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钱三强 1
高技术开发区研究 1
引言 1
一、世界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态势与基本经验 2
(一)世界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态势 2
(二)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 6
二、我国建立高技术开发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0
(一)我国建立高技术开发区的必要性 11
(二)我国建立高技术开发区的可能性 14
三、我国建设高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思想与发展模式 16
(一)我国建设高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思想 16
(二)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 23
四、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选址 25
(一)我国高技术开发区选址的三种方案比较 26
(二)我国高技术开发区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 28
(三)我国高技术开发区选址的具体建议 30
五、我国高技术开发区重点项目领域的选择 32
(一)重点项目领域的分析 32
(二)项目领域规划的基本准则和条件 36
(三)重点项目领域的发展预测 39
六、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与政策环境 42
(一)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 43
(二)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政策环境 45
结束语 51
一、高技术概念:定义的考察 53
高技术概念研究 53
(一)技术范畴中的高技术定义 54
(二)经济范畴中的高技术定义 57
(三)社会范畴中的高技术定义 61
(四)相关概念 64
二、高技术概念:理论的探讨 65
(一)高技术与技术规范理论 66
(二)高技术与共生学理论 68
(三)高技术与科学 69
(四)高技术与经济 71
(五)高技术与社会 75
三、高技术概念:多角度的分析 77
(三)高技术的管理学分析 78
(一)高技术的哲学分析 78
(二)高技术的社会学分析 78
(四)高技术的经济学分析 79
(五)高技术的科学技术论分析 80
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研究 81
一、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81
(一)起步阶段(1951—1967年) 81
(二)发展阶段(1957—1969年) 82
(三)低潮阶段(70年代) 86
(四)高潮阶段(80年代初期以来) 89
(一)孵化器 94
二、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基本形式 94
(二)科技工业园 96
(三)高技术地带 97
(四)科学城 99
(五)技术城 103
三、国外高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原因 106
(一)生产要素转移 106
(二)国防科技工业的积累 107
(三)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107
(四)高技术中小企业大量发展 108
(五)后进地区采取对策赶超先进地区 109
(六)聚集效应 109
(七)国际竞争强化下的国际示范作用 110
四、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111
(一)统一规划 111
(二)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112
(三)立法保证 112
(四)政府或当局大量投资 113
(五)扶植中小企业 113
(六)实行优惠政策 114
五、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作用 117
(一)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点 118
(二)吸收高技术和资金的基地 118
(三)高技术研究成果向生产转移的加速器 119
(五)促进传统工业改造的有效途径 120
(四)高技术小公司的发祥地 120
(六)提高就业率的手段 121
六、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123
(一)必须兴建我国的高技术开发区 123
(二)借鉴各国经验创造新的园区形式 124
(三)正确选址合理配置 125
(四)改造现有智力密集区和产业密集区 126
(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26
(六)以教育、科研、生产结合为原则 127
(七)重视服务设施和自然环境建设 128
(八)加强园区建设规划 128
(九)制定特殊优惠的政策 129
一、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分析 131
高技术开发区模式研究 131
引言 131
(一)科学园区数量增长的趋势分析 133
(二)工业园区数量增长的趋势分析 135
(三)科学园区与工业园区数量增长的对比分析 139
(四)世界范围高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基本态势 140
二、高技术开发区的模式识别研究 143
(一)样本模式特征的数据采集及其指标选择 143
(二)特征空间的确认 143
(三)聚类分析 146
(五)结果分析 147
(四)判别函数 147
(一)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148
三、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模式分类及其选择 148
(二)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模式分类 149
(三)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模式选择 152
结束语 154
附录1.多元回归模型及其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155
附录2.聚类分析模型及其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158
附录3.层次分析模型及其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161
我国高技术开发区选址研究 162
引言 162
(一)中关村地区的基本条件分析 163
一、北京中关村高技术开发区 163
(二)建设中关村高技术开发区的战略规划 167
二、上海漕河泾高技术开发区 169
(一)漕河泾地区的基本条件分析 170
(二)建设漕河泾高技术开发区的模式 171
三、深圳科技工业园 172
(一)深圳地区的基本条件分析 172
(二)建设深圳科技工业园的基本模式和要求 173
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174
(一)东湖地区的基本条件分析 174
(二)建设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战略 175
(一)南开地区的基本条件分析 177
五、天津南开科学工业园区 177
(二)南开科学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178
六、广州五山科学技术开发区 179
(一)五山地区的基本条件分析 179
(二)五山科学技术开发区的规划设想 180
七、南京钟山、西安南郊地区 180
(一)南京钟山高技术开发区 180
(二)西安南郊科学工业园区 182
八、规划中的八个开发区的分类 183
九、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183
十、我国高技术开发区选址的具体建议 190
一、高技术项目发展概述 192
我国高技术开发区项目规划研究 192
二、高技术开发区项目的系统分析 194
(一)微电子 195
(二)计算机 198
(三)生物技术 201
(四)光纤通信 203
(五)激光 206
(六)新型材料 208
(七)其他 210
三、项目规划中的特色创造 211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研究 214
一、高新技术开发所需要的投资环境 214
(一)政局稳定、政策连贯 214
(二)以理工科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 215
(三)自然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 217
(四)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方便的生活设施 219
(五)具有开拓精神的领导人 219
二、我国高新技术的投资方式 220
(一)风险投资 222
(二)技术改造资金 222
(三)集团型投资 224
(四)企业出资 224
(五)保险资金 225
(六)吸引中国大陆以外的资本 225
(一)风险投资的组成、特点和作用 226
三、创办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产业 226
(二)国外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228
(三)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建立 229
我国高技术开发区法律保障研究 231
一、法律与科学技术的一般关系 231
(一)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特征 231
(二)科技活动的特征 232
(三)高技术开发区科技活动的特点 232
(四)高技术开发区科技活动涉及的法律问题 233
二、模式选择与法律调整的关系 235
(一)高技术开发区的不同模式 235
(二)不同高技术开发区的特点 236
(四)法律调整对高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作用 237
(三)不同模式对法律调整的要求及影响 237
三、法律调整的预测 238
(一)国外高技术立法的经验教训 238
(二)高技术开发区的法律调整 240
(三)法律调整应具备的条件 242
(四)不同调整手段的宏观协调 242
四、立法原则和立法建议 243
(一)立法原则 243
(二)立法建议 243
我国高技术开发区政策研究 249
一、建立与健全高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体系 250
(一)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政策特点 250
(二)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体系 253
二、建立与发展我国高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建议 261
(一)资金来源 261
(二)财政税收 263
(三)资产所有 263
(四)人才与报酬 264
(五)开放与引进 264
(六)经营管理 265
(七)组织与机构 266
附录一 充分开发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 发展高技术密集区/赵文彦 陈益升等 268
附录二 关于建立中关村科学园区的几点设想/宦乡 273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