤 1102
柴胡桂枝干姜汤 1107
半夏泻心汤 1113
十枣汤 1117
大黄黄连泻心汤 1122
附子泻心汤 1126
生姜泻心汤 1130
甘草泻心汤 1133
赤石脂禹余粮汤 1136
旋覆代赭汤 1138
桂枝人参汤 1145
瓜蒂散 1148
黄芩汤 1152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1154
黄连汤 1155
桂枝附子汤 1159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1161
甘草附子汤 1163
白虎汤 1167
炙甘草汤 1173
大承气汤 1177
小承气汤 1187
猪苓汤 1191
茵陈蒿汤 1195
密煎方 1200
土瓜根方 1202
猪胆汁方 1202
吴茱萸汤 1204
麻子仁丸 1208
栀子柏皮汤 1213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215
桂枝加芍药汤 1218
桂枝加大黄汤 1224
麻黄细辛附子汤 1228
麻黄附子甘草汤 1233
黄连阿胶汤 1237
附子汤 1241
桃花汤 1246
猪肤汤 1251
甘草汤 1254
桔梗汤 1257
苦酒汤 1259
半夏散及汤 1261
白通汤 1265
白通加猪胆汁汤 1268
通脉四逆汤 1272
四逆散 1276
乌梅丸 1283
当归四逆汤 1289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1294
麻黄升麻汤 129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302
白头翁汤 1307
四逆加人参汤 1312
理中丸 1316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1320
烧裈散 1321
枳实栀子豉汤 1323
牡蛎泽泻散 1325
竹叶石膏汤 1327
附录 1333
(一)原文索引 1333
(二)方剂索引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