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基础 中》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联邦德国)沃尔默特(Vollmert,B.)著;黄家贤译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5063·3716
  • 页数:393 页
图书介绍:

3.自由高分子的特性 1

引论 1

1.基本特性 1

2.分子概念的定义 1

下册目录 1

1.参考文献 1

上册目录 1

3.1 分子量 1

3.1.1 高分子的功能基转化 1

3.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4

3.1.2 分子量测定 5

4.按照分子大小的分类 5

3.1.2.1 端基测定法 6

5.无机和有机高分子 7

6.天然与合成高分子 8

3.1.2.2 渗透压法 9

1.高分子的结构原理 10

1.1 链结构、聚合度 10

渗透压分子量测定法的局限性 11

测量仪器 14

小于λ/20的微粒直径 16

3.1.2.3 光散射分子量测定法 16

大于λ/20的微粒直径 18

测量技术 23

1.2 共聚物 26

聚电解质(由A.Horvath编写) 26

1.3 支化与交联高分子 28

共聚物(由A.Horvath编写) 28

基本原理 30

3.1.2.4 通过沉降法和扩散法测定分子量 30

V、So和Do的测量 35

1.4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35

1.5 链结构概述 37

2.高分子的合成与反应 42

2.书目(教科书,专著,综述) 43

通过扩散和沉降测定第二维利系数B 43

沉降平衡法测定分子量 43

设备 44

Archibald法 44

超速离心机的意义 45

密度梯度中的沉降 46

溶剂和线团密度的影响 47

基本原理 48

3.1.2.5 粘度法测定分子量 48

2.1 通过不饱和烯烃化合物的聚合合成C—C链高分子 50

〔η〕M-校正曲线 53

粘度测量 55

ηsp/c值与浓度的关系 56

2.1.1 自由基聚合 58

2.1.1.1 链引发 59

应用范围 59

测量仪器 61

3.1.3 分子量分布 63

3.1.3.1 分布曲线 63

2.1.1.2 链增长 66

3.1.3.2 分级沉淀法测定分布曲线 68

分级沉淀法的实验步骤 69

三角分级沉淀法 70

连续分级沉淀 70

2.1.1.3 链终止 70

G.V.Schulz对分级沉淀的理论阐述 71

根据Schulz理论的分级沉淀计算过程 74

通过计算结果绘制分布曲线 78

3.1.3.3 柱上分级 82

Baker-Williams分级法 82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84

浊度滴定法 86

3.1.3.4 测定多分散性的其它方法 86

超速离心沉降法 87

2.1.1.4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87

3.1.3.5 分布函数的理论推导(Schulz-Flory分布) 88

?w/?n比 88

电子显微镜法 88

歧化链终止聚合的正态分布 89

重合反应导致的分布 92

无重合的简单链平均值 97

正态分布和分子量平均值 97

平均聚合度和最频聚合度 100

通过重合形成的聚合物链的平均值 100

缩聚反应的正态分布 101

分子量平均值的定义 105

3.1.3.6 分子量平均值 105

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 106

渗透压平均分子量 110

粘均分子量 110

光散射平均分子量 111

3.缩写 111

2.1.1.5 共聚合 111

平均分子量和特性粘数 112

指数α在粘度方程中的作用 115

4.方程式和符号 116

3.2 分子形态(链的构象) 117

3.2.1 理想统计线团 120

3.2.1.1 借助无规行走统计理论定量地描绘统计线团 121

3.2.1.2 ?和平均线团密度与分子量的关系 130

3.2.1.3 线团的几何形状 135

3.2.1.4 关于溶剂流穿线团的问题 135

3.2.2.1 空间占位和能量相互作用 136

3.2.2 真实统计线团 136

5.聚合物、单体和助剂简称 140

借助溶胀因子描述真实线团 142

6.聚合物材料商品名称(形状、加工、应用) 146

由特性粘数确定线团密度 147

3.2.2.2 线团特性的实验测定 147

线团密度对分子量的依赖性 151

和形状 155

通过光散射法由非对称因子Z确定微粒的尺寸 155

用实验方法选择正确的Z-(D/λ)曲线 158

最大链长、链段长度和链末端距 160

等效球体 164

链平均末端距与分子量的关系 166

2.1.1.6 嵌段与接枝共聚物 170

沉降速度和扩散速度对分子量的依赖性 170

沉降过程中非穿流线团的行为 170

2.1.1.7 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 171

部分穿流线团的沉降常数 171

自由穿流线团的行为 171

So-M曲线和Do-M曲线的实验测定。指数图 173

关于线团几何形态的实验表述 181

7.索引 183

高分子的电子显微镜图片 184

2.1.2 离子型聚合 187

4.高分子的聚集态 188

4.1 分子间力和聚集作用 188

2.1.2.1 计量聚合(活性聚合) 188

4.2 高分子溶液 192

4.2.1 溶解过程 192

4.2.2 稀溶液 197

2.1.2.2 用部分解离的引发剂进行的离子型聚合 202

4.2.3 稀溶液的粘度 204

4.2.3.1 高分子溶液的Einstein粘度定律 206

2.1.2.3 氢阴离子转移的阳离子聚合 206

2.1.2.4 脱氢阳离子聚合 207

2.1.2.5 离子型聚合引发剂的类型 207

2.1.2.6 离子型聚合的实施方法 209

2.1.3 用络合物引发体系进行的聚合 211

2.1.3.1 聚乙烯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213

4.2.3.2 线团密度变化导致粘度变化 216

特性粘数随分子量的增益 216

特性粘数对聚合物链结构的依赖性 220

2.1.3.2 络合引发的聚合机理 221

特性粘数对溶剂和温度的依赖性 227

2.1.3.3 金属络合物引发聚合的实施方法 231

2.1.4.1 酚醛树脂 232

2.1.4 C—C链聚合物的其它合成方法 232

Kθ,细长比和链的柔顺性 232

2.1.4.2 聚对二甲基苯撑(Parylene) 235

2.1.4.3 聚甲撑 236

2.1.4.4 其它反应 236

2.2 杂原子链聚合物的合成 237

2.2.1 缩聚和逐步加聚 241

2.2.1.1 平衡缩聚 241

增比粘度对浓度的依赖性 242

聚电解质的粘度变化 250

聚电解质的〔η〕-M关系式 254

聚电解质的意义 255

4.3 浓溶液状态和凝胶状态 256

4.3.1 粘度对速度梯度的依赖性 257

2.2.1.2 其它缩聚反应 261

4.3.2 凝胶状态 264

4.3.2.1 凝胶的机械特性 266

无规行走链的伸展 267

4.3.2.2 橡胶弹性形变 267

交联网络形变 271

2.2.1.3 缩聚反应的实施方法 277

凝胶形变 280

2.2.1.4 逐步加聚 281

理想网络和真实网络 282

链环 283

缠结 284

官能度 284

交联弦数和交联点数 285

自由链端 285

2.2.1.5 蛋白质的逐步调节合成 287

4.3.2.3 溶胀 291

2.2.2.1 内酰胺的水催化聚合 293

2.2.2 由杂环化合物形成的聚合物——聚甲醛 293

4.3.2.4 凝胶在生命界中的意义 293

4.3.2.5 热可逆性次价键凝胶——软PVC 294

4.3.3 超临界溶液和凝胶的聚集结构 295

链的形状 295

2.2.2.2 内酰胺和内酯的阴离子聚合 295

线团穿透 296

2.2.2.3 N-羧基胺基酸酐的聚合 299

2.2.2.5 环醚类的聚合 300

2.2.2.4 单异氰酸酯的聚合 300

凝胶结构 300

2.2.2.6 聚甲醛(聚氧化次甲基,POM) 302

4.4 橡胶弹性态 303

4.4.1 高分子材料熔体的橡胶弹性 303

橡胶弹性和松弛作用 304

热塑性形变 305

2.2.3 固相聚合 306

4.4.2 交联聚合物的橡胶弹性 308

2.3 酶催化聚合 310

橡胶弹性拉伸过程 311

2.3.1 多糖的合成 314

橡胶弹性——普弹性 315

2.3.3 核酸和蛋白质的酶催化合成 316

4.5 固态 316

2.3.2 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 316

4.5.1 玻璃态 317

二元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 323

4.5.2 橡胶和玻璃体的形变 327

2.3.4 酶催化蛋白质合成和密码译解 335

4.5.3 结晶态 337

结晶作用、链折叠 337

2.3.5 半保留DNA复制的热力学和机制 346

形态结构 346

螺旋链(螺旋结构) 346

纤维结构 349

冷拉 352

天然聚合物的形态结构 353

纤维图象 355

2.3.6 DNA和它们的外壳 355

4.5.4 固态的结构和特性 360

2.4 接枝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 360

2.4.1 接枝共聚物的结构 360

玻璃态聚合物的结构和软化温度 360

2.4.2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363

2.4.2.1 单体(B)在聚合物链(A)上的增长 363

2.4.2.2 借助于功能基的作用在聚合物链(A)上加接侧链(B) 369

2.4.2.3 通过共聚制备接枝共聚物 37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和材料特性 374

“硬而韧”的性能复合作用 376

2.4.2.4 次价键接枝共聚物 377

2.4.3 嵌段共聚物的结构 377

2.4.4 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378

2.4.5 工业应用 381

抗冲聚苯乙烯 381

4.5.5 具有不同化学组分的聚合物 381

2.4.6 嵌段共聚物的聚集体结构 382

2.4.7 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的证明和测定 383

2.5.1 提取提纯和沉淀提纯 385

2.5 聚合物的提纯 385

2.5.2 合成高聚物的提纯 386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 387

2.5.3 天然高分子的提纯 387

泡沫材料 388

2.6.1.1 由链端开始的降解 389

2.6 聚合物的化学转化 389

2.6.1 降解反应(链降解) 389

4.5.6 非共容性 390

2.6.1.2 无规则的链降解 390

2.6.1.3 水解降解 395

2.6.2 链长不变的化学反应 404

2.6.2.1 老化过程 405

2.6.2.2 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和聚丙烯腈的热分解 406

2.6.2.3 高分子的功能基转化 409

2.6.3 交联反应 414

2.6.4 交联聚合物的可逆反应 437

符号说明 440