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文艺篇 3
生命的文学 3
《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 5
艺术家与革命家 11
论节奏 14
文艺家的觉悟 23
革命与文学 33
关于文艺的不朽性 45
七请 55
国防·污池·炼狱 60
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 66
人乎,人乎,魂兮归来! 70
戏剧与民众 72
契珂夫在东方 75
向人民大众学习 78
文艺与科学 81
走向人民文艺 84
向普希金看齐 89
序《黄河大合唱》 95
诗歌漫谈 97
第二编 文化篇 103
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 103
论中德文化书--致宗白华兄 112
马克思进文庙 121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130
新旧与文白之争 132
中日文化的交流 134
青年与文化 144
不灭的光辉 152
复兴民族的真谛 156
一样是伟大 159
论读经 162
谢陈代新 167
“五四”课题的重提 173
国画中的民族意识 175
西安碑林·序 178
第三编 史学篇 183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 183
分与合 188
关于李岩 190
历史与人生 192
《历史人物》序 198
中国社会的三次革命 203
历史是进化的 217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九五四年新版引言 226
屈原简述 229
关于目前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答《新建设》编辑部问 235
第四编 述己篇 249
我的作诗的经过 249
王阳有礼赞 261
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 272
《帝国主义经济下之中国》序 277
《十批判书》后记--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 281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后记 306
郭沫若年谱简编 308
跋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