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 1
2.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7
3.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历史的范畴 14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涵义 21
5.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根源 25
6.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30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36
8.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量的变化趋势 39
9.关于国民工资的差异问题 54
10.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问题 58
11.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68
12.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 73
13.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83
14.价值革命及其对资本循环的影响 87
15.资本循环和一般商品流通的关系 92
16.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意义 97
17.商品资本循环公式是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基础 103
1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107
19.固定资本的补偿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111
20.货币流通在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115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122
2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货币积累和实际积累的关系 127
23.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原理的科学依据 131
24.利润是客观的经济范畴 136
2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40
2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46
27.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同时并存 152
28.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问题 161
2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工人的剥削 167
30.借贷资本及其特点 172
31.资本主义条件下商业信用的作用 176
32.资本主义制度下银行信用的特点 179
33.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82
34.证券交易所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85
35.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87
36.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193
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201
38.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06
39.战后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 209
4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平均利润规律的作用 219
41.战后帝国主义经济的停滞和发展 229
42.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235
43.资本主义总危机及其根源 241
4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 245
45.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无产阶级状况的影响 251
46.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 260
47.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68
48.跨国公司的发展 277
49.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变化和经济危机的特点 284
50.关于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问题 290
51.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96
52.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302
5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314
5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点 326
55.我国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必要性 331
56.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 336
57.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343
58.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性质和形式 350
59.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355
60.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360
61.社会主义制度下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意义 369
62.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373
63.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382
64.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 393
65.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实质和特点 404
66.社会主义企业降低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409
67.社会主义制度下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因素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意义 414
68.社会主义流通费用及其降低的主要途径 421
69.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问题 427
7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432
71.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我国进一步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 439
7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450
73.正确处理生活、生产、基建的关系 456
7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与速度的关系 461
75.提高经济效果的意义和根本途径 467
7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