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一 1
关学思想源流论 1
一、关学与关学研究 1
(甲)关中理学家的关学研究 1
(乙)辨明关学即“理学”是研究关学思想的重要前提 3
二、关学的学术渊源 4
(甲)“横渠之学”其源不出于二程 4
(乙)张载并非“高平门人” 6
(丙)关学是理学思潮的必然产物 8
三、张载之后的关学趋向 11
(甲)关学“再传何其寥寥” 11
(乙)首先是关学的“洛学化” 13
(丙)其次是关学的“正传”发展 15
四、明代关学的思想流变 17
(甲)关学的“中兴”和“学统” 17
(乙)关学的独立思路 19
五、关学思想的终结 24
(甲)理学自我批判思潮和李顒的批判方式 24
(乙)李颐向张载的归复 26
六、结语 28
总论二 32
关学形成发展论 32
(甲)北宋关学的崛起 33
一、北宋时代关学的形成 33
(乙)关学崛起的社会动因 34
(丙)关学是北宋复兴儒学运动的必然产物 37
二、张载之后关学的发展 41
(甲)元季朱学之入关利关学之传绪 41
(乙)明代关学的“中兴”与全盛 44
(丙)明清之际关学的终结 47
三、关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48
本论一 52
张载关学主题论 52
(甲)北宋的理论危机 55
一、破“天人二本”的逻辑出发点 55
(乙)周敦颐没有解决的理论难题 59
二、立“性与天道合一”的《易说》主题 61
(甲)张载的“原儒”方法 61
(乙)佛道“天人二本”论的理论错误 63
(丙)《横渠易说》中的“天道性命”论 66
三、究“天人相与之际”的新阶段 71
(甲)周——汉“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化论 72
(乙)晋——唐“天人二本”的宇宙”体用”论 74
(丙)张载“天人一气”的宇宙本体论 76
本论二 78
张载《西铭》理想论 78
(甲)《四铭》专为“开示学者”而作 79
一、《西铭》的理学地位 79
(乙)《四铭》理学地位的论定 81
二、《西铭》的理学旨趣 85
(甲)“理一而分殊”非《西铭》本旨 85
(乙)“民胞物与”的大同理想 89
三、《西铭》创现的理想境界 95
本论三 97
张载《正蒙》逻辑范畴结构论 97
一、《正蒙》的外在形式 98
(甲)《正蒙》之编定 98
(乙)《正蒙》之系统 100
(甲)张载关于范畴系列的自我表述 102
二、《正蒙》的范畴系列 102
(乙)张载逻辑范畴体系的构成原则 105
本论四 108
张载哲学逻辑范畴体系论 108
一、“气本”、“气化”的层次进程 108
(甲)“气”的规定与层次 109
(1)“太虚” 109
(2)“天性” 112
(乙)气化过程的诸范畴 115
(3)“天道”与“神化” 115
(4)“一两”与“仇和” 119
(甲)“性”、”心”的二重规定性 121
二、“性”、“心”、“礼(理)”、“诚”的逻辑展开 121
(1)“人性” 122
(2)“心(知)” 125
(乙)从“礼(理)”到“诚”的致思趋向 129
(3)“礼(理)” 130
(4)“诚” 132
三、结语 134
附论一 137
全真道思想源流论 137
一、史料依凭 138
二、道法传绪 139
三、王喆立教 143
四、三教圆融 146
五、性命双修 150
六、长春弘教 154
七、贵盛而衰 160
八、简短结语 164
附论二 166
理学家“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论 166
一、孔颜乐处 167
二、天人同体 169
三、圣人气象 170
四、民胞物与 174
五、浩然正气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